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颌针鱼目

 榆杨 2010-10-22

颌针鱼目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鳍无棘,背鳍一个;侧线低位,与腹缘平行。大多是海洋鱼类,我国有鱼科(Hemirhamphidae)、飞鱼科(Exocoetidae)和颌针鱼科(Belonidae):鱼科的上颌短,下颌前伸成针状,两颌于相对部分具齿,常见种为鱼(Hemirhamphus sinensis),生活于近岸海区,是集群性上层鱼类。飞鱼科胸鳍高位,长大如翼,背鳍与臀鳍同形相对,尾鳍深叉而下叶较长;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上层鱼类;喜集群,具趋光性,擅滑翔,可伸展胸鳍在海面停留十余秒钟,最长滑行距离达百米以上,常见而有经济价值的是尖头燕鳐鱼(Cypselurus oxycepha-lus)。颌针鱼科的两颌均延长如针状,外侧一列颌齿为稀疏的犬牙,我国沿海常见的是扁颌针鱼(Ablennes anastomella),活泼擅泳,为近海上层肉食性鱼类,肉味美。
  硬骨鱼纲。体细长,被圆鳞,各鳍均无硬棘,胸鳍位高,侧线位低接近腹缘,有些种类下颌延长如针状。主要为海产,也有进入淡水的,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水域中。例如:燕鳐(Cypselurus agoo)俗称飞鱼,胸鳍发达,长可达臀鳍最后鳍条,腹鳍也大,尾鳍深叉形,下叶大于上叶,由尾鳍迅速摆动,能使鱼体跃出水面,张开翼状胸鳍能在水面滑翔数十米,甚至可达150米远。每年春季到近海产卵,形成鱼汛,产卵后又分散到外海。针鱼(Hemirhamphus sajori)的下颌延长如针状喙,体细长,又名鱵鱼。


飞鱼科

百科名片

飞鱼科,颌针鱼目的1科,共有8属50种,通称飞鱼,体型较短粗,稍侧扁,吻短钝,口端位,两颌具细齿,有些种类犁骨、腭骨或舌上具齿,鼻孔两对,较大,紧位于眼前,体色一般背部较暗,为热及暖温带水域集群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种类为最多,印度洋及大西洋次之。


基本信息

  飞鱼科,共有8属50种,通称飞鱼,为热及暖温带水域集群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种类为最多,印度洋大西洋次之,中国及临近海域记录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飞鱼科体型较短粗,稍侧扁,吻短钝,口端位,飞鱼由于发达的肩带和胸鳍,以及尾鳍和腹鳍的辅助,能够跃出水面,滑翔可达100米以上。[1]

外形特征

  1、体型较短粗,稍侧扁,吻短钝,口端位,两颌具细齿,有些种类犁骨、腭骨或舌上具齿。
  

  2、鼻孔两对,较大,紧位于眼前,鳃膜与鳃峡不相连,鳃膜条骨9~12,上咽部具齿丛鳔大向后延伸,无幽门盲囊被大圆鳞,易脱落,头部多少被鳞侧线低,近腹缘。
  3、臀鳍位于体后部,约与背鳍相对无鳍棘,胸鳍特别长最长可达体长的3/4,呈翼状一般可达或超过背鳍起点,有些种类腹鳍发达,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
  
  

4、体色一般背部较暗,腹侧银白色,胸鳍色各异,有黄暗色斑点,或淡黄色,或具淡黄白色边缘,或条纹
  5、为热及暖温带水域集群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种类为最多,印度洋及大西洋次之。中国及临近海域记录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
  

1

  6、飞鱼由于发达的肩带和胸鳍,以及尾鳍和腹鳍的辅助,能够跃出水面,滑翔可达100米以上,这种机能使飞鱼可以逃避□鳅、剑鱼等敌害的追逐。产浮性卵,卵膜上具突起,或长丝状突起。有些种类有季节性近海洄游习性,形成渔汛。[1]

唇须飞鱼

少鳞燕鳐

  Cypselurus oligo1epiS 飞鱼亚目飞鱼总科飞鱼科燕鳐属的1种。胸鳍特别长,鳍膜不具斑点。腹鳍长,位于体后部。尾鳍叉状,下叶长于上叶。上下颌牙三叉状。腭骨有牙。侧线位低,侧线鳞46~48个。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为115-185毫米。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借胸鳍伸展可在水面滑翔一定距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仅见于南海。

真燕鳐

  Prognichthys agooz飞鱼亚目飞鱼总科飞鱼科真燕鳐属的1种。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胯骨有牙,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蜒翅膀。侧线位极低,近于腹缘。尾鳍深叉形,下叶长于上叶。被大圆鳞,鳞薄极易脱落。头、体背面青黑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及臀鳍灰色,胸鳍及尾鳍浅黑色。侧线位低,侧线鳞54~66个。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30~310毫米。常成群,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借胸鳍伸展而滑翔一定距离,有时可达几十米,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 [1]

经济效益

  飞鱼亚目的四科中,竹刀鱼科的秋刀鱼是人们所熟悉的桌上佳肴,属于季节洄游性鱼种,但未见于台湾附近海域;另外的鹤鱵、鱵与飞鱼三科,则同属大洋表层游泳的鱼类。飞鱼胸鳍明显,很容易分辨。鱵和鹤鱵则像亲兄弟,一般而言,它们的体型都比飞鱼细长,其中鹤鱵最长,最大可达100公分以上,口大,且上下颌一样长,而鱵的体型较鹤鱵短些,其下颌比上颌长的多,所以鱵又称半喙鱼。它们各鳍的位置都差不多,尾鳍也都是下叶较上叶长。有少数上下颌并不突出的鱵科鱼类,看起来和飞鱼很像,其中有两个属的胸鳍比较长,可以和飞鱼一样飞行一小段的距离,所以又称为飞鱵。
  飞鱼是许多热带海域国家重要的渔获物之一,特别是岛屿地区。渔民多半可用定置网、流刺网或围网来捕获,而夜间有趋光习性者则可用焚寄网(灯火渔业、火诱网)捕获。每年春夏季是台湾地区的飞鱼渔期,东部产量较多,是兰屿达悟族人的重要食物。飞鱼卵也是许多老饕喜爱的美食。飞鱼的产卵习性很特别,它们生下来的卵块,需要附着在海面的飘浮物上,例如马尾藻的下面,甚至于连飘浮的竹竿或杂物,它也可以利用。所以每年一到春夏飞鱼产卵的季节,渔民就到它们的产卵场布放很多草席,诱骗飞鱼来草席下面产卵。由于飞鱼卵售价高,且常外销日本,因此渔民争相捕捞的结果,已使飞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