分享

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

 蓝蓝的天上有乌云 2010-10-15
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

国事家事 2010-09-25 09:55:16 阅读52 评论2   字号: 订阅

 

  “地大物博”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词。1100多年前的唐代诗人韩愈就写道:“物众地大,孽芽其间”。

  如今的中国究竟还是不是“地大物博”?我们国家的资源究竟枯竭到了什么程度?由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所著的《国情备忘录》(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材料: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

  然而一些城市的定语由富含资源变成了资源枯竭。2008年,国家宣布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2009年3月,又有32个城市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全国1010个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结果表明,600多座成为储量逐年萎缩的危机矿山,占了近63%。

  无度的疯狂挖掘使资源枯竭,不断削弱我们“地大物博”的底气,越来越多的城市被迫跻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行列。

  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的是由于该城市资源丰富,把资源开发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经济出现大滑坡。这样的中国城市不是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而是上百个。

  150年前,一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人随外交使团来华。两赴山西考察后,这个德国人说:“中国是世界第一石炭国”、“山西煤炭资源可供世界两千年之用”。我们过去一直把地大物博写在中小学课本中。但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了。

  自1993年中国石油消耗首次出现拐点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直到占据石油消费的半壁江山。有人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80%。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清洁的核能。在中国的能源比例构成中,核能仅占微小的1.6%。我国属于贫铀国家,现有探明的天然铀储量,最多可供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热核电站运行50至60年。未来中国的铀矿资源中,1/3国内供应,1/3国外找矿,1/3依靠进口,中国铀资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6%。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铁矿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位于河北迁安的铁矿,素有“铁迁安”之称。储量丰富,且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铁矿石主要供京津唐钢铁基地。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10亿吨储量所剩无几,这个大坑,面积是方圆数公里。

  我国的稀有金属较多,很多稀有金属如钨、稀土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令人抱憾的是,这些工业、国防、航空领域中的“工业牙齿、工业味精”,也濒临殆尽。

  二战时期希特勒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就可以征服俄罗斯。”抗日战争初期,德国为了获得中国的钨矿,不肯支持结盟的日本侵华,竭力在中日之间调停。因为支撑大规模装甲作战全世界消耗的80%-90%的钨资源,都是来自中国。二战时期,由于从土耳其进口钼矿的渠道被切断,从中国进口钨矿的渠道被切断,纳粹德国军事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滥采,中国的钨矿资源如今濒临枯竭。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矿山有9个,年产钨精矿1万吨以上,预计七八年后都将消失。

  甘肃白银,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20世纪50年代,两万吨炸药炸掉了连绵数百里7个山头,爆破震惊世界,由此拉开了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今天,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

  中国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再大的数字,用13亿作基数来除,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2005年,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88吨,为世界平均值的62%;2005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1.7吨,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6%;2005年,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797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5%;2005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地大物博应该退出中国课本了。中国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绝对不足。 (据《悦读MOO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