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流注 - 海派二十画 - 5dblog.com(转载)

 半路来客 2010-10-21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2007-1-19 4:2
子午流注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1:00 - 3:00  丑时 
3:00 - 5:00 寅时
5:00 - 7:00 卯时  大肠
7:00 - 9:00 辰时
9:00 - 11:00 巳时
11:00 - 13:00 午时
13:00 - 15:00 未时  小肠
15:00 - 17:00 申时 膀胱
17:00 - 19:00 酉时
19:00 - 21:00 戌时 心包
21:00 - 23:00 亥时 叁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可记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天干地支与四柱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论,应该有观察和实践基础,不是闭门造车弄出来的概念。比如中医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至于后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就大家自己判断其真伪吧。

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现在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同样,现在的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计时辰的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纪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干支纪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比如2006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点27分,那么7点26分还属于乙酉年,7点27分开始就是丙戌年。

纪月
  同样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纪月。一个新的干支月也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比如2006年3月6日01时29分是惊蛰,那么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后就是辛卯月。

  纪年和纪月,都是根据节气划分的。而节气的交节时间,则是精确观测天象后才能确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位置。

纪日
  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夜里子时开始的。

纪时
  每天划分为12个等份,是12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丙寅,下一个时辰就是丁卯。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

  纪日和纪时,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

四柱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八字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的时间四柱记录。它记录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从八字本身的意思来说,它是一个时间记录,至于怎么去解读八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过份地依赖它,就是迷信。因为它毕竟只是记录了一个人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宇宙这么浩瀚、人生如此复杂,人的一生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

    从上面可以看到,天干地支对时间的记录是严格按照天文的,和月亮圆缺没有关系。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天干地支是阳历部分,而且是精确的阳历。

生物界的一些活动有周期性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时间密切相关,这一生物特性在单细生物、高级动物及人类都普遍存在。近代创立了一种新的边缘科学-时间生物学,随着时间治疗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将它引进现代科学,生物学家认为体内可能有一种近似时钟的机构,使人体的生理活动随着昼夜交替、四时变更的阴阳消长过程发生的变化,它与中医“天人相应”之说若和符节,因而子午流注学说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并从事整理与研究,使久被废弃的方法,变而新兴的研究课题。子午流注的含义是指人体的气血,流是流动,注是灌注。随着人十二时间表的推移,像潮水一样流动,灌注于全身,终而复始。其中包括刚柔相济,阴阳互根,气血盛衰,时页开阖等基本理论。“子午流注”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是从子午时到午时,从午时又到子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周期性盛衰开阖,开时气血就盛,阖时气血就衰,掌握了时晨规律有助于认识病症。根据不同病情进行按时施治、标本兼治、子午流注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内径》的理论基础。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力核心的运气学。结合天文、地理、律历、物理学知识,探求人体经脉、气血循行周期性规定,将时间生物学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从而产生了时间经路按摩学、时间药理学、时间诊断学、病理学、时间免疫学。时间气功推拿、针灸、理疗等、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时间治疗学。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显示了中医在时间治疗学的特色。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写明目的是想是患病者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治病少走弯路。中医是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一项举世著称的独特医学。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

五腧穴        此二十四句《五腧穴》诀,原出于《医经小学》,所载五五六六左右阴阳一百二十二穴。起于少商,终于陵泉也。

五脏五腧,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之顺序。六腑六腧,井荥输原经合,金水木火土也。此流行之法,皆相生也。五脏之输,六腑之合,皆属土也。六腑之井金,合于五脏之井木,正乙庚合化之意也。

经云:【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故井合出入,荥经溜行,输为之注也。二十七气者,即是十二经脉并十五络脉,又是三九之合也。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渠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Image:六阳经五腧穴与五.jpg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肺

少商 Shaoshang(LU11) 井穴

[定位] 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 直刺0.1寸,或向腕平刺0.2--0. 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桡神经浅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指背支(正中神经分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

鱼际 Yuji(LU10) 荥穴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咳嗽、咳血、发热、咽喉肿痛、失音、乳痈、掌中热。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等。配尺泽治咳血;配液门、少商治喉痹;配乳根、少泽治乳痈。
[操作] 直刺0.5一l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正中神经皮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尺神经肌支和拇主要动脉分布。

太渊 Taiyuan (LU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无脉症、手腕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肺气肿,支气管炎,百日咳,哮喘,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无脉症,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鱼际治咽喉干痛;配丰隆治风痰咳嗽;配人迎治无脉症。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 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动、静脉干经过,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后神经(桡神经分支)分布。

经渠 Jingqu (LU8) 经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l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姆长展肌腱之间-->旋前方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壁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肌支、桡神经深支和桡动脉分布。

尺泽* Chize (LU5)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急慢性胃炎,乳腺炎,腰扭伤,中风后遗症,前臂痉挛,肩胛神经痛,无脉症等。配膏肓治肺痨;配委中、人中治急性腰扭伤;配肺俞、厥阴俞、支沟治胸痛咳嗽。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桡深动脉分支)分布。

涌泉* Yongquan (KI1) 井穴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 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小儿惊风、足心热、癫证、昏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中暑,高血压,神经性呕吐,眩晕,急性扁桃体炎、中风后遗症,失眠,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性头痛,胃痉挛.尿潴留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跖腱膜-->趾短屈肌腱-->第2蚓状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底外、内侧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肌支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分布,并有第2趾底总神经干和第2跖底动脉本干经过。

然谷* Rangu (KI2) 荥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月经不调,不孕症。精液缺乏,糖尿病,精神病,心肌炎,扁桃体炎等。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展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太溪* Taixi (KI3)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咽喉炎,月经不调,遗精,耳鸣,肺气肿、神经衰弱,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屈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干经过。

复溜* Fuliu (KI7) 经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 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等。
[操作] 直刺1.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屈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

阴谷 Yingu (KI10) 合穴

[定位]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 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胫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大敦* Dadun (LRl)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痫。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晕厥,中风,癫痫,心绞痛,疝气,膀胱炎,前列腺炎,淋病,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等。配太冲治肝心痛,七疝;配三阴交、关元、百会治小儿夜尿症。
[操作] 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腓深神经皮支)和趾背动脉分布。

行间* Xingjian (LR2) 荥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出肉际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胁痛、疝气、小便不利、崩漏、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中风。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睾丸炎,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惊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脑溢血,腹膜炎、心悸,阴茎痛,糖尿病,牙痛,齿龈炎,足跟痛等。配涌泉治消渴肾竭;配乳根、曲池、膻中、周荣治肋间神经痛。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脉分布。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痫。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晕厥,中风,癫痫,心绞痛,疝气,膀胱炎,前列腺炎,淋病,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等。配太冲治肝心痛,七疝;配三阴交、关元、百会治小儿夜尿症。

[操作] 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腓深神经皮支)和趾背动脉分布。

太冲* Taichong (LR3)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喎斜、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功能件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症,颈淋巴结核,肠炎,尿路感染,肋间神经痛,下肢疼痛等。为针麻常用穴之—。配太溪透昆仑、三阴交、合谷、关元治难产;配合谷治寒热痹痛。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第1跖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和第1跖背动脉分布。

中封* Zhongfenf (LR4) 经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 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内踝肿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炎,肾炎,咽炎,盆腔炎、乳少,睾丸炎,遗精,膀胱炎,尿道炎,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后溪、合谷、足三里治肝炎;配行间治小便不利。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伸肌下支持带(小胆十字韧带) -->胫骨前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分布。

曲泉* Ququan (LR8) 合穴

[定位]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踝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 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阴道炎,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阳痿,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精神病,尿潴留,子宫收缩不全,月经不调等。配照海、大敦治阴挺;配梁丘、阳关治筋孪膝不得屈伸。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股薄肌腱-->半膜肌腱-->腓肠肌内侧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闭孔神经肌支、胫神经肌支和膝内上、下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胫神经干和胫动、静脉经过。

少冲 Shaochong (HT9) 井穴

[定位] 在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甲根。(2)穴区神经、血管: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少府 Shaofu (HT8) 荥穴

[定位] 在手掌面,第4、第5掌骨之间。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阴痛、手小指拘急、掌中热、善惊。
[操作] 直刺0.3--0.5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掌腱膜-->第4蚓状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尺神经掌侧皮支分布;深层有掌侧总神经、指掌侧总动脉和掌心动脉经过。

神门* Shenmen (HT7)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脏肥大,心绞痛,癫痫,癔病,痴呆,舌骨肌麻痹,淋巴结炎,扁桃体炎等。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本干经过。

灵道 Lingdao (HT4) 经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头昏目眩、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之间-->指深屈肌-->旋前方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尺神经、尺动脉的分支分布,并有尺神经、尺动脉本干经过。

少海* Shaohai (HT3) 合穴

[定位] 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心痛、臂麻酸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疬、腋胁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绞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眩晕,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和尺侧返动脉的分支分布。

隐白* Yinbai (5P1)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腹张、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惊风、昏厥、胸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官出血,癔病,尿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昏厥,小儿惊厥等。配足三里治大便下血。
[操作] 点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甲根。(2)穴区神经、血管: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之趾背神经和趾背动脉分布。

大都 Dadu (SP2) 荥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心痛、心烦。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和足底内侧动脉分布。

太白* Taibai (SP3)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疾、脚气、体重节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胃痉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肠出血等。配中脘治胃痉挛。

[操作] 直刺0. 8--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趾足底总神经和跖足底动脉分布。

商丘 Shangqiu (SP5) 经穴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足踝痛、痔疾。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三角韧带。(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内踝前动脉分布。

阴陵泉* Yinlingquan (SP9)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尿潴留,尿路感染,肾炎,腹膜炎,肠炎,痢疾,遗精,阳痿,阴道炎,膝关节炎等。
[操作] 直刺1—2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膝下内动脉分支和胫神经肌支分布;再深层有胫神经本干和腘动脉本干经过。
心包

中冲* Zhongchong (PC9) 井穴

[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 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中风昏厥,中暑,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小儿消化不良等。配水沟治中风昏迷。
[操作]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分支)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

劳宫* Laogong (PC8) 荥穴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 心痛、呕吐、癫狂痫、口疮、口臭。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中风,昏厥,癔病,精神病,小儿惊厥,心绞痛,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口腔炎等。配少泽、三间、太冲治口中糜烂;配合谷治手颤。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正中神经掌皮支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的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指掌侧总动脉和掌深弓及其分支掌心动脉分布。

大陵* Daling (PC7)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病、呕吐、癫狂、疮疡、胸胁痛、桡腕关节疼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肌炎,心内膜炎,冠心病,胃炎、咽炎,扁桃体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风湿性关节炎。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腕掌侧浅静脉网和正中神经掌皮支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和腕掌侧动脉网分布。

间使* Jianshi (PC5) 经穴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臂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疟疾、喉炎,子宫内膜炎等。配大椎、后溪治癫痫;配大椎、陶道治疟疾。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服-->旋前方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其伴行的正中动脉通过,并有骨间前神经和骨间前动脉分布。

曲泽* Quze PC3)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小儿舞蹈病,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等。配内关治心痛,配委中治中暑。

[操作] 直刺0.8—1寸;或用三棱针刺血。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分布。

表 2  阴经五输穴表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Shangyang (LI1) 井穴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盲。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血管意外等。配阳谷、百会治耳鸣耳聋;配少商、合谷治咽喉肿痛。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指背支和指背动脉分布。

 

二间 Enjian (LI2) 荥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目痛、热病。
[操作] 直刺0.2--0.4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 皮下组织-->指背腱膜。(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背神经(桡神经浅支的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三间* Sanjian(LI3) 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炎,三叉神经痛,手掌肿痛,肩周炎等。配前谷治目赤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指深屈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掌背神经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肌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

阳溪* Yangxi(LI5) 经穴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腕臂痛、齿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腕关节炎,腱鞘炎,神经性头痛,扁桃体炎,面瘫,耳鸣耳聋,牙痛,小儿消化不良等。配阳池、阳谷治疗腕关节炎。
[操作] 直刺0.5-- 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伸肌支持带(拇长、短伸肌度之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经过并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分布。

曲池* Quchi (LI11)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周灸,高血压,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麦粒肿,乳腺炎,过敏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偏瘫等。配人迎、足三里治高血压,配合谷、血海治荨麻疹。
[操作] 直刺l—1. 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肘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肌皮神经肌支、桡侧副动脉(肱深动脉分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Zhiyin (BL67) 井穴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难产,胎盘滞留,眩晕,球结膜出血,角膜白斑,尿潴留,遗精,肠套叠等。
[操作]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足通谷 Zutonggu (BL 66) 荥穴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痛、项痛、目眩、鼻衄、癫狂。
[操作] 直刺0.2--0.3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动脉分支和趾底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束骨 Shugu (BL65) 输穴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痛、项强、癫狂、目眩、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操作] 直刺0.2--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昆仑* Kunlun (BL60) 经穴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眩晕,甲状腺肿大,痔疮,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针灸大成》曰“妊妇刺之落胎。”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腱与跟腱之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脉(发自腓动脉)分支分布。

委中* Weizhong (BL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脑卒中及后遗症,癫痫,荨麻疹,尿潴留,疟疾等。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腘窝内脂肪。(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腘动、静脉经过。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Zuqiaoyin (GB44) 井穴

[定位] 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热病、失眠、胁痛、咳逆、月经不调。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趾甲根。(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腓浅神经分支)和趾背动脉分布。

侠溪 Xiaxi (GB43) 荥穴

[定位] 在足背外侧,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向际处。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乳痈。
[操作] 直刺0.3一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第4趾背动、静脉经过。

足临泣* Zulinqi (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 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主治] 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遗溺、乳痈、瘰疬、疟疾、足跗疼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回乳,乳腺炎,偏头痛,眩晕,结膜炎,颈腋淋巴结核,胁痛,足肿痛,腰痛,月经不调等。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第4骨间背侧肌和第3骨间足底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中间皮神经(腓浅神经分支)和足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肌支和第4跖背动脉(起自足背动脉)分布。

阳辅 Yangfu (GB38)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1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 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脚气、下肢屠痹、半身不遂。
[操作] 直刺0.8--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拇长伸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分布;再深层穿小腿骨间膜,有腓动、静脉干经过。

阳陵泉* Yanglingquan (GB34)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胁痛、口苦、呕吐、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麻木,脚气,脉管炎,习惯性便秘等。配胆俞、日月治胆囊炎,配环跳、昆仑治腰腿痛。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趾长伸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浅、深神经和胫前动脉、膝下外侧动脉分布。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Shaoze (SI1) 井穴

[定位]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症,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扁桃体炎,前臂神经痛等。
[操作] 斜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甲根。(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前谷 Qiangu (SI2) 荥穴

[定位] 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鸣、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少。
[操作] 直刺0.2--0.3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2)穴区神经、血管: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

后溪* Houxi (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赤、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疟疾,麦粒肿,面肌痉挛,荨麻疹,角膜炎,扁桃体炎等。
[操作] 直刺0. 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2)穴区神经、血管:有尺神经手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的深支和小指尺掌侧动脉的分支分布。

阳谷 Yanggu (SI5) 经穴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伸肌腱与小指伸肌腱之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小海* Xiaohai (SI8) 合穴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耳鸣、耳聋。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尺神经疼痛、麻痹,舞蹈病,网球肘,齿龈炎等。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尺神经沟内。(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神经本干经过。
足阳明胃经

厉兑* Lidui (ST45) 井穴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面肿、齿痛、口喎、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扁桃体炎,休克,虚脱,癫痫、痨病,面神经麻痹,鼻窦炎等。配百会、水沟、中冲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操作] 浅刺0.1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和动脉分布。

内庭* Neiting (ST44) 荥穴

[定位] 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齿痛、口喎、喉痹、鼻衄、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病,扁桃体炎,胃炎,胃痉挛,膈肌痉挛,肠炎,痢疾,面神经麻痹,荨麻疹,癔病等。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第2、第3趾长、短伸肌腱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趾背神经(腓深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分布。

陷谷 Xiangu (ST43) 输穴

[定位] 在足背,当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面目浮肿、肠鸣腹泻、足背肿痛、热病、目赤肿痛。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第2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和足背动脉分布。

解溪* Jiexi (ST41) 经穴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癫痫,精神病,高血压,下肢瘫痪,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等。配商丘、丘墟治踝关节扭伤。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腓浅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经过并分布。

足三里* Zusanli (ST36) 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操作] 直刺1—2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Guanchong (SJ1) 井穴

[定位]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喉痹、热病、昏厥。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喉炎,聋哑,热病,结膜炎等。
[操作] 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分支)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液门 Yemen (SJ2) 荥穴

[定位] 在手背部,当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疟疾、手臂痛。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2)穴区神经、血管:有指背神经(尺神经分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中渚* Zhongzhu (SJ3) 输穴

[定位]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聋哑,头痛,头晕,结膜炎,喉头炎,肩关节炎,头痛,肋间神经痛,腕部关节炎等。配听宫、翳风治耳鸣,耳聋,配率谷、头维治偏头痛。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

支沟* Zhigou (SJ6) 经穴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便秘、热病。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肋间神经痛,肩背痛,胸膜炎,乳汁分泌不足、急性胆囊炎,上肢瘫痪等。配照海治便秘;配日月、阳陵泉治肋间神经痛。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长伸肌。(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骨间后动脉分布。

天井* Tianjing (SJ10) 合穴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 偏头痛、耳聋、瘰疬、胸胁痛、癫痫。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肘关节痛,偏头痛,荨麻疹,淋巴腺结核,甲状腺肿大,肋间神经痛,落枕,颈椎病等。配曲池、血海治荨麻疹;配少海治淋巴腺结核。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 (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腱。(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内侧皮神经和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肌支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因而,《难经》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的实证可取肺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以泻之。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若肺的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除本经子母补泻取穴外,还有他经子母补泻取穴。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的阴谷穴,肺属“金”,肾属“水”,取肾经是取其子经,再取其子经上属“水”的子穴阴谷;若肺经的虚证,可取脾经的太白穴。肺属“金”,脾属“土”,取脾经是取其母经,再取其母经上属“土”的母穴太白。这即是他经子母补泻取穴。各经五输穴子母补泻取穴详见表 3
表 3  子母补泻取穴表
 


















































 





































































  十二经脉五输穴的气血流注不仅具有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运行的特点,而且与时辰的变化密切相关。古代医家总结出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配合脏腑,按时取穴的方法,即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由于子午流注针法具有特殊意义。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1) 点击Count(10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半路来客 > 《我的图书馆》

    举报/认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