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神药】柏 子 仁

 闲云野鹤wsc 2010-10-19
【安神药】柏 子 仁
2007-10-07 20:57
【别名】柏实(《本经》),柏子、柏仁(《本草经集注》),侧柏子(《日华子本草》)。
【英文】Platycladi Seed
【拉丁】Semen Platycladi
【商品名】柏子仁、柏子
【处方名】柏子仁、柏子霜、柏子仁霜
侧柏树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


【考证】  《本经》始载本品,名柏实,列为上品。《本草图经》云:“柏实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而乾州者最佳。三月开花,九月结子,候成熟收采,蒸暴干,春礧,取熟人子用。”所述即为本品。


【药源】为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Thuja orientalis L. ; Biota orientalis (L.)Endl.] 的种仁。


【形态】参见“侧柏叶”条。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自产自销。


【采收】秋、冬两季采收成熟球果,晒干,收集种子,碾去种皮,簸净,阴干。


【炮制】
  1.柏子仁 《伤寒总病论》:“拣去壳。”《女科百问》:“去皮。”《普济方》:“擂水,澄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筛去灰屑。
  2.炒柏子仁 《日华子》:“微炒用。”《全生指迷方》:“炒研。”《朱氏集验方》:“去壳炒。”《医学入门》:“去壳取仁,微炒去油。”现行,去净柏子仁,用文火加热,炒至油黄色,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
  3.柏子仁霜 《博济方》:“研,用纸裹压去油。”《药品辨义》:“拣去壳用,入丸以温火隔纸微焙,压去油为末。”现行,取净柏子仁,碾成泥状,经微热后,压去部分油脂,制成松散粉末。或研细,用能吸油的纸包裹多层,上压重物,使油渗透纸上,换纸,再如法操作,至油脂大部分吸尽,药渣松散不粘结为度。或取净柏子仁,研成泥状,用布包好,蒸约30min,用压榨机去油,反复蒸榨至油尽为度,研细。柏子仁霜滑肠作用减弱,适于惊悸失眠、健忘、盗汗而又脾虚便溏的患者。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雷公炮炙论》:“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却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天久阴,即于档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著火缓缓煮成煎为度。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五两,浸干为度。”


【药材特征】  种仁呈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者,长3~7毫米,径1.5~3毫米。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应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柏子仁主入心经,能养心安神。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的心悸、失眠,常配酸枣仁、当归等养血安神同用,如《校注妇人良方》养心汤;若阴血亏虚,虚烦不眠,惊悸怔忡,健忘遗泄,可配熟地、杞子、麦冬等以滋阴养血安神,如《体仁汇编》柏子养心丸。治汗多心惕,本品配人参、五味子、牡蛎等以益气养心止汗,如《本事方》柏子仁丸。
  用于肠燥便秘。柏子仁质润多脂,有养血润肠通便之功,故年老、体弱、久病及产后血少津亏的肠燥便秘每用之,常配郁李仁、松子仁、杏仁等润肠通便药以增强作用,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对津枯肠燥所致的大便下血,可单用柏子仁润肠止血。
  1《本草经集注》:“牡蛎及桂、瓜子为之使。”
  2《本草经解》:“同白术、生地、枣肉丸,治心脾虚。”
  3《得宜本草》:“得远志能交通心肾,得松子、麻仁治老人虚秘。”


【用量】10.00 - 15.00 g


【禁忌】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畏菊花,羊蹄、诸石及面曲。” 2.《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 3.《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附方】  1.治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多怪梦,怔忡惊悸,健忘遗泄 柏子仁(蒸晒去壳)四两,枸杞子(酒洗晒)三两,麦门冬(去心)、当归(酒浸)、石菖蒲(去毛洗净)、茯神(去皮心)各一两,玄参、熟地(酒蒸)各二两,甘草(去粗皮)五钱。先将柏子仁、熟地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早晚灯心汤或圆眼汤送下。常服宁心定志,补肾滋阴。(《体仁汇编》柏子养心丸)
  2.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 新柏子仁(研)、半夏曲各二两,牡蛎(坩埚子内火煅,用醋淬七次,焙),人参(去芦)、白术、麻黄根(慢火炙,拭去汗)、五味子各一两,净麸半两(慢火炒)。上八味为末,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作散调亦可。(《本事方》柏子仁丸)
  3.治老人虚秘 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4.治肠风下血 柏子仁十四粒(捻破),纱囊贮,以好酒三盏,煎至八分服之。初服反觉加多,再服立止。非饮酒而致斯疾,以艾叶煎汤服之。(《世医得效方》)
  5.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羸瘦而生潮热及室女思虑过度,经闭成痨 柏子仁(炒,另研),牛膝、卷柏各五钱,泽兰叶、川续断各二两,熟地黄三两。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丸,空腹时米饮送下,兼服泽兰汤。(《妇人良方》柏子仁丸)
  6.治小儿躽啼,惊痫腹满,不乳食,大便青白色 柏子仁末,温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7.治小儿囟开不合 防风一两半,柏子仁、白及各一两。上为细末,用乳汁调涂囟门上,每日1次。(《千金要方》柏仁散)
  8.治视力减退 侧柏仁、猪肝,加适量猪油蒸后内服。(《苗族药物集》)
  9.治脱发 当归、柏子仁各25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6~9g。(《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10.治面(查皮)疱 柏子仁(研)、冬瓜子(炒)、冬葵子(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上四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以温酒调服,食后、日午、临卧各一服。(《圣济总录》柏子仁散)
  11.治腮腺炎,疮肿 鲜柏子仁捣烂,蛋清调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2.治胸痛 柏实、桂(去粗皮,锉)等分,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柏实散)
  13.治石淋 柏子仁、芥子、滑石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以麦汁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


【文献】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药性论》:君,恶菊花,畏羊蹄草,味甘,辛。能治腰肾中冷,膀胱冷脓宿水,兴阳道, 益寿,去头风,治百邪鬼魅,主小儿惊痫。
  
  《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本草衍义》: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 。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尝官陕西,每登高望之,虽千万株,皆一一西指。盖此木为至坚之木,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气,他木不逮也。所以受金之正气所制,故一一向之。
  
  《汤液本草》:气平,味甘辛,无毒。
  
  《本草》云:主安五脏,除风湿痹,益气血,能长生,令人润泽,美颜色,耳目聪明,用之则泽,肾之药也。
  
  《药性论》云:柏子仁,君。恶菊花,畏羊蹄草。能治腰肾中冷,膀胱冷脓宿水,兴阳道,益寿。去头风,治百邪鬼魅,主小儿惊痫。柏子仁,古方十精丸用之。
  
  《本草纲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烧沥,泽头发,治疗癣。
  
  《本草经疏》:柏感秋令得金气,其质坚而气极芬芳,故其寄实味甘平无毒。甄权加辛,亦应有之。入足厥阴、少阴,亦入手少阴经。其主惊悸者,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心肾两虚则病惊悸。入心故养神,入肾故定志,神志得所养而宁定,则其证自除矣,芬芳则脾胃所喜,润泽则肝肾所宜,故能安五脏,五脏皆安则气自益矣。惟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耳。《别录》疗恍惚,即惊悸之渐也。虚损吸吸,精气微也,历节腰中重痛,肝肾不足也。汗乃心液,心主血,益阴血则诸证悉瘥矣。
  
  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若夫转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工也。
  
  简误: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已油者勿用入药。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聪耳目,却风寒湿痹止疼;益气血,去恍惚虚损敛汗。治肾冷腰冷并膀胱冷脓宿水,润肾燥体燥及面颜燥涩不光。兴阳道,杀百邪,止惊悸,安五脏。头风眩痛,亦可煎调。
  
  《本草乘雅》: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者,顺受金制以为用,乃能成其贞固而可久,故字从白。干枝叶实,为用有别,实具全体,内含章美,故入五藏。叶如脉络,故治络不坚固而溃,脉不摄溢而崩。枝则气倍于叶,故入肢节。干则气烈于枝,故主全身矣。圣惠方,以实治惊痫,及大便青白色者,盖肝木受制,怒则乘其所胜,是以青白之色见于便,而惊从藏发,匪实奚宜。
  
  柏芳香高洁,文彩陆离,即参天直上,谁能禁之。乃俯焉西向,以秉制所天,可谓至德也已。巨擘乔木,作社稷栋梁,宜哉殷人以柏,其逆知后世之西向乎。味甘美,性和平,对待肝木失制,发为惊骇悸忡,质坚固,气条达,驱除风湿成痹也。德润于身,安藏乐道,耳目聪明,色泽长生矣。
  
  《药性解》:柏子仁,味甘辛,性平,无毒,入肺、脾、肾三经。主安五脏,定惊悸,补中气,除风湿,兴阳道,暖腰膝,去头风,辟百邪,润皮肤,明耳目。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止吐衄崩痢,除风冷湿痹,乌须黑发,炙音冻疮。牡蛎、瓜子为使,畏菊花。
  
  按:柏子仁辛归肺,甘归脾,浊阴归肾,故均入之。柏叶之苦涩,属金而善守,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须用嫩叶,春采东,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才得节候生气。
  
  《景岳全书》:味甘平,性微凉,能润心肺,养肝脾,滋肾燥,安神魂,益志意。故可定惊悸怔忡,益阴气,美颜色,疗虚损,益血止汗,润大肠,利虚秘,亦去百邪鬼魅,小儿惊痫。总之,气味清香,性多润滑,虽滋阴养血之佳剂,若欲培补根本,乃非清品所长。
  
  《本草备要》:补心脾,润肝肾。
  
  辛甘而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而悦脾,昂按: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养心气,风肾燥,助脾滋肝。好古曰:肝经气分药。益智宁神,养心。聪耳明目,甘益血,香通窍。益血止汗。心生血,汁为心液。除风湿,愈惊痫,泽皮肤,辟鬼魅。
  
  《本经逢原》:柏子仁性平而补,味甘而辛,其气清香,能通心肾,益脾胃,宜乎滋养之剂用之。《本经》言除风湿痹者,以其性燥也。《别录》疗忧惚,及历节腰中重痛,即《本经》主惊悸、除风湿痹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也。好古以为肝经气分药,时珍言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即《本经》之安五脏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
  
  《本草崇原》:柏叶经冬不凋,禀太阳之水气也。仁黄臭香,禀太阳之土气也。水精上资,故治心肾不交之惊悸。土气内充,故益气,除风湿。夫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则五脏皆和,故安五脏也。
  
  《本草求真》:[批] 养心血。
  
  柏子仁专入心。辛甘平润。专书俱言四脏皆补,究之止属心药耳。盖香虽能补脾,而实可以通窍而入心;润虽可以补肝而益肾,而实可以宁神而定智;甘虽足以和胃而固中,而实足以益血而神守。是以风湿可除,惊痫可疗,邪魅可辟,皮肤可泽,惟见神恬气适,耳聪目明,而无枯槁燥塞之患矣。然性多润滑,凡仁皆润。阴寒泄泻者切忌。气多香泄,体虚火盛者亦忌。若云不饥不老,延年轻身,虽出经典,仍当活视,毋为书执。
  
  《得配本草》:辛,平、微凉。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气分。安五脏,宁神志。去鬼交,定惊悸,利虚秘,治惊痫。
  
  得远志少许,升肾气交心。配松子、麻子仁,治老人虚秘。
  
  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本草经解》:柏仁气平,秉天秋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和,阳也。
  
  神者,心之舍也,神不宁则病惊悸,柏仁入心,故治惊悸也。
  
  益气者,气平益肺气,味甘益脾气,滋润益心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柏仁味甘益脾胃,血行风自息,而脾健运,湿亦下逐矣。盖太阴乃湿土之经也,五脏藏阴者也,脾为阴气之原,心为生血之脏,肺为津液之腑,柏仁平甘益阴,阴足则五脏皆安矣。
  
  《神农本草经读》:徐灵胎云“柏得天地坚刚之性以生,不与物变迁,经冬弥翠,故能宁心神敛心气,而不为邪气游火所侵克也。”
  
  人之生理谓之仁,仁藏于心,物之生机在于实,故实亦谓之仁,凡草木之仁,缘能养生气,以类相应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柏实,味甘,平。主惊悸,清火经之游火。安五脏,滋润之功。益气,壮火食气,火宁则气益也。除风湿痹。得秋金之令,能燥湿平肝也。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滋润皮肤及诸窃。不饥不老,轻身延年。柏之性,不假灌溉而能寿也。
  
  柏得天地坚刚之性以生,不与物变迁,经冬弥翠,故能宁心神敛心气,而不为邪风游火所侵克也。
  
  人之生理谓之仁,仁藏于心。物之生机在于实,故实亦谓之仁。凡草木之仁,皆能养心气,以类相应也。
  
  《本经疏证》:凡木缘向阳,柏独西指,是木气与金气媾。夫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木禀春生,金禀秋成,人之肝肺应之,肝合乎肺,而化则阴生,而血之化源裕,于是阴降阳随,所谓金之降不穷,则木之升不穷也。肺合乎肝,而化则阳生,而气之化源裕,于是阳升阴随,所谓木之升不穷,则金之降亦不穷也。其升降有穷,皆由于不相合以为化耳。柏之为物,阳合阴而化,阴由化而生,于是阴自降,阳自随,其功不同于苦寒之直折,故于逆顺之血类能治之,然其实与叶主治又有不同,何也?夫叶之四时不易者,木已化于金,为收降之气,故味苦而性燥。至实之花于春,成于秋,虽禀金气亦厚,然木之生气系焉,盖仅合于金而未化于金,为冲和之气,故味甘而性润。苦燥者象火,甘润者象水,甘润即孕于苦燥之中,所谓血源于水而成于火。血源于水而成于火,正藉金以为用也,惟不能和于金,而后金能和于火,俾真水之液,因鼓煽以化知焉,于是尽举益心血诸药遂无逾此者,是即别录所谓益血,而本经定惊悸安五脏诸功,胥于是在矣。抑即继之以益气者何?盖心离也,中之血既益,则外之气自充,心气充肺,乃得贯心脉而行呼吸,此所谓益气也。肝和于肺,而心血生,肝即合于肺之阴,输血以归血海,肺和于心而心气畅,肺即合于心之阳,以归命门,是柏实于后天气血之化源,若有尽得其机缄者,是即别录所谓疗恍惚虚损吸吸腰中重痛者也。
  
  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观于磁之引针,柏之西指,其气固然,有非人力所能强者,揣其故,则曰磁为铁母,则柏之西指,独不似子之向母乎?西为金方,人之身属金者肺,肺则主朝百脉行治节者也,凡血得归经,自不溢为吐衄与利,柏叶之治吐血衄血利血,盖欲血受肺之节制,分布诸经,俾不溢耳。金匮于柏叶汤著吐血不止句,以见血之不归经也。虽然,烦喘气火之向心肺也,乃竹皮大丸主妇人乳后中虚烦乱呕逆者以此而加柏实,柏实非结于柏叶间者耶,何以柏叶能令血西指,柏实又能禁气西指也?曰,是诚有故焉。夫实之于叶,犹叶之于西,气之与血,犹叶之兴实也,请试以人喻。人之向母,本无时或已,迨有子,其心遂有所分注,柏之实始而色青,久而色金黄,则仍木与金相媾而生者也。气之与血,亦互相化,彼此相生,妇人乳后中虚烦乱呕逆,则血虚而气乱四射矣,射于心则烦,射于肺则喘,治之以柏实者,挽其西指之气,使其潆洄而化血耳。然则柏叶以何定为入血耶?夫纵横灿列,而不比连,经纬有绪,而不紊乱,任值何所而终向肺,则非经络而何?经络中之所有,又非血而何?是柏叶之治血脉,会其意兼取其形矣,惟其实三月已开花,延至八月乃结,则又有可深思者。盖凡花者木之精神昌沛发荣于外者也,实者气之凝结蕴藏于内者也,八月为金气昌沛之时,木气已荣者感之,乃得媾而成实,故其为用咸在金木不媾之候,其性又润,金木媾而生润,则亦惟血耳。血之元既调,气自流转受益,五脏各得安和,病发惊者其本在肝,以血不归肝也,风与湿著人皮肉筋骨,必其间血脉气机不咸,血脉气机咸,则凡著于阴者必出阳,著于阳者必出表,更以他风湿药治之,有何不解散者哉?
  
  《本草新编》:柏子仁,甘、辛,气平,无毒。入心、肝、肾、膀胱四经。聪耳目,却风痹,止疼,益气血,去恍忽虚损,敛汗。治肾冷、腰冷、膀胱冷。尤能润燥,腰肾身体颜面燥涩者,皆治之。兴阳道,杀百虫,止惊怪,安五脏,头风眩痛。亦可煎调,久服不饥,增寿耐老,此药尤佳,乃延生之妙品也。但必须去油用之,否则过润,反动大便。尤宜与补心、肾之药同用,则功用尤神。
  
  柏叶苦涩,止能敛肺,遏吐血、衄血,亦生须发。但非补阳要药,不可与柏子仁同类而并称也。
  
  或疑柏子仁益心而不益肾,以其必去油而用之也,油去则性燥,心喜燥而肾恶燥,非明验耶?噫!以此论药,失之凿矣。夫柏子仁最多油,去油者,恐过滑以动便,非欲其燥以入心,且柏子仁油去之,亦不能尽,肾得之,未尝燥也。凡药皆宜制其中和,何独于柏子仁疑之耶。
  
  或疑柏子仁补心之药,何以补肾火之药反用之耶?夫心肾相通,心虚而命门之火不能久闭,所以跃跃欲走也。用柏子仁以安心君,心君不动,而相火奉令惟谨,何敢轻泄乎。此补心之妙,胜于补肾也。世人但知补肾以兴阳,谁知补心以兴阳之更神哉。
  
  《本草分经》:辛、甘,平。气香性润。透心脾,滋肝肾,养血止汗,除风湿,助脾药中惟此不燥。
  
  《本草思辨录》:柏为百木之长,叶独西指,是为金木相媾。仁则色黄白而味辛甘气清香,有脂而燥,虽润不腻。故肝得之而风虚能去,脾得之而湿痹能通,肺得之而大肠虚秘能已。竹皮大丸喘加柏实者,肺病亦肝病也。盖妇人乳中烦呕,是肝气之逆,逆则不下归肾而上冲肺。柏实得西指之气,能降肺以辑肝,喘宁有不止。此与他喘他不同,故用药亦异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甘微辛,气香性平,多含油质。能补助心气,治心虚惊悸怔忡;能涵濡肝木,治肝气横恣胁疼;滋润肾水,治肾亏虚热上浮。虽含油质甚多,而性不湿腻,且气香味甘实能有益脾胃,《神农本草经》谓其除风湿痹,胃之气化壮旺,由中四达而痹者自开也。其味甘而兼辛,又得秋金肃降之气,能入肺宁嗽定喘,导引肺气下行。统言之,和平纯粹之品,于五脏皆有补益,故《神农本草经》谓安五脏也。宜去净皮,炒香用之,不宜去油。
  
  《神农本草经》谓柏实能安五脏,而实于肝脏尤宜也。曾治邻村毛姓少年,其肝脏素有伤损,左关脉独微弱,一日忽胁下作疼,俾单用柏子仁一两,煎汤服之立愈。观此,则柏子仁善于理肝可知矣。
  



【医论】
  1.论柏子仁性能之润燥 ①李时珍:“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纲目》) ②张景岳:“柏子仁,气味清香,性多润滑,虽滋阴养血之佳剂,若欲培补根本,乃非清品之所长。”(《本草正》) ③倪朱谟:“拍子仁味甘气平,无毒,入足厥阴、少阴,又入手少阴经。润燥补髓,养心神、定惊悸之药也。此药气极芬芳,则脾胃所喜,质极润泽,则肝肾所宜,故前古谓安养五脏,主惊悸,定心神,悦颜色,聪耳目,为延年却病之剂也。”(《本草汇言》) ④贾所学:“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精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同熟地、龟板、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药品化义》) ⑤汪昂:“凡补脾药多燥,拍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本草备要》) ③张石顽:“柏子仁《本经》言除风湿痹者,以其性燥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本草逢原》)


【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约 l4%,并含少量挥发油、皂甙。种仁含脂肪油约14%,另含皂甙及少量挥发油、植物甾醇 、维生素A和蛋白质等。种皮含新成分platydoil。



【药理】
  柏子仁前脑基底核破坏的小鼠被破动回避学习有 改善作用。用电极热损破坏小鼠两恻前脑基底核,每日灌胃 给予柏子仁乙醇提取物250mg/kg及500mg/kg,连续15d。在避 暗法和跳台法实验中,均证明其对损伤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 及记忆消去促进有明显的改善;对损伤听致的获得障碍亦有改善倾向;对损伤造成的运动低下无节抗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