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我走,到远方

 江南诗意 2010-10-21

这套丛书的主题“带我走,到远方!”灵感来自于英国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巧合的是,蔡依林主演的最新青春偶像剧也叫《带我到远方》。这句话代表着每个中国女性的一种心声:离开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远方,得到身心的放松。
  第一本适合入门级的女性读者的旅行指南攻略书《带我走,到远方:她旅行全攻略》,作者都是HICAFE旅行网的资深女旅行家。她们用亲身的经历教会你如何自己去旅行,包括出发前、旅途中和旅行后各方面的常识和一些旅行相关技能。有了它,你就不必再参加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团旅游。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1)

 

          第一部:出发前
          第一章:我为什么要去旅行?
          很多女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人背上比自己还大的背包,去漫游世界。她说,我去看一看世界就回来。
         于是,在壮阔雄伟的喜马拉雅高原,浪漫的欧洲小镇,万种风情的东南亚,原始激情的非洲,出现了她们的身影。她们结伴,或者独行。她们享受孤独也享受浪漫,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感知所遇见的一切。她们在旅途中观察和思索,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旅行是她们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因此,女人比男人更能懂得旅行的意义。
           她们暂时抛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开始一段新的旅途。她们的旅游计划书在男人看来也许不够合理,但是女人自然有女人的选择和方式,这与别人无关。
          为什么女人要旅行?
         在现代生活中,女人需要承担照顾家庭和勤恳工作的责任,她们是妻子,母亲,女儿,上司和下属。而你“自己”呢?有一天,你被一个声音唤醒了。这个声音来自你的内心,日渐清晰并且坚定:我需要放下一切,活回自己。于是,你选择了旅行。离开,再回来,一次又一次。你发现,你的世界从此宽阔起来。家人,工作,自我,你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支点。你说,旅行让我重生。
          或许,你决定告别一段痛苦的感情,于是整理心情踏上旅途,期待在旅行中获得新生。路途中,遇见的人和事,他们给你无私的爱与关怀,你觉得,爱与信任始终存在。
         你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对世界充满好奇。你去韩国学美容,去泰国学古法按摩,去印度学瑜珈,去中美洲学西班牙语,逗留法国学习烹饪,去福建茶园学习炒茶。在不断的旅行中学习,你的心日渐丰盛起来,足以装下整个世界。
        从少年时起,你被书中的万花筒一样的世界诱惑。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杜拉斯《情人》眼里的西贡,沈从文的《边城》凤凰、、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里的古巴,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上》发现了人们心中的香格里拉……于是,你也爱上旅行,你想一一探索书中的世界。
         又或者,你突然觉得已经错过了宝贵的时间,你决定在路途中找回青春的感觉。你去偏远的山区旅行,帮助他们收割农作物,与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你在东南亚闹哄哄的街头也能享受喧嚣的宁静,你终于慢了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城市生活,在匆匆又匆匆的时光里,你惊觉错过了很多,你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也许你想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通过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度的人交流文化、建立友谊,甚至在旅行中找到你的真爱,就象韩国女友HYEJIN在大理古城结识HICAFE创始人YOUNG一样的旅行爱情。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2)

 

你热爱艺术,所以急于去拜访欧洲艺术馆和画廊,钻研各种建筑和设计,迷恋东南亚的手工精湛的工艺品。你希望尝遍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或是参加某个公益组织去到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地方。
    即便没有理由,你仍然要去。是的,旅行何须理由?
    HICAFE网络小调查:女人去旅游的10大理由
    1.不用做饭,洗碗,不用受油烟熏,不受洗洁精刺激,保护皮肤,从旅游开始。
    2.旅途很漫长,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期待这中间发生点什么,比如一见钟情。
    3.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好奇心。
    4.改变生活的一种仪式;该结婚了,旅游去;赌气了,旅游去。
    5.换个地方购物。换个地方购物就来不及知道自己挨宰了。
    6.给聊天准备话题。
    7.将积攒的钱花出去,以免老惦记着。
    8.长见识,长头发。
    9.享受生活,回归大自然。广告上这么说的嘛。
    10.旅行社有优惠了,或单身约伴了。
    旅行,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叶子网站编辑偏爱高原、草源、大海那些广阔的、能让人心胸开朗的地方
    为什么要去旅行?李欣频在“自我养成教育之三:旅行”那节开篇引了亨利米勒的话“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
    旅行,是一个重生的机会;当然,这里特指独自旅行。
    大多数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一个籍贯、一种出生;真正懂得旅行的人,可以拥有很多次生命、很多个民族属性、很多处重生的起点。那些血液中流淌的异地的情怀,就来源于你忘了过去的自己、带着婴儿般的赤诚和海绵样求知的渴望,靠着自己的力量,走近、融入、生长于另一方土地。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3)

 

如果你一年有一个月可以如此,那么就可以每年更新一次你的血液和思想。用心旅行的人,是幸运的。
    我抱着非得要去见识一下别处的世界不可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独自旅行。出发地是湖南常德,目的地是湖南凤凰。2001年5月的凤凰,还是个黑白而原始的小镇。我逃了一天课,在同学震惊的目送下,骄傲而忐忑地坐上去吉首的火车,然后固执地按照网上攻略的指引从火车站坐一元巴士到乾州再转小巴,辗转11小时后,到了傍晚的凤凰。途中遇到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男生执意要跟随我,我答应了,一路上给他讲关于流浪的梦想。多年以后,男孩带着我当年的梦想去了很多我梦中的地方,我仍在纷扰的城市里,过着世俗需要的人生,不禁唏嘘良久。
    为了自己的心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小飞网站主编根据自己的心情,特定时期有特定想去之处,不拘泥于一种新式或目的地
    为什么要去旅行?答案于我而言,很简单——为了自己的心,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在这座城市,压力无限,我的心,每天都要支撑很多且大抵都是不愉快的事。所以常常,会觉得心累。身体累了,可以躺下来放松,但心累了,我们何处解救?
    于是,我选择了旅行。
    2005年,我人生中最跌宕起伏的一年。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婚姻问题,堆积在内心的巨大压力终于在一夜间爆发。我选择了出走,去云南,为了解救自己的内心。这一走,就是40余天。从云南的最南端一直到最北端,我用行走,不断给自己的心解压、再解压。这40余天,的确,每天都很累,可我的心,却总被快乐包围。我也彻底明白,之前困扰我的诸多难题,症结何在。
    当然,再远的旅行,总有结束的一天。当我怀着快乐满足、重新投入到这个城市的怀抱时,我是否还能保持一颗平和自省的心?我想我现在已经可以了,自从那次不顾一切的云南出走之后…
    旅行成了结交朋友的好方式
    珍珠奶茶外企职员偏爱西部壮丽的自然风光
    我选择一个人旅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旅途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都市日常生活人们习惯了用沉默应对陌生人。而一个人旅途必然充满着孤独、无助,这就促使一个人产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愿望。旅行让大家临时脱离了日常生活压力,心理防范意识也不再那么强,陌生人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交流,所以旅行成了结交朋友的好方式。这些朋友的结识,成了我旅行美好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4)

      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很自由
        有人说,学艺术的人都讨厌束缚,向往自由。我就是典型。但是,由于向现实低头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为某组织服务。在那些没有什么品位而且没有什么共同兴趣的领导驱使下经常参加一些有国内所谓有名旅行团组织的旅行。最后,落得个辛苦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我喜欢一个人或者与朋友两个人一起去自助旅行,干喜欢干的事,吃自己挑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没有被逼,很自由。
        自己做旅行计划,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训练自己巧妙地与别人沟通,去寻找自己想知道的事物而努力等等这些事情都会在自助旅行中实现。可能有人会认为很麻烦,但是我却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
    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韩国语学习。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中,我常常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韩国的文化艺术、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同时,我发现原来和外国人相处真的很有趣。我也想去体验一下。体验生活+与人沟通+了解历史文化,就是我这次旅程的目的。去玩要玩得好不难,但是要玩得巧就有点难度。如何巧妙的花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实,去韩国的计划早在三年前就有了。只是一直都条件不成熟。要自己去旅行,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独立解决。例如,资金、食宿、交通、旅行计划等等问题接踵而来。对于完全没有试过独立旅行的我来说的确不能轻易的实施。尤其考虑到女孩子的安全问题,所有计划要基本完成才能出行。凑巧的是被朋友拉进了HICAFE这个很有趣的社区,在里面认识许多不曾会面的“朋友”。在他们的故事中我找到了去实现我的计划的勇气。于是就按照网友们提供的意见一步步实施这次自己的韩国旅行计划。
    旅行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式
    其实旅行是我经过人生思考后,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一次生病时,躺在床上的我问自己,我究竟要什么?金钱、权利我想要也没有,即使得到了,也是身外之物。而且在潜意识里,我一直崇尚浪迹天涯的人,可能是骨子里就有游侠的气质吧。
    喜欢看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让我觉得一望无际的沙漠都是那么的美丽!世界很大,很美,我想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
    病后的我给自己定下了生命的志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后每年我给自己做中、长线旅行和经费的计划。几年走下来,确实跑了不少的地方。一开始,还会因为没伴搁浅,苦恼之余,我下决心一定要逐渐的锻炼自己独自行走跟自由行的能力,收获很大。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5)

 

         2009春节的22天越南、柬埔寨、老挝自由行,完全是我自己做攻略。我把每天行程事先做得很细致,在具体的旅行中,再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这是我时间较长、完成自助行比较成功的例子,坚定了我要一直走下去的信心。
        总结每次旅行,其收获都比预想的要好,也总有发不完的感慨。世界之大,行走中所见、所想,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看问题的思维变了,待人接物也更加的爽快了。我不喜欢腐败游,用更少的钱走更多的地方是我旅行的宗旨。
        我想,每个人都决定不了你生命的长度,但是能够决定你生命的宽度。人生的意义不在乎你能活多少岁,而在乎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我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也是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旅行于我,就是一见钟情似的永恒
       相不相信一见钟情?
       旅行于我,就是一见钟情似的永恒。
       我想一个人会爱上什么并不是自己主动“决定”的,有些东西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爱的发狂。
       第一次旅行由于年龄尚小已不太记得。但第一次接触户外的惊喜至今都难以忘记。其实那只是一次很简单的漂流,甚至只称得上划船。大二某天走在学校的长桥上,忽然发现桥下的湖上停着两艘气垫船。好奇的走过去,就这样“上了贼船”。领队老虎曾经漂过雅鲁藏布江,这个消息我刚上大学时在校报上看见过,当时只是想,嘿,同个专业呢,便再没注意。谁想到,两年后的今天,他竟然成为我的朋友,进入了我的生活。跟老虎聊天很轻松,又新鲜又快活,大一的我是焦虑的,这样的氛围让我似乎看到了苦苦追寻的自由无羁。但一上船,老虎又很专业的讲解如何拿桨,如何用力,如何协作,全然不是方才那随随便便的样子,这又让我觉得,户外像是一门科学,严谨又自由。
        那个下午,徜徉在明远湖朵朵莲花中,让我找回了曾经失去的,生命中真正的快乐。
       契柯夫曾说:“只要人一辈子钓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见过一次鸫鸟南飞,瞧着它们在晴朗而凉快的日子里怎样成群飞过村庄,那他就再也不能做一个城里人,他会一直到死都苦苦地盼望自由的生活。”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6)

 

        我想,旅行正和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发亮的部分,是生命中一旦拥有就再不能失去的奢侈品。用生命去苦苦劳作,最终想要捍卫的,还是属于自己内心的这个世界。这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但这一切都值得。
        奢侈品的意义,就是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
       书中的世界,是关于旅行的梦想的起源
        少年时喜爱三毛,伊比利亚半岛的落花,北非撒哈拉的风沙,中美洲的万水千山,是关于旅行的梦想的起源。学她从野地里采来苇草插在案边,想象自己站在草原深处。
        将旅行进行到这样的极致,真是的相当奢华的生活方式。循着平凡简单的轨迹学习工作成长,更多时候,只能够这样想象。
        读书,看电影,在那些声色犬马、爱恨悲欢里体验别样的人生和异域的风景。力所能及时,总想去看去追寻。即使时光流逝,故人已去,但是,风景还在。
       所以,去到湘西边城,在日暮时分看沱江静静流淌,明白经过长年战乱和杀戮的小镇何以孕育出沈从文先生的脉脉温情;去到中甸,传说中神秘的香格里拉,寻找在那儿消失的地平线,看希尔顿笔下祥和、宁静、永恒的藏族生息之地;去到西贡在堤岸旁看苍黄的湄公河,试着乘一次渡轮,因为杜拉斯,因为《情人》。
        最近看《东京塔》。妈妈的爱像东京塔一样平凡敦厚,也许比塔还要永恒。非常想登上塔顶眺望,不管脚下东京多么繁华喧嚣,不管人事变换沧海桑田,静静伫立。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与旅行有关的读物
       胡晴舫的《她》、《旅人》、《办公室》
       在《旅人》中胡晴舫讲的是人为什么旅行这件事?她从人类向往流动与新奇的本性探索开始,逐渐触摸到旅游行为的源头,探讨现代化交通工具为旅行带来的便利与颠覆性意义,还有当代人对于设计、记录、展示个人旅途的热切和虚荣,从而切割出万千旅人正经历着却不自知的剖面。

 

第一章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7)

 

 

         比如胡晴舫讲,旅行到底可不可以作为一种信仰?因为长久生活在一地意味着“受困”,于是“走出去”就有着远大的意义,虽然旅行终要让位于日常,我们总要回来工作,但暂时地在陌生异地晃来晃去也依然有理想化的色彩。正所谓:旅行可以叫人从那些框框条条的世界鹰架中脱离,站到外面,看仔细自己一直蜗居的大楼究竟外观如何,透过那些窗户观察人们都怎么生活相爱,并从攀延在外的那些水电线路,摸索理解这个世界如何牵连又相互运作、既共存又相斥的复杂关系。
        又比如胡晴舫讲,为什么有些人如此容易在一个陌生城市定居下来。很多时候,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切竟能很快的找到相同的替代,可见旅人的生活模式也并没有因着新的居住环境而改变。看来人是不会因为一个新的城市,就过起新的生活,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浑然不觉这有什么不妥。
       确实,旅行这件事总容易写着写着就形而上,写旅行永远不老老实实写旅行,胡晴舫亦如此。比如她写“在日本,菜是冷的,饭是温的,鱼是生的”“德国的女人胸脯大到她们拍面包屑时,是拍胸部而不是拍腿上。”其实这些并不是平常的句子,这些句子后面有一种带着家乡去远行后的惊觉。“物不自异”,正如詹宏志讲的:我们任何一次的出门远行其实都是带着家乡去远行。当然反之,回到家乡后,又是“带着异乡回故乡”,而自己也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可见,旅人带着他的偏见赶路,而经由旅人的闯入,则影响了没有离家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或另一面的偏见。而旅行无止境的辩证也正是如此。
        编辑推荐:
    《100本与旅行有关的书》
    《100部与旅行有关的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