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毒物的下一代

 tomas 2010-10-22

孩子们身处的现代世界,奇幻多彩却危机四伏。

塑料、玩具、包装纸无处不在,其中很多含有毒化学物质,聚氯乙烯(PVC)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方便了生活,却可能引起早产、胎儿缺陷、女性青春期提前、男性精子质量降低。聚碳酸酯塑料则含有双酚A,后者是激素分解药,与唐氏综合征有关,能引起性早熟、肥胖、多动、乳腺或前列腺肿瘤。目前,大多婴儿用塑料瓶均以聚碳酸酯塑料制成,使用含双酚A的树脂做罐头内衬,在与食物不断接触中,双酚A也会被逐渐释放入食物。

作为成长中的小苗苗,儿童更难以抵御毒物入侵日甚一日的环境。首先,他们暴露量比成人大,机体代谢途径并不成熟,承受不起大风大浪。其次,身体迅速发育过程中,最易受到外界干扰。想象一下:细嫩薄润的皮肤,大量吸收着脂溶性毒物;小小肺泡,在与各种气态或挥发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或有机磷作亲密接触;正处口欲期的婴幼儿,最喜欢把身边一切物品往嘴巴里塞,身长57倍的小肠,富有血管和淋巴管,拥有让成人嫉妒的高吸收率(小儿为4253%,成人只有510%),各种物质照单全收。儿童急性中毒中90%以上就是通过消化道途径。

 家有隐患

家,甜蜜的家,孩子们最信任、最依恋的地方,潜伏着众多不安全因素。

隐匿于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家具板材中的坏蛋——甲醛等挥发性有机产物,还有氡,被释放了出来;随着老化剥落的粉末,铅可能扬入室内的空气;煤气、液化气燃烧释放的气体,若外排不净或燃烧不充分,会有NO2CO;烹调油烟中则约有200余种化合物,能引起染色体突变。

妈妈用的化妆品,闻起来香香的,看上去很诱人,绝对是儿童接触禁区。面霜之类,基质多为白峰腊、表面活性剂、硼砂及液体石蜡。其中以硼砂毒性为最大,误服后轻者呕吐、腹泻,皮肤红肿、脱屑,重者会抽搐、惊厥、高热、黄疸,低血压虚脱,甚至死亡。脱毛剂里有硫化钡、碱类和香料等添加剂,大量误食会有消化道刺激症状。家用洗涤剂,如肥皂主要是钠钾铵盐及脂肪酸,有些添加水软化剂(磷酸钠、碳酸钠及硅酸),洗衣服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误食后消化道会做出刺激反应。

去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道说,3名美国男童乳腺发育出现异常的现象引起关注,一系列调查,最后矛头指向他们所用香皂、洗发水和护肤品中添加的薰衣草精油和茶树精油。通过研究这些植物精油对人体细胞的作用机制,文章作者指出,它们起到的作用类似雌激素,对雄激素有阻碍作用。

还有吸烟的爸爸,喷出一股股烟雾里,含有不下3800种成分。在吸烟家庭中长到11岁的小孩,阅读能力比同龄非吸烟家庭的小孩要推迟4个月,算术能力推迟5个月,此外,他们的身高也将受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几率增加。一份报告显示,吸烟家庭儿童患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概率比不吸烟家庭儿童高35倍。

 吃错药

毒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巴拉塞尔士原则: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在某种剂量下,它们就可致命。所以,用来治病救人的药也不可乱吃,对孩子更是如此。谁能想到那花花绿绿的糖衣后面,什么东西正在狞笑?

200710月,强生、惠氏和诺华等几大制药公司召回了5非处方药类儿童感冒药。随后,美国药品连锁店CVS Caremark也声称立即撤下那些宣布召回的药品,并把标注有自身品牌的同类药撤柜,已购买的药品则接受退货。这些举动是在美国药品和食物管理局(FDA)发布一项公告后作出的,公告指出,通过审查近40年有关药物副作用的报告,FDA发现有54名儿童死于非处方类的减充血剂,还有69名儿童的死因与使用治疗流鼻涕的抗组胺剂有关,因此他们对包括用于治疗感冒的减充血剂、抗组胺剂、止咳剂和化痰剂在内的几类药品进行了审核。调查认为,目前感冒药的商标上虽然建议给婴幼儿使用药物前需要咨询医生,但父母们常常不这样做,导致孩子用药过量。

同年11月,中国南京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统计出了一张毒物清单,数据来自3年来接诊的因误服而引起中毒的患儿病例,其中,最常见是药品中毒,占66.5%,主要由服用过量或者误服引起。而导致中毒的药物以降压药、神经精神类药物、呼吸系统用药以及保健用药居多,都是家庭常备药物。

有专家指出,儿童的非处方限定药品中毒往往是由于摄入了过量的乙酰氨基酚、维生素类药片等,而在实际当中,一些处方限定药品有可能更为危险,对其中几类药效强烈的来说这种中毒甚至是致命的。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因对治疗尿床及精神涣散效果显著而在儿童用药中呈上升趋势,却成了现在最常见的过量中毒药物之一。抗疟疾药中,500毫克(12)剂量的磷酸氯喹就可在1小时内令儿童中毒致死。有些止泄药经少量服用就可导致中毒昏迷,但由于苯乙哌啶中毒症状一般要延迟几小时或更长些,有的儿童吞服了12小时后才发生心肺机能衰竭。此外,普罗帕酮、六氯环己烷、碳酸锂、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盐酸可乐定等5类药物也被标定为危险分子。

小心玩具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对北京、广东等地的玩具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包括毛绒玩具、弹射玩具、面罩玩具、自行车等20余种劣质玩具都存在各种隐患问题。这可能是那些疼爱小宝宝、恨不得把什么都买给它的长辈们最需要面对的现实之一,今年下半年发生的几个事件正在警告他们:不可掉以轻心。

926,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Heart Palette”牌儿童化妆品玩具发出警告。该产品外包装为透明塑料盒,装有6款不同颜色的眼影和1支眼影刷,其中碧绿色眼影的铬和铅含量分别高达172毫克/公斤和1620毫克/公斤,而欧盟的最大限值分别为60毫克/公斤和90毫克/公斤,因而存在导致儿童中毒的危险。目前进口商已将该商品撤出市场。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一种重金属。197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儿科医生赫伯特·德勒曼(Herbert·Needleman)首次报道,低浓度的铅元素暴露下,儿童的神经行为障碍。铅中毒能引起小儿多动症,散漫、组织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差。

早在数月前的613,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玩具公司RC2联合发出公告,召回该公司经营的20051月至20073月间的150万件玩具火车,这种在中国广东出产的木质小火车涂漆中含有过量金属铅。82,美国美泰公司下属的费雪公司也自愿召回约96.7万件中国产儿童玩具,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的油漆金属铅超标,而导致超标的原因是油漆供应商采用了假冒的无铅色粉加工油漆。

117,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召回了香港导源有限公司在深圳的下属企业——旺奇制品厂生产的420万件彩珠拼图玩具,因其添加了15%左右的1,4-丁二醇,导致有儿童误食后出现中毒反应,而据商家的解释,添加1,4-丁二醇上为了得到良好的加工特性、合适的膨胀比例和喷水后粘接的特性。

和毒奶事件一样,在原料环节上,“利欲”就已经开始挥舞它的魔爪了。
 
 
生不逢地

美国20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有19家驻扎在得克萨斯州,不难想象在工业时代这里的盛景:井架遍地林立,管线交织纵横,烟囱炉灶高耸,烟气污水四溢。石油产品销往全球,副产品却得由得州人自己承受。1998年,来自著名环保组织丛林会(Sierra Club)的报告分析了1996年美国排放毒性化学品目录(TRI)公布的1亿750万磅可疑癌物,得州位居榜首,总排量占全国的 1/10。2005年,当地环境质量机构称,得州的空气里苯、1,3—丁二烯、甲醛含量严重超标,它们均可能引起白血病。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该州著名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生产基地内奇斯港(Port Neches)附近社区的Groves高中,被人戏称为“白血病高中”。原来,该校有很多学生一直生活在那些化工厂附近,毕业后也在相关行业工作,结果16名毕业生先后患上了白血病。同样位于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的迪克森县则爆出了兔唇儿官司。

2004年12月,21位兔唇儿父母将自来水公司告上法庭,认为由是自来水的污染引起他们孩子的兔唇。的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报告称,迪克森县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是其他地区的9倍。而水源污染的源头则被指向当地一家轮胎制造商。

厄瓜多尔的Tabacundo因花卉生产而兴隆,研究人员在该市安第斯社区的十岁在读儿童中抽样,检查他们的血压和神经行为功能,包括动态协调感、灵敏性、注意力、短时记忆力、平衡能力、空间感觉及表现能力等。同时调查了孩子母亲的农药暴露史、背景以及其子女的用药史和健康情况,并结合每个家庭的住房状况、营养状况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加以分析。最后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期刊2006年3月的一篇报道指出,过量使用农药以及对花卉女工保护不力,可能导致她们的下一代出现严重健康问题。

而在中国广东汕头有个小镇,名为贵屿。它本无名气,但由于现代硅工业的迅猛膨胀而名闻天下,成为“电子垃圾之都”。在这里,拆解报废的电脑、电视和手机成为人们的主业,四处只见各种小部件分门别类并且堆积如山。从事拆解电子废弃物的工人,有47%经常有头痛头晕。皮疹瘙痒、恶心、失眠、记忆力下降、鼻塞、结膜充血等症状也屡见不鲜。

2004年9月,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先后在贵屿,对当地儿童铅负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让人痛心疾首:暴露于电子拆解的他们,轻度铅中毒占61.8%,中度铅中毒占20%,好在未发现重度铅中毒者。还不止于此。2007年4月,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发表一项关于贵屿有机毒物污染的研究,称贵屿土壤中二噁英类含量明显超过美国、加拿大等国规定的限值。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

从癌症到自闭症

一条小生命,早期便可能遭受毒物暴露,被扰乱生命密码,引起成年后各种慢性疾病。2005年,加拿大儿童健康研究所发布报告说,加拿大儿童所接触到的一切,从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甚至晒的太阳都含有知名或不知名的毒素,癌症、哮喘等病例急遽增加。25年来,该国儿童癌症病例升高25%,尤以血癌、中枢神经系统和骨肿瘤显著,污染物增多被认为是原因之一。此外,儿童哮喘病比例升高四倍,哮喘成为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而室内外空气品质的恶化是哮喘和过敏增多的主因。

专家指出,加拿大儿童就像生活在“大碗毒汤”里,这碗大杂烩里有杀虫剂、工厂与汽车废气、食品添加剂、家庭清洁剂。有人担忧地表示,这碗汤足以扼杀儿童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儿童的神经性疾病也在增多,导致学习和行为出现异常。据最新估计,美国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而专家认为,这些都和现代生活更频繁的毒物暴露有关。

两年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学者菲利佩·格兰德简(Philippe Grandjean)和西奈山医学院的菲利普·兰德瑞甘(Philip J. Landrigan)汇编了202种对人体大脑发育有害的毒性物质名册,并重点研究了关于铅、甲基汞、砷、多氯联苯和甲苯等5种有毒物质。他们表示,尽管这202种物质的毒性有详实文献可查,但除了铅和汞等少数物质外,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这些工业化学物质正在让全球数百万儿童大脑发育受损。

举例来说,1960年~1980年,发达国家出生的儿童由于受汽油铅的影响,智商超过130的人数也许下降了50%以上,同时增加了智商低于70的人数。同成人大脑相比,儿童发育过程中大脑更易受毒性化学物质的影响,,并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害。这个高危阶段从胎儿发育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格兰德简因此呼吁“我们必须保护年轻人的大脑,这是公共卫生保护的重要目标”。

构筑安全底线

二战后,全球有毒物质种类和数量大幅提高,大众对此却知之甚少。仅有少数的化学品进行过毒理学试验,检测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大多检测还是制造商自己操作,结果的准确公平更值得怀疑。

最近,在一本名为《中毒的利益:毒物在进攻我们的孩子》(Poisoned Profits: The Toxic Assault on Our Children)的书中,两位作者菲利普·沙别科夫(Philip Shabecoff)和爱丽斯(Alice Shabecoff)提出,较之于经济危机、伊战等“可逆的暂时性问题”,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环境恶化问题更为棘手,最隐匿却骇人的威胁来自毒物——工商业发展造成的毒物排放。

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但造成问题者却往往置身事外,真相被放毒物的厂商人为模糊或淡化了。公众陷入知情的盲区,很少获得任何关于环境毒物的资讯。父母和儿科医生,正日复一日同疾病进行着决绝斗争,但却对这些疾病之源懵然无知。保护孩子的战争艰巨漫长,全社会对环境毒物的危机意识和共同关怀,是确保下一代安全的终极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