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赋 2010-10-15
覃姓是一个有多种读音的姓氏,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覃字在读为tan时,所代表的姓氏血统与谭姓相同,相传其姓氏本来也就是由“谭”字去掉偏旁而来的。汉代时,谭姓人中有人与名将韩信关系密切,后来韩信因故被杀,他怕受牵连,便携家人逃往外地,改姓为覃,他的后代在后来也相沿以覃为姓。历史上,这支覃姓人以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为郡望,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和关陇地区。
  覃字读为xun时,主要是指居住在长江以南原古代蛮族或巴蜀区的覃姓人。早在汉代时,澧中、平川、赐州等地的蛮族中都有覃姓,蜀郡也有覃姓。至南朝梁时,出自这一支派的覃姓人还出了一位名为覃元先的名人,官至东宁州刺史。直到清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带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读为xun。
  覃字读为qin时,主要指生活在今广西一带的覃姓人。相传,他们姓氏的读音原为tan,与表示品尝之意的“啖”字同音,后讹为qin,遂相沿成习。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出自这一支派的覃姓人大约有50万,而广西也因此是全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覃元先(生卒年不详) 南北朝南梁时东宁州(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刺史。关于他的籍贯有两种说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说是“南海人”。台湾《覃考》说是陕西南郑人,生于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原名覃彦。该书还评论道:“覃元先,《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其传说,内容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有些是穿凿附会的几乎神话,现据人、时、地三因素,从史书中吸取其片断资料,予以联串叙述,使其完整与真实。”这里我们把上述两书的记载采取诸说并存的办法,转述如下,供后人研究。
  《中国人名大辞典》说,元先“善骑射,多力,齐末反者四起,元先募兵卫乡里。……武帝召见,谓曰,公当立勋业,书彝常,奈何无名字,元先遂改今名,拜东宁州刺史,累著战功,加云麾将军,侯景反,元先与萧云讨伐,擒斩贼将,所向无前。卒于军”。台湾《覃考》说,武帝召见问名时,元先因名“彦”字和萧衍的“衍”字近音,怕犯讳而不说,后来皇帝给他起名“元先”,元先就高兴地接受了。元先任刺史后,回陕西老家带领覃家子弟兵随武帝作战,英勇果敢,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大败东魏于钟离(今安徽省五河县),武帝加封云麾将军称号。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反,武帝任命覃元先偕同萧云率师征讨。覃家军过关斩将,使侯景受挫。次年(549年),侯景攻陷梁国都城,武帝死,元先失去支柱,率军回东宁。这时已年过七十,加上在战斗中负过伤,不久去世。元先去世后,其后人纷纷散居罗城周围各县,北至融安、融水,中部至柳城、柳州、来宾、象州,南至平南、桂平、贵港,甚至广东的南海、肇庆、茂名、信宜、化州、罗定等地,都有覃氏后裔居住。据湖北省利川市覃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在清朝后期随太平天国起义部队征战到达南京,再随翼王石达开征战到四川,石达开死后,又由四川东下落籍利川县 (今湖北省利川市),历时100多年,发展到100余户。根据《太平天国史》十五《列传》记载:覃炳贤,广西永安(今蒙山县)人,随太平军征战南京,又随石达开逃难到四川,达开死后,由川东而下,落籍湖北利川县(今利川市)。还存覃炳贤的后裔,其先祖是覃元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