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小测:知识巩固《湘夫人》
1、描写洞庭湖秋景的一句:
2、第二段中使用比兴手法的一句:
3、写湘君留恋于沅湘江边的一句:
4、写湘君对洞房进行装饰的几句:
5、写湘君自我安慰,执著等待的一句:
答: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朝驰余马兮江皋,西济兮西澨。
4、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5、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二、导入 (思考)
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有关白居易的哪些信息?
(1)首句“缀玉联珠”用比喻,指白居易从事是诗歌创作六十余年;
(2)颔联说出白居易的字以及他的性格;
(3)颈联中有白居易的两篇名作:《长恨歌》与《琵琶行》,“童子解吟”“胡儿能唱”可见白诗流传之广和写实尚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学习《长恨歌》。
三、展示目标(见前面三维目标):
四、作家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2.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诗歌的作用补察时政,泻导人情。“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2.诗歌的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3.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2)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讽喻诗:
(1)叙议结合,感情强烈。(2)情节生动,形象鲜明。(3)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
2、闲适诗和杂律诗:
这类诗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有些诗篇脍炙人口。但是从题材上,意象上并没有多少创新。
3、感伤诗:
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需时间抒情的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
五、作品分析
(一)背景介绍
1、李隆基和杨玉环
2、李隆基其人
3、安史之乱
(二)写作背景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基础知识
御 眸 鬓 骊 鼙 阙 钿 栈 蜀 驭 嵬 苑 扃 箔 耿 衾 邛 踌躇 悄然魂魄 辗转 缥缈 绰约 鸳鸯 霓裳 阑干 迤逦 殷勤 凝脂 姊妹 宛转 萦纡 峨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