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文化 - 『长清拉呱』 - 长清论坛 网聚长清人的力量!

 昵称4049346 2010-10-20
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 文化, 养生
养生,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还是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现象。比如茶文化、酒文化等。我们同仁堂有同仁堂文化。今天我要讲的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讲中华传统文化大家都知道习惯上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它,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养生文化既然属于传统文化一部分,所以养生文化同样也具备了这“八字”特征。现在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八个字展开来,讲一讲养生文化。     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源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可以说是有人类就有了养生文化;“流长”一脉相承上下五千年。我个人理解文化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人类劳动文明的经验结晶。文化,这个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学就是人学,都是人文教化的结果。养生要成为自觉,需要养生文化的基本知识为背景。有了文化的滋养,养生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进而自觉觉他。“大家好大才是真的好”,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千万别小看这文化环境,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比如说同仁堂文化有340年历史,今年4月吴仪出席同仁堂庆典活动,一代女杰淡出政坛后而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确立的定位:“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三个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是无形的资产。这三个字是大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启功先生所书,俗话说一字值千金,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它的文化内涵是发扬“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职业道德。如今同仁堂从康熙八年乐家老铺发展到集团公司拥下属九个子公司, 海内外有零售店915家,广东有11家,遍布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计划实现销售200亿,利税26亿,网点2000家。同仁堂从一个私人药店发展到集团公司,从中国走向世界,享誉海内外靠什么?靠的是质量信誉。信誉质量靠的是同仁堂文化作支撑。这种精神道德是同仁堂赖以生存传之久远的命脉。
     近年来,养生文化备受关注.发掘整理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确实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文明方式对全人类提出的命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解读养生文化经典入手,从中汲取营养,引领我们走向健康、快乐、智慧、幸福。道不远人,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现象入手,解读《黄帝内经》的养生大智慧以及儒、释、道三家的养生理念和秘诀。我从养生文化的源头、流派及集大成者、文化特征、历史兴衰以及当代复兴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易经》是养生文化的活水源头
    据说《易经》太极图为宋代道士陈抟所传。美丽的太极图为天下第一图。有一个减肥产品叫“曲美”,美丽的曲线勾勒出女性神韵。因为她曲尽天下万事万物。《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养生文化的源泉。儒、释、道、医、杂各家养生文化根源于此。她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是那一泓清泉,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久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她用八卦思维模型说理,通过符号演绎生命的奥秘。万事万物都可以阴阳之道一以贯之。《易经》蕴涵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易经》养生思想
(1)、首先提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命题
   《易经.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提出了宇宙万物永恒生生不已的命题。这一命题,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渊源,也是中医养生的指导原则。
(2)、首先提出宇宙万物“阴阳一贯”的命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贯通万物,无所不包。
《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它以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念,采用了象思维方法,从卦象到物象到意象,贯通天地人推演出万事万物。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易经》是中国养生智慧的源泉。
(3)、首先提出宇宙万物“变通致久”的命题
   《系辞》:“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生命通过变易过程得到不断的提升,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处在变化之中。变易是个体生命的本质属性,都是通过新陈代谢来实现新旧事物之间的转化和更替。生产命保养的关键是在于运动,运动产生变化,变化才能使人体生理功能保持通畅,身心健康才能实现。这是《易经》的变易养生观。
(4)、首先提出宇宙万物“阴阳平衡”的命题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阴阳平衡,健康一生。所以养生就是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人体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为此,阴阳调和是中医养生之基。阳气代表生机,是生命之根本。阳气的盛衰决定着生命的强弱。保养好我们人体的阳气,与生命息息相关。张景岳:“天之大宝,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一线真阳。”《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易经》中的养生源流
(1)、巫是易与医的源头
     巫是姓氏也是职业。巫姓源于巫师这个作为天地鬼神与人沟通的媒介职业。巫师掌握了一定的巫术,原始人生病,乞求用巫术来治病。巫术是人类最早的信仰,是上古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要创造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易经》是占筮活动的史料记载,本身便是一种巫术。巫师是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他关注的是自然变化规律和人类生老病死,这些巫术活动积累的知识就是易学的最初源头。我国很早就有了医源于巫的说法。医字在古代写作   。《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中医学的前身便是巫术,最早的医都是巫师,如巫彭、巫相、巫咸皆为神医,最早的医疗手段便是巫术。
(2)、医学得易理为用
    《易经》卦象所蕴涵的阴阳哲理,是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起源。其中主题是讲“生”,自然涉及到人的生命养护及生理病理变化治疗方法等方面。《易经》尚中,又名得中,倡导无太过不及的适中状态。中医运用尚中原理来调整人体阴阳失调,是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易经研究会会长刘大钧教授说:“中医不是中国的中医,是源于易经尚中的中医。”
(3)、易经蕴涵养生之义
    伏羲氐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养生文化之祖。黄帝向崆峒山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年1200岁容颜不老,授《自然经》一卷,告知“守一处和”的修养原则。创舞蹈养生法,尧舜时几乎全民皆舞。伏羲观象,始创八卦,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
以上我讲了《易经》是养生文化的源头,是讲养生在《易经》里也可找到依据,但我们不能偏面理解为《易经》是专讲养生的书。《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很有必要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因为《易经》文字古奥难读,看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不了解。《易经》在古代有三:夏有《连山》以艮为首,商有《归藏》以坤为首,周有《周易》以乾为首。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交易四种说法,在古代本是一本占卜的书,由于历代注家理解侧重不同,故包含有象、数、理、占四个方面的内容。《易经》包括经和传,文王画卦,周公系辞,孔子作传。八卦分先后,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后天八卦以水火定南北。
二、养生文化的各家流派
(一)、易家洗心: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根本大道。
    《易经》有革卦,洗心涤虑,文明以悦。成语“洗心革面”、“革故鼎新”出此。《易经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古之圣贤以易道洗心,净化心灵。在中国绘画史上,画家和理论家都是强调了绘画“洗心”的养生功能。
1.易象:是养生的思维方法
(1)、《易》是观象的哲学:
   《系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是用卦爻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演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情形。我写过一篇《我对阴阳不以数推以象的认识》的论文,《易经》是观象的哲学,医源于易,中医是观象的医学。《黄帝内经》有“阴阳应象大论”和“六节脏象论。”1986年6月21日《健康报》发表了钱学森“唯象中医”的说法。我见过一本书称中医是“象科学”。                                   
(2)、《易》是认识自我的哲学:
    《易》首先从认识自身开始,“近取诸身”。1923年钱玄同首先提出“阴阳是男女二阴”的惊人说法。1927年周予同也持此说。1928年郭沫若认为阴阳二爻是男女生殖器1符号,“—”象男根,“——”象女阴。乾坤比父母生六子女,八卦象人体,六十四卦象征人体的生命规律。坤为阴盛,为人生命之始终;乾为阳盛,为生命之鼎盛高峰期;泰为水火既济,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否为水火未济,阴阳失调,身体渐衰,乃至死亡。
2、易医:是养生的医易通家
   (1.)医易相通:自古医易相通,《黄帝内经》是中医元典,它与《易经》是源流关系,一脉相承。据我考证《易经》只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庄子:“易以道阴阳”。《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阴阳五行概念,《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有关五运六气《五运行大论》等七篇大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贯穿脏腑经络来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用药、预防、养生保健的说理工具。
   (2).医易通家:是既懂医道又通易理的中医学大家。
汉代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以阴阳六经为纲领,统述六病阶段,典型地反映了人体外感热病,病理浅深层次阴阳消长的全过程。《原序》:“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唐朝药王孙思邈与《千金方》:其著作《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医易贯通,提出了“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断。明朝张景岳与《医易义》:提出了“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从而强调医易同源。应用易经发展中医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朝赵献可与《医贯》:创立人体肾间命门学说。其中《阴阳论》和《相火龙雷论》是医易同源的重要文献。当代刘力红教授大力提倡学医要通《易》。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著名易学家、中医理论家、中国中医研究院杨力教授《周易与中医学》百万字医易相通集大成巨著,1993年获得世界太极金奖。自宋代朱熹提出“物物一太极”的观点。医易大家张其成教授也提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太极。人生也是一个太极,人生太极在养生,养生为人生第一要义。”前年,我写了一篇题为“肾是人体之太极”的论文。
(二)、道家练心:是返朴归真的永生之道。
 
本文来自: 长清论坛 http://bbs./
原文链接: http://bbs./thread-3702-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