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图讲义

 如梦无痕 2010-10-16
摄影课上的"构图讲义"

作者:山雨  

一、摄影构图与摄影过程
1、摄影过程完成的条件
(1)工具与材料(镜头、光圈、快门);
(2)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3)光线处理、曝光控制与取景构图;
2、摄影构图的三层水平;
(1)摄影构图作为形式体现美感;
(2)摄影构图作为形式为内容服务(叙事、抒情、表意);
(3)摄影构图作为形式体现风格;
二、摄影构图的进行
1、团体照的拍摄影方法;
(1)器材:大画幅、120照相机、135照相机;
(2)镜头:应该使用定焦距标准镜头;
(3)排队:确定队形的排数(a、排数越少越好;b、第一排的人数:总人数/4;c、前多后少;)
(4)、光圈的选择:应该用小光圈拍摄;
(5)、对第几排调焦:应该对第一排对焦;
三、摄影构图的方法
1、确定画幅格式:前景可以改变画幅格式。在画面中删除画幅的上下前景或增加上下前景,删除左右前景或增加左右前景,画幅的横竖方式也随之改变。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各类图表,但是图幅格式的改变主要还是根据内容需要来取舍使用。
  前景处于靠近镜头的位置,画面成像大,如果处理不当,容易破坏画面的完整,甚至淹没主体。前景一般与色调影调应成对比关系,这样以利于突出主体。前景的成像应落在清晰范围(景深范围)之外,以其虚衬托主体之实。;
2、怎样进行透视调整:(1). 被摄体越远,显得越小;(2). 镜头离被摄体越远,被摄体外观上的大小变化越小;
3、确定画面的范围;
四、景别的种类
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视野深广、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开阔的场景。
远景画面还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象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大远景的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远景则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如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田园风光等,远景画面特点是开朗、舒展,一些宏大形体的轮廓线能够在画面中表现清楚。
拍摄远景时,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恻光或恻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划、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但是,由于电视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在屏幕上有所损失。这就要求摄像者处理远景画面时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同时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画面(摄像机)运动也不宜太快。
全景: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 地位。
全景画面将被摄事物或场景的全景全貌收进画框,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完整地观照、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感知和把握是直接的、无间隔的,其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完整形象更真实、更客观。因此,在纪实性节目中,由于全景画面具有无间隔地直接在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使其充当了介绍、记录和表现的重要角色。
同时,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
一般来说,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因此拍摄时应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全景往往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其空间位置,表现出周围环境与被摄主体的相互关系。拍摄全景时,摄像人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帮衬内容表达并加强纵深感,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此外,该场景其他小景别画面的色调和影调应以全景画面为基础,并注意所有画面总体光效的一致和轴线关系的一致。
中景:中景画面是表达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较之全景而言,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在拍摄中景画面时,必须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富于变化。特别是当所表现的人物上半身或人物之间情绪的交流、联系处于运动状态中时,这种情节中心点的不断转换要求画面构图随其变化而变化,要始终将情节的中心点处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这就对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中景画面所表现的基本空间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随时审视被摄人物的动作变化和情节中心点的变化,把握这些无形的线条所组成的结构关系。当中景画面的拍摄对象是物体时,就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如何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对摄像者来说就不仅是一个电视画面构图的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问题。
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点。与中景相比,进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被摄主体。因此,所谓“近取其神”,进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进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近景画面由于其画面空间的近距离和画面范围的指向性,可以被充分利用来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在拍摄近景画面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近景画面中主体周围环境的特征已不明显,背景的作用大大降低,画面应力求简单,色调统一,避免背景喧宾夺主,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红那些明亮夺目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让主体人物始终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
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视距最近的画面。特写画面的画框较近景进一步接近被摄体,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特写画面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利用特写画面空间表现不确定和空间方位不明确的特点,在场景转换时,将镜头画幅由特写打开至新场景,观众不会觉得突然和跳跃。
特写画面在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方面也很重要。特写画面更讲究物体“质”的表现,特写画面表现景物时,可把近距离才能看清楚的极微小的世界放大呈现出来;表现物体时,可将其全部细节展现与观众面前,让人不得不仔细去看。而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可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
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点而别不足,空间范围宁小点而勿空旷,使特写成为剔除一切多余形象的“特别写照”。还要严格控制好画面的嚗光量,对过暗或过亮的物体不能依赖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系统,而应用手动光圈将嚗光量调到合适位置。因为画面的嚗光的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物体质感的细腻表现和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失去质感的特写是没有艺术力量的特写。此外,当面对一些空间复杂的景物或场面时,也不宜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应避免由于特写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使观众对物体所处环境茫然不知,出现空间的混乱感。
五、建立视觉重点与趣味中心
1、 视觉重点
视觉就是光、色的形式感觉。视觉重点,就是光和色对视觉刺激强烈的地方,或是某些其它形式因素,引起人们视觉指向的地方。
  视觉重点,是构图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摄影画面中建立视觉重点之必要,是在于:(1)吸引观者注意力;(2)它具有画面结构的意义。如在有情节的画面中,就是主体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在无情节的画面中,它是构图结构的中心,如在风光摄影中,景物构成中的某个对象;影调构成中的某一亮区或暗区。它可以帮助建立画面次序,方便观赏。如果没有这个重点,画面就显得分散。使观赏者不知创作者要给人看什么。特别是一些叙事性的作品更要重点的建立视觉重点,没有视觉重点,就像说话没有主次,杂乱无章。
  视觉重点是属于形式的范畴。建立视觉重点的条件,就是明暗、色彩、点、线、面、形体的变化及所占空间位置、面积大小等因素。利用它们之间的对比,给视觉造成强烈的刺激,引导视觉指向。视觉重点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2、 趣味中心
趣味是情趣意味,如“怪味优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说之外”。趣味指一种鉴赏力,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趣味中心在摄影构图中,一般就是指审美指向的地方。
趣味中心属意识范畴的东西,它较之视觉重点有广泛的内涵。它除形式之外,还与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情节、事件、意蕴、气氛,处理得好都可以成为趣味中心,当然形式的某些方面也可以形成趣味中心,如表情、动作、姿态,以及一些奇特的现象、巧合等都可以组成视觉中心与趣味中心。
趣味是从主体出发的,是主体情趣关注的方面。因此说,趣味是有个性的。在摄影构图中,它给作品增强艺术意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总是力图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作品传达给观众,并希望能够接受。然而,它不像视觉重点那样,对于视觉正常的人,都是同样的。在审美方面,作者与观赏者对表现的事物可有不同的情趣和偏爱。如作者感兴趣的是情节内容,而观赏者感兴趣的是形式或气氛。两方面就不一定能合为一体。所以,作者在摄影画面中,必须建立趣味中心,确定审美指向,以引导观众的兴趣,将欣赏主体兴趣到创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上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最简单的条件就将视觉重点与趣味中心结合起来。当两者分立时要相互干扰。
六、摄影构图的要素和形式法则
1、 主体:主体就是拍摄时关注的主要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人或某一物体,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对象,它是构图的主要构成成分。作为主体一般应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它是画面的中心。说它是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因为它是事物的主要构成。它有集中人们的思想,使人们领悟事物内容的作用。
2、 陪体;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体提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摄影构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存在主、次的关系。在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是处在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上,与主体相呼应,但又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陪体的处理,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陪体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陪体处理的好坏,会影响到主题思想的表达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陪体的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1) 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主体原是主题的主要体现者,但在某些情况下,只有主体的表达是十分不够的,而必须有陪体的帮助才能充分展示,或表达得更确切。
(2) 使画面更自然、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这是构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 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3、 线条:线条是摄影画面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在摄影的画面构图,造型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观看任何一幅照片都能看到影像的形式,不同的像是由不同的形状显现出来的。形状的就是线的形式。轮廓线在画面中是区别不同对象的基本条件,没有轮廓线,影像就不存在了。
人们将线条与一定的事物相对应,赋予线条一定的意义。
直线:具有坚强、有力、稳定、舒展的感觉。
曲线:具有流动、顺畅、优雅、柔和的感觉。
折线:具有波动、紧张、不安定的感觉。
水平线:有平坦、开阔、稳定、静穆、平衡的感觉。
垂直线:有挺拔、严肃、庄重、希望的感觉。
斜线:有运动、兴奋、不稳定的感觉。
4、影调:影调就是在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它是黑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要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客观景物的立体形状,表面结构的光学性质,在光线的照明下,所呈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暖意变化。景物的明暗变化在客观世界中,范围是相当广阔的,从亮到暗的差别根据景物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
4、 色调:色彩是客观世界华丽的外衣,是彩色摄影的重要表现手段。色彩的自然属性,是物体的物质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线选择吸收、反射所形成的。它表现出有不同色别、饱和度(纯度)、明度的特征,
色彩还赋予了情感的性质,通常人们感到色彩有如下的表情性:
红色:有温暖、热情、诚挚、的性格。另有危险、恐怖、动乱的感;
黄色:有明快、壮丽、辉煌、活泼的性格;
绿色:有和平、宁静、理想、希望、生命活力的性格;
青色:有高洁、沉静、安宁的性格;
蓝色:有冷淡、理智、无限、平静的性格;
紫色:有神秘、忧郁、消极,另有高贵、幽雅的性格;
黑色:不黑暗、阴郁、恐怖,另有安静、庄重的性;
灰色:有安静、柔和、质朴、抒情的性格;
白色:有明亮、坦率、纯洁、爽朗的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