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D7000...

 柳灞牧笛 2010-10-23
 
                                                                                            点评D7000
 
前几天去远离京城的天上人间旅游,只能用手机上网,错过了尼康这个新闻发布。

虽然网上有足够的讨论,我感觉还是有几个要点值得评论。



先简单说一些众所周知的:1620万像素传感器、全高清视频、手动镜头自动测光支持、镁合金机身、15万次快门精确度保证、双SD卡等升级或新增加功能把D90这个档次机器提高了很多,以致网友都在怀疑D300/D300S这个DX旗舰机是否应该存在的可能。

先压下这个话题不说,D7000还有一个重要升级:全新的自动对焦系统 - MultiCAM 4800DX。

尼康对焦模块里面的数字代表了相位自动对焦检测CCD的像素数量,比如这个MultiCAM 4800DX共有4800个像素,考虑到模块总共有39个对焦区域,其中9个为十字,简单估算相当于每个一字型对焦区域有100个像素,十字型对焦区域有200像素。

这对比起在产的尼康单反相机有一个重大区别:每个对焦区域的像素数量提高了。比如D3/D3X/D700/D300的MultiCAM 3500共有3500个像素,而对焦区域有51个,其中15个十字对焦区域,相当于一字型对焦区域平均53像素,十字型103像素。D90、D5000、D3100都是用MultiCAM 1000,对焦区域11个,其中1个十字对焦区域,平均一字型区域83个像素,十字型166个像素。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用这个对焦区域像素数量指标来衡量自动对焦性能,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模块里面像素的面积大小和感光灵敏度等指标,不同年代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不过可以猜测的是,对焦区域的像素越多精度应该越高。

从F5推出的彩色测光系统模块也终于得到升级,测光模块的像素从1005增加到2016,也是首次在非顶级机身上先出现,对比起D90“缩水”的彩色测光模块420像素这可是相当于D90的五倍。加上传感器的像素增加,自动对焦系统模块的像素增加和测光系统的像素增加,D7000实现了像素三提升。

还有两个值得探讨的事情:自动对焦模块出现的时机和DX后缀。纵观尼康单反相机发展史,从胶片机到数码机尼康都是先在顶级专业机器推出新一代自动对焦模块后再往下推广,或者简化后往下推广。比如F5/F100的MultiCAM 1300简化为MultiCAM 900后用于F80,D2H上面的MultiCAM 2000简化为MultiCAM 1000用于D200等。

MultiCAM 4800DX显然不是简单改造于现成的自动对焦系统,因为它的对焦区域分布比较集中,不像MultiCAM 3500DX一样在DX机身上覆盖取景器的大部分。这个图比较了四种不同对焦模块的覆盖范围,MultiCAM 4800DX的基本覆盖范围与MultiCAM 1000相似但增加了比较多区域,对焦区域的分布与MultiCAM 3500DX相似但范围没有3500DX大。



而DX后缀也有点奇怪,当年和D3一起出台的D300用了一个称为MultiCAM 3500DX的模块,以区别于全幅机D3上的MultiCAM3500,而对焦区域数量和分布形状等都和全幅版本一样,只不过后面多了一个DX后缀。这也许是相同模块,用在不同画幅机身上有不同名字,也有可能与全幅机身模块有区别。不管如何,对焦模块要按照全幅和DX画幅来分别命名的方式让人困惑。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篇的话题:D7000的整体升级如此之多使得它与DX旗舰机D300/D300S几乎没有多少差别。尼康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也许真正答案只有尼康董事会才知道,我的大胆猜测是尼康准备淡化DX旗舰机这个概念,让中档机D7000担任起这个角色。关注日本BCN单反相机销售数据的应该记得今年上半年D90成为日本最畅销的型号,不仅超过本家的低价入门机D5000和D3000,也超过长期以来的冠军佳能550D。而在同时期D300S销售远不如佳能等同级别的7D,这也许是导致尼康放弃DX旗舰机的考虑。或者仍然保留D300S但把重点放在D7000,给它足够的技术升级以维持相对高一些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在佳能新推出的60D换用塑料机身和索尼脚踩两条船出品单反a580和固反a55的时刻,尼康在D7000上面使劲加料令人深思。

从最近一个月几个厂家新公布中档相机消息后论坛的砸、捧声音中我有一种预感尼康这步棋走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