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75)戳穿“撒旦诗篇”的金色谎言

 笑熬浆糊糊 2010-10-16
               腾小松画

      辛格的获奖评语是:“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的小说艺术,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地反映出来。”

                 戳穿“撒旦诗篇”的金色谎言

        译    名: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生卒年月:1904、7——1991、7
        国    籍:美国
        代表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
        获奖评语: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的小说艺术,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地反映出来。

          圣经认为:世界是由美好和丑恶组成的,上帝是美好的象征,撒旦是丑恶的代表。

          理性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按照这一说法,只有当自己变成上帝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人的行为才能接近于美好,除此之外只能被撒旦所奴役,并在谎言的摆布下制造丑恶,人类的忏悔行为大都源于此。

          美国籍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非常崇尚斯宾诺莎哲学,试图用文学手法图解斯宾诺莎哲学背后的现实景象,并将其立体化。他通过人类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组成的现实空间,来生动地复原发生在这个空间里的充斥着谎言的生活图景。他在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天地把存在过的一切都消灭殆尽,化为尘埃。惟有那些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透过稀疏的网唤回昔日的幻影。”

          那么,他唤回了怎样的“昔日幻影”呢?

          一位犹太哲学博士菲谢尔森一直生活在波兰一个小镇上,他独身数十年,清心寡欲,坚持精神至上的信仰,潜心钻研斯宾诺莎哲学,鄙视“世人象夏夜里扑向烛火的小飞虫一样”的世俗生活。为此,他拒绝婚姻,少与他人来往,在自逸而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中,遭受着讥讽、饥饿和战争的折磨,就在他孤苦伶仃垂垂老矣濒于病死的时候,他的从不来往的邻居老处女“长着胡须说话像男人”的多比出现在他面前,并对他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菲谢尔森博士对这位平日里无甚好感的老处女非常感动,他想立下遗嘱死后将他有限的财产赠与老处女。而这位在感情上屡次遭人欺骗的老处女,却决定嫁给正在病床上挣扎的菲谢尔森博士。

          新婚之夜,菲谢尔森博士久病引发的肚胀更加严重了,他本就没有与多比亲近的想法。但是,多比脸上浮起一个笑容,她感到害羞,迟迟疑疑的。菲谢尔森博士发抖了,《伦理学》从他手丛掉下来了。烛火熄灭了。在黑暗里,多比向菲谢尔森博士摸索过去,她亲了他的嘴。‘我的亲爱的丈夫啊,’她低声耳语道:恭喜,恭喜。

          当晚的那一段经历可以称之为奇迹。在他身上长期沉睡的力量苏醒了。他吻着多比,跟她谈起爱来。他早巳把克洛普斯托克、莱辛、歌德的一些名句忘得干干净净,现在却都涌到他嘴边来了。那压疼阿,胀痛啊,一齐都消失了。他拥抱多比,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好象又是个小伙子了。多比快活得神魂颠倒,哭起来了,她嘁嘁喳喳跟他说了许多话,但说的是华沙土话,他可听不懂。后来,菲谢尔森博士进入了沉沉梦乡——只有青年人才能睡得这样酣畅。他梦见了他身在瑞士,他正在爬山——奔啊,滚跌啊,飞啊。

          辛格试图通过《市场街的斯宾诺莎》来揭穿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美丽谎言,批判非人性化的精神禁锢,进一步阐释人即上帝,爱情是上帝生活的重要部分的斯宾诺莎哲学主题。

          谎言,是人类面临的精神杀手,是撒旦控制人类的剧毒迷魂药。辛格在他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非常严厉地警告撒旦之流,别再制造谎言了,傻瓜已经醒悟啦!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位诚实勤劳的孤儿,凭着吃苦耐劳精神开起了面包店,但他一生受尽欺骗,邻居们用谎言编制的骗局把一个放荡无羁的泼妇介绍给他当老婆,他从来没有与泼妇同居过,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六个孩子的父亲。后来,泼妇得了乳腺癌死了,临死前向他忏悔,吉姆佩尔得知实情后非常伤心,他把所有的积蓄分给了六个孩子,自己挥泪离开了这个充斥着谎言的地方。

          辛格是美国“犹太文学”的代表人物,于1904年出生在波兰东部拉德兹明犹太人聚集区,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教育,并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了10年,后来为躲避法西斯迫害去了美国。他从193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撒旦在戈莱》开始,一生共创作了200多篇小说、16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儿童故事、剧本和回忆录等。

          辛格小说大体反映两个内容,即波兰犹太人古老的生活传统、悲惨遭遇和超自然力量与人类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等等。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欲想戳穿存在于宇宙间的各种荒唐和谎言,建立一种自然即上帝、人即上帝的真实的世界秩序。正因这些伟大的文学成就,辛格曾经两次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多次获得美国其他文学奖,1978年由于:“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的小说艺术,将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地反映出来。”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1年7月24日,辛格溘然长逝,享年87岁。

         辛格部分作品年表
         1935年  发表处女作《撒旦在戈莱》
         1950年  出版长篇小说《莫斯特卡家族》
         1957年  发表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
         1960年  出版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1961年  发表短篇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1962年  出版长篇小说《奴隶》
         1967年  出版长篇小说《庄园》
         1968年  发表短篇小说《集会》
         1969年  出版长篇小说《产业》
         1972年  出版长篇小说《仇敌,一个爱情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