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镇第二小学 季庆艳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一学期P58 教学时间:1教时 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文字计算题第一次正规出现。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题的结构,紧紧抓住“最后一步求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已初步熟悉文字题的解题要求,但具体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清楚。所以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结合树状算图,培养学生用逆推的思想解文字题。 2、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一部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条理清楚,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抓住“最后一步求什么?”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应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再与原题比较计算顺序是否一致。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题。 2、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过程与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采用树状算图来展示逆推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字计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题的结构,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步计算的文字题,下面我们就先来复习一下: 1、填空:
2、读一读:列出算式 ① 90加上90 ,和是多少? ② 90乘以180,积是多少? 师:这两道文字题有联系吗?请你把这两道文字题合并成一道文字题。你行吗? 90 乘90加上90 的和,积是多少? 师:现在这道文字题变成了几步计算了? 3、引入课题: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解题方法。 板书课题:文字计算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 2、集体讨论: 3、结合树状算图归纳总结: 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这样算: 90×(90+90) = 90 × 180 = 16200 4、练一练: 画树状算图并列综合算式计算: ① 230减去105的差,乘以8 ,积是多少? ② 276 除以12与6的和,商是多少? 5、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两步计算文字题的计算方法,在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时,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逆推的方法用树状图表示出计算顺序,然后列出综合式,最后还要再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的语言读一读,与原题比较一下,计算顺序是否一致。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算式: ① 1000减去18乘以15 的积,差是多少?( ) A) 1000 — 18× 15 B) (1000 — 18) × 15 ② 16 除128与64 的和,商是多少? ( ) A) 128 + 64 ÷16 B) (128 + 64 )÷16 2、先比较下面各题的区别,再列综合式计算: ① 1886被46除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 ② 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 ③ 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④ 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练习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