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赏读十九 唐&高适《封丘作》

 文静1961 2010-10-21

古诗词赏读 - 文静1961书馆收藏 

《封丘作
 
唐&高适
 
精美日志套装边框10(竹简系列) - 文静1961书馆收藏
    

         我本渔樵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 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 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 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 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 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 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他大器晚成,官运亨通,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然而,这位大诗人早年并不得志,直到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年近五十之时,才经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制举登科后,只得了个封丘尉这等小官(封丘位于河南省北部;“尉”相当于副县长)。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再如《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到了天宝八载(公元749年),经人举荐混了个县尉,县尉是县令的属官,官阶从九品下,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或股级芥豆小官。于是作诗道:“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驻守凉州。后来安禄山叛乱,哥舒翰大军开往潼关。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高适在乱军中逃出。这时唐玄宗也出逃巴蜀。高适追循太子李亨到了灵武。

 

  《封丘作》一诗笔锋犀利,无情鞭挞了封建社会官场之丑恶的现象。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

  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高亢激越“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怎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呢!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安得不“心欲碎”、“令人悲”呢?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第七、八两句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活脱脱地勾勒出唐代地方官府的两大要务——“拜迎长官”,“鞭挞黎庶”——对上竭尽奉承,对下残酷压迫。高适此时官卑职小,洁身自爱的操守尚存,自然而然地抒发出“心欲碎”,“令人悲”的一腔愤慨。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岂不是更可悲吗?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

  然而,“梦想旧山安在哉, 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兮辞》的陶潜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封建社会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封建官场的陋习至今尚存。有道是:官场本是“名利场”。但愿今日之“官场”能自上而下从严治吏,不“拜迎长官,鞭挞黎庶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 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 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 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 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 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 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 转忆陶潜归去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19881.html?fr=ala0

http://jindeshen2007.blog.163.com/blog/static/107856073200972411914201/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67.html

http://www./20060316/164/2006316A0276F00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2182.htm

http://www.zxxk.com/Article/0512/9322.s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35838.html

 

 ==============================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