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鉴东京湾发展历程,促进青岛“拥湾发展”战略实施 - 网上青岛(青岛新闻)

 昵称2551450 2010-10-22
借鉴东京湾发展历程,促进青岛“拥湾发展”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2009-09-09   信息来源:山东新闻网

  山东新闻网青岛讯(通讯员 王世锋)“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大青岛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青岛市提出“拥湾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东京湾地区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致公党青岛市委委员,青岛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王军博士在日本参加国际循环经济会议期间,专程对东京湾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致公党青岛市委会组成课题组对日本东京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与我市胶州湾地区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对青岛市实施“拥湾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日本东京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概况  

  1.1 东京湾概况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为房总、三浦两半岛所环抱,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20-30公里,湾口仅6公里(图1)。里阔外狭,为陷落海湾。环东京湾有一都两县(东京都、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东京湾底部的东京同它南面的横滨和东面的千叶共同构成了闻名于世的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带,是日本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东京湾地区主要有东京、横滨、千叶等几个特大城市以及川崎、船桥、君津等工业重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3,主要工业有钢铁、有色金属、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

  1.2 东京湾的几个重要城市

  东京:日本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世界特大级城市,人口1255万人。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日本国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这里。主要工业有印刷、电机、物流、食品和精密机械。东京港货物年吞吐量为4000万吨,是日本第六大港。

  横滨: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是京滨工业带的核心。人口约356万,面积434平方公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横滨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兴建临海工业区,建立起一批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工业团地。主要产业石油、石化、运输机械和钢铁生产都居全国前列。横滨港是全国最大港口,一次总靠泊能力90万吨。

  千叶:千叶县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工业城市,钢铁、食品和炼油三大产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6%,其中钢铁工业占1/2。千叶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著名的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千叶港是日本国内货物吞吐量最大级别的国际贸易港,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

  川崎:位于东京与横滨之间的工业城市,是京滨工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总产值的80%来自重化工、钢铁、水泥、电机、炼油、造船和火电等。其中,炼油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

  君津:东京湾东南岸钢铁城市,1971年设市,60年代填海建设的君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世界最大钢铁企业-新日铁的骨干企业,年产钢能力1000万吨。专用码头水深19米,可停泊25万吨级巨轮。

  1.3 东京湾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明治维新前的东京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江户(东京的古代称谓)的寿司”是当时日本的名吃。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与远方的富士山遥遥相对,自然生态景观十分优美。东京湾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二战后的40年代,新建的许多资源型工业分布在东京湾地区的填海新陆上,成为世界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东京湾不仅是日本的工业、人口、国民收入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工业生产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工业布局过分集中,出现了用地紧张,用水不足,地盘下沉,交通拥挤,公害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进入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开始日益明显,空气污染、水污染、近海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首都圈人口的高度集中和急速城市化导致东京湾污染负荷增大,海水污染严重,东京湾的水污染物浓度高于日本国内其它内湾;渔业损失惨重,仅1962年东京都政府支付的渔业赔偿金就高达330亿日元;由于富营养化,每年5月-8月,赤潮发生天数达80天左右。   50年代以来,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陆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东京湾各港口、城市临海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羽田国际空港、迪斯尼乐园等都是填海建设的,东京湾填海面积共计约为2万4千公顷。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湿地破坏严重,明治时代的湿地90%以上已经丧失,95%的海岸线由自然岸线变成人工岸线。

  由于海底多年沉积了相当厚的污染物,90年代以来,青潮频发,给近海养殖业带来灾难性后果。近年来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东京湾地区的城市化开发、经济优先的发展战略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并没有使日本人感受到经济繁荣带来的喜悦。近年来,民众要求改善东京湾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对青岛市胶州湾区域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胶州湾与东京湾相似之处

 胶州湾与东京湾均为半封闭型海湾,内宽外窄,湾的形状极为相似,面积相差近1/3。两湾的气候带相近,均会受季风影响,受台风侵袭;两地水文状况相近,均无大型河流,只有几条小河注入湾内,海湾淤积较小,港口水深条件较好;   两地区的发展均依托其港湾资源,由于工业污染,无序开发,填海造地及其上游人类活动等原因的影响,或多或少对区域环境产生污染;环湾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相对密集。东京湾沿岸有东京、横滨、千叶、川崎等城市,工业发达;胶州湾沿岸有青岛主城区的市南、市北、李沧、城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市,青岛的发展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十位。工业化进程均较快,两地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都只用了短短数十年的时间。

  2.2 胶州湾与东京湾相异之处

  产业发展过程不同。东京湾的现代经济整体开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高密度、大规模产业群和人口密集的东京都市圈;胶州湾地区的开发仅有20多年的历史,工业化方兴未艾,信息化刚刚起步,城市化正在大步推进。   工业基础不同。东京湾拥有较为庞大实力的制造业,在自身技术革命或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之后自发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升级;胶州湾地区工业化基础较薄弱,主要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多数企业均为引进。尤其是位于湾底部的城阳区和位于西海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靠承接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被动地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有一些内生型企业也基本上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企业根植性差。

  2.3 对青岛市拥湾发展的几点建议

  青岛的胶州湾地区和日本的东京湾地区在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借鉴日本东京湾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青岛市胶州湾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胶州湾地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胶州湾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规划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在湾底区域以高新技术、污染零排放型产业群建设为主;对东部老工业区应以生态化改造为主,辅之以技改搬迁,要重视人才的合理利用,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在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应重点保护好沙滩、泥滩,尽可能维持自然浅滩原貌等原生态资源,减少经人工雕饰的、所谓现代化的市民公园的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青岛市在山东省经济龙头地位的凸现,依托港口建设临海型重工业基地的可行性越来越大。目前,在胶州湾地区建有两个火电厂和一个炼钢厂,但规模较小,依托港口的临海型重工业体系尚未建立;   大型重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力的环保措施,将环境污染减至国家标准允许的最低限度,选择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好的区域规划建设污染零排放型重工业基地,既可为青岛增加税源,又能提高城市发展后劲;

  (3)制定胶州湾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对胶州湾周边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应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支柱———农田、林地、水域和湿地。科学调整工业布局,使其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参考东京湾的做法,加强胶州湾湿地和其上游地区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开展沿岸的山地植被改造,加强沿海滩涂资源、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强化功能区划,选择在胶州湾西海岸离港口较近的胶州营海地区规划建设集加工、仓储、物流、商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临海工业区,对促进西海岸的快速发展,提高发展的集约化、现代化及湿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跨海大桥是连接青岛与黄岛的经济纽带,对拓展青岛的发展空间,均衡胶州湾东西两岸的发展,扩大对平度、莱西乃至省内其他市县的经济辐射具有重要意义。从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桥建设要尽可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轻对沧口水道航运的影响。16公里长的东京湾跨海大桥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教训也值得青岛市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