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与调理——丁和

 网海寻宝 2010-10-17
智慧来自于实践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兼谈失眠与调理)

作者:丁和(笔名:自然康道)(网名:心灯)
自然养生馆
自然健康俱乐部
  现在书籍、报刊、网站、电视、广播里的养生经验和办法如雨后春笋,几乎是铺天盖地。如今人们在养生方面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当大家看到这些介绍时简直就是如获至宝,忙得不亦乐乎。
    在学习养生知识的时候,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个专家讲座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兴奋不已,明天又听到另一个教授访谈节目里介绍,又真人真事,实例并举,于是我们马上找人家取经,急不可耐。在应用这些经验的时候,凭借他们的名人效应与身份吧,你看看人家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毫不犹豫,只知一味盲目地跟从、效仿。
    可忙乎了一段时间,没有多大的效果,也不问为什么?就乐此不彼地又到处寻找下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的所谓宝贝。
    结果,可想而知,现代慢性病越来越多,疑难杂症越来越多,抱着这么多看似的“宝贝”,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修成正果呢?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些“宝贝”的问题,在这“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有些知识究竟是不是“宝贝”?即使一些真“宝贝”,不同的人用了,也不一定都管用,这又存在着一个如何甄别,如何“取舍”的问题。
    很多朋友咨询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最多,所以我们今天探讨并交流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因为我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阐述的完美无缺,面面俱到,在这里只是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思路,我主要是希望大家都是一个思想者,不能老是当“盲从者”。对待有些问题,我的认识也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性,不过,也算我是抛砖引玉,期盼有更多的思想者们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的火花。

间接经验不完全可取,获取智慧唯一的途经是实践!
    我在其它文章里曾经介绍过食用葱、姜、蒜的好处。一位网友留言:“大蒜百利,独害一目”。当时,我没有给予答复,如果我对她说出我的观点,她可能不会接受,甚至会反对。
    我记得自己从十几岁时开始就很爱吃蒜,到现在几乎是每顿饭都要吃蒜。但不象那位朋友说的,大蒜吃多了,对眼睛不好。这在我身上的验证起码是没有效果的,我现在眼睛的视力还是非常标准的,而且一点也没花。
    不仅这样,我不吃蒜就吃姜,不吃姜就吃葱,不吃葱就吃辣椒,反正是特爱吃辣。我这个习惯一般是南方(四川)人或大北方人们的专利,我们山东人,象我这种情况也有,但不多。吃辣椒,我去过成都,吃那里的辣椒还不过瘾,可见我对辣椒是情有独钟,甚至是吃辣的能力已超一般人。开始时也是辣的“两头”受罪。可过段时间,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应该算是适应了吧。现在,我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几十年,身体各方面都很好,除了吃的过火的时候,胃有点不舒服,其它不适症状一点都没有,我在《感叹感冒》里讲过,我从1995年到现在,一次也没感冒过,快五十岁的人,体力和动作还和年轻时候一样灵敏、轻捷。
    这说明什么,任何结论都不是绝对的,世界上任何理论的正确与否,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那个朋友,她可能是亲身体验了,吃蒜多影响了她的眼睛,这就是个体差异的问题。
    如果她没有亲身体会,就是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间接经验。
    我们无论从什么渠道获得的知识,都是间接的知识。这些间接的知识,究竟是否有效,是真是假,还是对与错,这都需要我们来正确判断、取舍,最后选择。即使有的东西再好,也是因人而宜,别人用了有效,而有的人就没有效果,有些东西在别人眼里就是无价之宝,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废物一堆,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我们要永远记住一点,对自己有用的,自己最需要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就象我上面讲的经验。对于我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而对于你来说,就是间接经验,你也要按照间接经验来对待。李子是酸的还是甜的,只有自己亲自尝过以后才知道,就像小马过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知道河水的深浅,这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不应该沉醉于它的理论性,而应该注重它的实用性。我们学习并借鉴这些知识,是用来给自己保健的,是用来给自己治病的,如果没有效果,说的再好,也是空话一堆。
    今天这个专家讲了,吃某种东西有什么坏处,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能导致什么病,明天又有别的教授说了,这个东西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吃了会对身体有好处的,能治疗各种疾病。
    于是,出了什么“苦瓜素”、“苹果精”、“无糖面”之类的“高科技”,仿佛这样的吃法才有营养,原来的吃法就没有营养可言。
    大家一看到上面的这些话,就会立刻想到现在的“保健品”。
    先讲一讲我对保健品的看法:
    我十七岁进银行,十九岁当主任,应该说我还是一定能力的。基于这一点,97年我离开银行后,来找我做保健品的朋友有几十个,大家也知道我一直喜欢和学习中医,特别是研究食疗,所以都想把我拉加到他们当中去。甚至很要好的朋友面对我的拒绝,不客气的说:“你这么有眼光、有远见、有能力的人,放着发大财的机会不干,你真傻!”
    我是怎么做的呢?几乎所有的保健产品我都进行了调查了解,我也买了不少我认为不错的产品;可试用了以后,都没有别人所介绍的那些神奇的效果。后来我接触的也多了,便悟出一些门道:保健品一般都要有点夸张,不然的话不好推销。我是一个有啥说啥的人,说点谎话就脸红,眼睛不敢看人家,所以我干不来,于是就放弃了。如果我遇到一个好产品,对我有效果,也许我早就干起来了,我现在也许就是大富翁了。可惜,我没这个福份,一直没有碰到好产品。

常识性的知识,要调动自己大脑,要做智者,不做愚人
    有个朋友咨询我,她练了气功以后,身体感觉不舒服,问我为什么?怎么办?我的回答:一是我没研究过气功,我说不上来为什么不舒服;二是既然不舒服,说明这个功可能对你不适合。别人练这个功身体感觉好,说明别人的身体适合练这个功,练这个功对他的身体有帮助,他需要练这个功。你练这个功不舒服,可能你的身体不允许练这个功,既然练它不舒服,干脆就别练了。不要总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得有选择性的去做某件事啊!
    练任何功法,对于参加比赛的人来讲,讲究的是套路和真功夫,而对于健身来说最终的效果只是活血化瘀;我们练任何功,都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我们只要“在意不在功”就足够了,至于标准不标准?美观不美观?你只要感觉舒服就达到目的了。
    又有朋友问我,她体验“立可”理疗床几个月了,为什么没效果?怎么别人做了有效果?我的答复:这种理疗床针对的主要是理疗背部,如果你的病灶点在背部,而理疗床的“目标点”正是你的病灶点,它就会有效,而如果你的病灶点不在背部,或者理疗的“目标点”没有对准你的病灶点,那么你就没效果。
    也有朋友很聪明,现在免费体验的仪器很多种,这种不行咱们试那种,总会有一些是管用的吧。于是一天下来,这个免费点做了,马上又跑到下一个点,一个接着一个地做,心想我就不信不管用。管用了吗?肯定有管用的。但这样也会有副作用的,一天做这么多,会耗费大量的气血,得不偿失;其实,这么多的仪器,原理无非就是“活血化瘀”,做一个,一次就足够了,即使不做,用其它的锻炼方式照样能达到目的。一屋子的人,体弱多病,病菌多,空气混浊,流通不好,这样能得到健康吗?
    也有朋友更聪明,我有钱,买回家去做,免得还要每天排队等待,今天看这个好买一个,明天看那个好又买一个,可家里摆放好了,又有几个人把病治好了呢?还不是照样天天按时要吃药;
    有个朋友腰疼,按照我文章里的介绍,效果不明显,发私信问我效果为什么这么慢?我说慢病效果就要慢,要有耐心和信心。后来她的朋友说我是“巫医”,是骗人的,不能相信。后来就去了好几家医院,也用了不少办法,还是不见效,最后就打了“封闭”针。打了以后又问我行不行?我说打“封闭”只是阻隔疼痛,不是康复,这是“掩耳盗铃”,过一段时间还要疼。还没过几天,就出现问题了,月经不来了,于是又找医生吃药调月经,月经是来了,可十几天不回去了。真是“祸不单行”,按下葫芦起了瓢,可这又怪谁呢?身体就怕乱捣鼓;
    药物是什么?是“虎狼之师”,药物治疗对身体不是救护,而是攻伐。任何药物的治疗对身体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效果越快的药物,对身体其它部位的伤害也越严重,大家都知道药物有毒副作用,但到关键时刻,为了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就会把这些告诫抛掷脑后,可非要自己亲自吃一些亏才会明白,而等明白过来以后,可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炒股票的人都知道,“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的告诫随处可见。可我们只当没看见,非要把老本赔得精光,才会从痴迷不悟的梦境中醒悟过来。这到好办,钱陪光了我们可以再赚,事业失败了,我们可以重头再来,可身体是不能试着玩的,任何办法的治疗,稍微不慎,对身体的伤害就无法挽回。
    有人又会问,治病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盲从。可养生不难,我们养生的朋友不用这么费事吧!又错了,即使我们把百岁老人的养生经统统收集起来,全部用上,我们也不一定就能活一百岁。为什么?还是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不同,所需要的养生办法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她们的养生经,而不是照搬养生经,要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养生百岁方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它一百岁。

    可问题又来了,俗话说“急病乱投医”,一些简单的常识,大家还好弄明白,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这些疑难病症,今天冒出一个说法,明天又发明一个疗法,究竟有没有效果,可不可以用,大家不知道究竟是对还是错,有的人无法判断究竟,干脆来个统统不予理睬。而很多人试了一个又一个,又整天忙于寻找“好办法”。
    现在就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不能拿着健康和生命老是试着玩;二是尝试的问题。我们不能什么都要试,要有选择的试,就是要进行正确判断,说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切实可行的?我们才能值得一试!
    有没有道理,也不是很难判断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功能,去正确判断并加以分析;很多人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就像郑人买履里的那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
    我们有一个头,头上有五官,眼睛能辩黑白,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香臭,嘴巴能分冷热,总指挥是他们的大脑。
    一样的零件,一样的功能,自己的难道不好使吗?为什么总是在听人家的呢?
    对待身体,千万要开动我们自己的大脑,先分析判断作出取舍,然后才能付逐行动。
   疑难的问题,要甄别,要小心,智慧的获取靠实践!但是实践的取舍也要靠理性的智慧来决定!

怎么做出正确的取舍呢?
    一是看理论依据,是不是说的有道理?二是看事实依据,有没有治好的实例?
    咱先拿糖尿病来说说:我们吃的糖,多是甘蔗提炼出来的,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吃过甘蔗;而甘蔗里的糖份是哪里来的呢?甘蔗从地下吸收的是糖份吗?不是,甘蔗吸收的是大地里的营养和水,再经过“光合作用”,就转化成糖份了,这就是植物的自然本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它们的自然本能造就的。
    人类吃的就是大自然赋予的这些食物,即使不吃一点含糖的东西,也照样会合成糖份,这是人的自然本能。没得糖尿病之前,吃的是这些东西,吃的是这个量,现在还是吃的这些东西,还是这个量,同样的情况下,可现在血糖却高了。说明什么呢?说明不是吃的问题,是利用的问题。可几乎所有的人都把问题的重点放在“吃”上,这不敢吃,那不敢吃,该锻炼的不锻炼!不该吹空调照样吹!该忌酒的照样喝!该减肥的也是照吃不误,越来越胖!
    这就是取舍的问题,该取的不取,该舍的不舍。
    你说这些道理不容易甄别吗?其实,不难,只要我们稍微动脑筋思考,就会明白这些道理。可我们偏偏不相信大脑,却相信耳朵,听啥就是啥。哪天有人说,吃某种草能治糖尿病,说不准就会真的有人去吃那种草。哪天有人说,喝什么水能治糖尿病,说不准就会真的有人去喝这种水呢?
    这就是甄别的问题,该辩的不辩,该明的不明。

咱们再来探讨大家认为比较复杂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不吃晚饭,也有很多人不吃早饭。不吃早饭,是因为时间紧,顾不得,这还有情可原;而不吃晚饭,很多人却把它当作一种时尚,特别是很多减肥的朋友更热衷于这种时尚。
    更有流行的说法,“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早晨要吃皇帝饭,中午要吃百姓饭,晚上要吃乞丐饭”,而且有很多人把这些说法当作一种理念,广而言之,广而信之,广而为之。
    如果要我说,这些作法统统都是错误的,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肯定又有很多人不同意,甚至有人感到惊讶。其实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感到惊讶的应该是很多人把这些错误的东西当作真理。
    人为什么要睡觉?是要“休养生息”。大脑和身体需要通过睡眠来调整状态。晚上是各个器官、组织修复调整的时间,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样需要能量。人体不可能24小时都在工作的,细胞组织、脏器都需要休息,不然很容易“过劳死”。就像一部机器,一直使用而不停下来休息,就很容易坏掉。 人不好好睡觉,或者睡眠不好的话,身体的健康状况就不会好。同样,营养不好的话,身体的修复就不会好,那么健康状况肯定也不会好。
    所以,并不是我们白天活动需要营养,晚上身体修复更需要营养。白天三顿饭的间隔是六个小时左右,而一夜一般要间隔十一、二个小时,身体也更需要营养。
    在自然界,大部分动物是根据饥饿(感觉)来吃喝的,饿了它才吃,渴了它才喝。而只有人和几种高级动物,是按照时间来吃喝的。就象小狗,养狗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每到喂食的时间,它哪里也不去,就在主人旁边等着吃,如果是在门外面,它会很准时地来“扒门”。
    人能够按时吃喝,一日三餐,这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本能。土地干得裂了缝,再浇水的话,庄稼的生长肯定会受损。如果你感到渴了再喝水,身体里面肯定有一部分组织已经“脱了水”,健康也肯定会受影响。人不象其它动物一样有足够的储存,人不吃晚饭,晚上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顺利完成修复工作。所以想减肥的朋友,你晚上越是不吃饭,身体越是没有能力修复已经紊乱的代谢机能,你的减肥效果越不好,反而身体状况是越来越糟糕。
    在自然界里,人与动物有区别,人与人之间也有区别。大家都在遵循着自然规则来生存,如果你不按时来吃饭,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则,先辈早有古训“顺天应运,逆天则亡”,难道我们进化得连动物都不如了吗?
   

我们再以失眠来探讨天地之训诫: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 
    传统中医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心肾不交
    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呢,主要就是因为心情的原因,心事重重,产生焦虑,心里老是想着某件事情,就容易失眠。思虑过多,又格外耗气血,俗话说“一夜愁白头”。这是精神因素造成的,也就是中医里讲的“虚症”。心病还要以心治,解决好了心事,失眠自然就会好。
    咱们重点探讨实症,病理方面的调理。
   二是气血不足
    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这就很符合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病机认识: 大脑有个松果体,这个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就是负责睡眠的激素;它可以让人的神经放松从而进入睡眠。每天24小时褪黑素有规律地控制着身体的神经状态,当褪黑素分泌不足或者紊乱的时候,我们的神经就乱了,就无法安静,处于亢奋状态,也就无法入睡。或者半夜褪黑素分泌突然减少,身体的神经就由松弛安静转为紧张亢奋状态,兴奋起来了,就易醒;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时兴“脑白金”,老年人很热衷于此,因为它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改善睡眠。其实据有关报道,“脑白金”主要成分是褪黑素,而褪黑素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禁止乱售的。吃褪黑素固然可以改善睡眠,但天天吃的话,自己的分泌功能就慢慢下降,身体有了依赖,自然本能慢慢衰竭;
    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来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化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我们老百姓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 同样的道理,我们晚上如果不吃饭,睡眠就肯定会受影响;
    而如果我们不仅要吃晚饭,而且晚饭还要吃的好,这样就会大大改善睡眠质量;
    但接着问题就来了,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还有一条胃不和则寝不安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还是要象我在《糖尿病考》里讲过的,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好睡午觉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吃完饭就睁不开眼了,就要睡一会,能吃能喝的大胖子,就是“能吃能睡”,很少有睡眠不好的问题。反而是身体瘦弱的,食量少的人,才容易造成失眠。
    所以,这种结论是不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经验,对的,我们要坚持,错的,我们就要加以改正。

    怎么改呢?还是以事实说话。
    我们只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调理好失眠,所有的问题也就不言而明。
    上面,我们讲过了,失眠的真正原因是松果体的问题。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松果体工作正常;要它工作正常,首先给它充足正常的营养;
    所以,自我理疗的办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穴位按摩或用穴宝点、按、揉:印堂穴、神庭穴、百会穴、太阳穴、角孙穴、风池穴、失眠点、神门穴、三阴交,心俞穴、神道穴。每天坚持30分钟。
   (2)上述穴位能拔罐的地方,也可拔罐理疗,每次20分钟,卸罐再做简易按摩缓解放松。
   (3)开背刮痧,从颈椎直到骶椎,刮三、四次,或刮到不出痧为止。另在颈椎区域、大椎穴、肺俞、心俞、神道、肾俞等区域留罐20分钟。
   (4)每天晚上睡觉前喝牛奶或其它营养品,晚上吃的不多,到了下半夜营养基本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大脑及身体缺营养,松果体也缺营养,工作就会不正常。同样,对于“易醒”的朋友,半夜醒了就不容易再睡,吃些东西,也会帮助你重新入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大家在理疗的时候,还是别忘了温灸!

健康就是挑战自己的智慧,健康就是挑战自己的思维。
 

《怎样战胜现代病》理念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点击查看原文博客)http://hexun.com/5228703/default.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对文章有自己看法,欢迎评论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