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唐诗里赏月

 百了山人 2010-10-21
在唐诗里赏月---转帖
[ 2010-10-20 15:41:00 | By: nanguolvye ]
 
0
 

《中国教育报》20101012 ----文化

 

   月亮像一个绮丽的童话, 在唐诗中大放异彩, 那些锦心绣口吐出的唐诗里, 洒满了月亮澄澈的光芒。那天上的一轮明月, 分明承载了文学史上中国文人几千年的情怀

 

 

在唐诗里赏月

 

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中文系  王波

 

中国人对月亮的喜爱程度几乎是难以复加的。从先秦神话中的“嫦娥奔月” 开始, 月亮便开始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到处流传, 并且永世不衰。

在唐诗中, 月亮也是无处不在的。月亮像一个绮丽的童话, 在唐诗中大放异彩, 那些锦心绣口吐出的唐诗里, 洒满了月亮澄澈的光芒。宋人东坡居士“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的赏心乐事, 我们不妨在唐诗中赏月的过程里, 作一次重温。

 

唐诗所营造的那些优美的景致里, 常有明月悬空,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笔下的月亮清冷肃穆, 是一种纯洁的朦胧;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和“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笔下的月亮清闲淡远, 是一种近于禅境的宁静;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初离蜀地的李白描绘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此时的明月明朗清新。

 

唐代, 朋友离别, 有明月见证。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表达的是人分两地, 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那是对彼此友情的一种真诚地守望。李白送别王昌龄时便“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那是一种对朋友境遇的感慨, 也是与朋友依依别离的浓浓牵挂。元稹怀念白居易便作: “嘉陵江岸驿中楼, 江在楼前月在空”, 在“月色满床兼满地” 的仲秋, 元稹“诚知远近皆三五, 但恐阴晴有异同”, 于是睹月思人, 诗人的怀念渐渐地浓烈起来, 于是对月提笔作诗感怀。“两地阴晴远不知” 的白居易则作“嘉陵江曲曲江迟, 明月虽同人别离” 来酬唱应和, 那种“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的深切怀想, 让人读来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对友情深深的感动。

 

月亮里, 也装满了唐人孤独凄清的怀人思绪。“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笔下的月亮虽易生出雄奇阔大的感觉, 但却是一种“ 情人怨遥夜” 的淡然惆怅。“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这是杜甫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 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 让思念从彼岸飞来, 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是推己及人, 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 常常吟诗遣怀, 但是愁怀深重, 无从排遣, 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这一轮明月是清冷的。月光所营造的美里, 不仅有宁静平和, 亦有波澜壮阔, 老杜一句“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读来气象恢宏, 意境阔大, 但联想个人际遇, 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又挥之不去, 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 情景交融, 动人心魄。唐人那些凄婉的爱情里也有明月的光芒, 白居易写李隆基思念杨贵妃是“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明月点燃了生死两隔的痛楚, 那种痛彻心扉的思恋读来让人觉得心疼。

 

唐人的明月里, 还有浓浓的故乡之思。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 化为寄情明月之举, 头上的明月, 心中的故乡, 异样滋味自然在心头萌生;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遭逢离乱, 又在这清冷的月夜, 想起弟兄离散, 天各一方, 绵绵愁思里就不免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 无独有偶, 白居易举首望月, 写下的“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联想到的也是飘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 他们在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 共生乡愁;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这一轮店前明月, 将温庭筠“客行悲故乡” 的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思念照射得一览无遗。其他边塞诗歌中的月亮更是牵连起家国与边疆的两地之思,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是戍边军士“尽望乡” 的故乡之思,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则是家中对戍边军士的边疆之思, 那里盛满了“平胡虏”, “罢远征” 的深切期望。

 

那一轮明月, 在天空悬得久了, 便引起人们诸多的悬想和天问。诗人之思里, 诸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虽然永远无法得到那个关于生命开始的答案, 然而却是“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周而复始, 我们亦无法知道生命将要结束的尽头, 人生世世代代就是在这样一个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开始和结束的循环往复的进程中轮回着。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一问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诗人的提问, 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 又好像是在赞叹青天明月的美景、造化的巧妙, 所问根本没有办法找到答案, 于是便不得不归之于“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的永恒之中。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亮在点燃诗人诗情的同时, 也点燃了诗人的酒兴, 于是在皎洁的月光里, 诗助酒兴, 酒助诗兴, 诗酒互答, 文学史上便多了些光耀千秋的名篇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李白化解愁闷的一时之快;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是李白的旷世孤独与落寞, 在对影而歌, 与月共舞里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 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 这是李白未能舒展平生之志的悲极而泣, 三杯浊酒, 已压不住诗人心中的悲慨, 于是拔剑而起, 先是对着秋月, 挥剑而舞, 忽又高声吟咏, 最后眼泪夺眶而出, 涕泗涟涟。韩愈所说的“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应是一种对人生有命的感慨, 排解的办法无非是借月色开怀痛饮, 那是对眼前忧虑暂时搁置之后的旷达; 白居易“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传达的是一种良辰美景中的苦闷孤独, 这是白居易式的“ 月下独酌” 。樽中的美酒可以让人乐而忘忧, 那么, 值繁星隐曜, 皓月当空, 发千古之幽思, 追人生之须臾, 就是再自然不过的情怀了。

 

或许正是有了无数文人墨客对明月的抒写, 才让明月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明亮的文化符号, 而其中唐人的伟大贡献是不可或缺的。唐人几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抒写明月, 当然了, 明月也成就了唐人无数美妙的诗章。若推而广之, 那天上的一轮明月, 分明承载了文学史上中国文人几千年的情怀。或许我们应该感激明月吧, 也该感恩现世的生活, 此时不妨吟诵东坡居士的绝妙好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