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好教师要从读书开始

 昵称3897598 2010-10-18

 

 做一个好教师要从读书开始
 

教师要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一桶水和一杯水”原理,但塑造“书香教师”的道路仍很漫长。有鉴于此,作为一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精神食粮的报纸,《教师周刊》在引领教师阅读、营造读书氛围方面尽了绵薄之力,继去年举办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藏书家评选活动后,又于今年4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拉开了首届有奖读书征文活动的序幕,并于126日顺利完成所有征集和评选工作,从300多篇来稿中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9篇、优秀奖9篇,获奖名单已在本期“阅读”版上公布。

  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0.3册,这是《文汇读书周报》今年公布的中国人均藏书量,是国际图联的标准2册的1/6,也是近邻韩国和日本人均藏书量的1/20。今年4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流行着一句新的口号——“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假如反用其意,似在贬损那些还没开始阅读的人,但它第一次触及了一个话题——成长。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以教书育人为本的教师成长,更离不开阅读。在公众心目中,教师群体的阅读量自然超过普通人,但教师的阅读情况究竟如何呢?
  “不容乐观!”担任本届活动终评委之一的杭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高宁感喟不已。他说,不久前曾在一所省级重高作过调查,向30多位教龄在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分发了问卷,询问他们读过哪些教育教学类书籍。结果发现,他们读过的东西,质和量都十分可怜,只有一两位教师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高宁认为:“教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光靠经验主义的校本教研,没有开阔的视野、人文底蕴和精神引领,教师就真的成了教书匠,而学校也与培训基地、高复班没太大区别。”
  评委们指出,征文的数量,与本省30万中小学教师的庞大队伍相比,只占千分之一。这与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时堆积如山的来稿相比,相形见绌。这表明,功利性阅读(默诵各种考试用书、搜集职称论文素材)和快餐式阅读在教师的阅读模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编辑在几篇回顾教师自己阅读生涯的稿件中了解到,那些在“竞争”中相对居于次席的学校,教师的“升格”机会也少,工作环境较为宽松,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可以用轻松平和的心态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大部分征文就是从这类学校寄出的。

  阅读意识正在形成

  谁不希望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谁不想用智慧和魅力征服学生?但谁都知道,要成为这样的教师,需有深厚的阅读功底作为支撑。新课程改革推进得越深越远,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去。“教师读书的风气,需要有人去推动。这一工作应该由教师所在的学校做好。”评委高宁一下子就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阐释得清清楚楚。实际上,“读书真好”已成为当今教师的共同心声,许多学校已在塑造学习型、学者型教师方面颇具成效,他们定期召开教师读书沙龙、向教师推荐好书、举办阅读讲座,并利用网络和博客进行交流。本届读书征文活动中,杭州市朝晖实验小学、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小学等学校,以集体投稿的形式,将教师作品打成压缩文件包发到本刊电子信箱,可见学校鼓励教师阅读的良苦用心。
  征文的作者中,不仅有普通教师,还有教研员、校长,甚至教育局局长;征文不仅来自本省,还有山东、山西、湖北、海南、重庆等地的教师,他们非常关注《教师周刊》举办的这次阅读盛会,并寄来了精心写就的作品。
  “感动!”这是本届终评委之一,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董惠铭审阅教师征文后最想说的一个词。“教师们能在繁忙的教学中,摆脱各种各样浮躁、功利、肤浅的思潮冲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用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追求自身素质和情操的完善,不能不让人感动。从教师真情、朴实的文章中,能看到字里行间闪烁着的睿智光芒,能看到教师对世界、对生命、对孩子的爱,显示了教师的才华,做这种活动的评委,是一大享受。”
  评委们还感觉,征文的体裁和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阅读教育教学著作的感悟,还有将阅读心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叙事、读书给自己带来快乐的经历述说、对一本触动和改变自己的图书的介绍等。虽然征文启事中规定,阅读书目必须是“教育教学类”,但不少教师所写的文章中,还是提到了文化类图书、文学作品,甚至电视剧。为了不影响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本刊为这些作品特设了优秀奖。担任终评委的中国教育报浙江记者站站长朱振岳表示:“这是很好的导向,教师读书要扩大阅读面,提高人文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阅读为教育添助力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非功利的,甚至是孤独的精神活动。因此,在记者采访的本届征文活动获奖者中,鲜有人讶异和兴奋,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愉悦和超然。他们想到更多的是教育的理想,他们希望通过读书结识更多爱书的人,与更多的人分享阅读的收获。
  “得不得奖其实并不重要,阅读本身是非常快乐的。”本届征文活动二等奖获得者、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新星校区教科室主任林日正如是说。林老师此次获奖的文章《童书阅读需要点灯人》调查了当下图书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分析了儿童的阅读现状,呼吁人们重视童年的经典童书阅读体验。林老师本人就是一位“点灯人”,记者电话采访他的当天,他正与同事到一所村完小支教。据他说,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课外书,他们给孩子们讲解了很多经典童话,并开办了一场读书专题讲座。林老师说:“希望更多的人读到我的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教师成为自愿者,参与推广童书阅读,照亮更多的儿童。”
  教师通过广泛阅读,不仅能够重塑自我,还将阅读的激情外化为一种影响力,播撒给渴求知识的儿童,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董惠铭所说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令人“感动”的地方。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麻痹本能,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麻醉史。”这句尼采的“高论”让本届征文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王海明“惊出一身冷汗”,也让所有的评委对王老师的这篇阅读随笔兴趣倍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敦基觉得:“在教育的主流思潮之外,应该让每个教师都有发言权,特别是要有少数派的声音,要让多元的声音并存,这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王海明本人也向记者谈到:“看到周国平书中尼采论教育的那一章,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所见所闻,当时感触颇深,一些想法不得不写下来。在尼采所处的时代,教育的确产生过扼杀人的作用,身处经济转型期的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健敏博士指出:“这次征文活动在关注教师精神滋养、心灵修炼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一批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思想的文章,尤其是像写尼采的这篇文章,对我们的教育现实有一种警醒作用。”
  “读书方知读书少,读书才悟读书妙。愿自己能一生与书为友,有好书相伴!”二等奖获得者、杭州饮马井巷小学校长高军玉为本刊写下以上感言。无论是本次活动的评委、征文作者,还是身为活动组织者的我们,都希望能把这样的读书活动一直办下去,让每个教师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阅读中受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阅读的“点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