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田女侠》中的天津故事

 航程的阳光 2010-10-23
津沽旧事
《蓝田女侠》中的天津故事

杜 鱼

读著名武侠小说家赵焕亭《蓝田女侠》,发现该书内容与天津颇有关系。小说名目中之“蓝田”,就出自天津的地名;而天津“蓝田”的得名,又缘于小说中重要人物蓝理。

赵焕亭长居天津,对津门掌故应该了然于胸。小说开头即以天津为背景敷衍开来,写作者路遇友人静海黄容伯与泉州杜少蘅,茶馆闲话中谈到天津七十二沽遗迹,由历史遗迹而及于“蓝田”,又由“蓝田”而及于蓝理,再由蓝理引出其姊——小说主人公蓝田女侠。

书中的蓝理,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书中写道:“蓝理坐镇津门,从容多暇,便命麾下兵丁,开垦数百顷水田,以为西北水利先声之导。皇帝十分嘉奖,赐名蓝田。”这完全是历史写实。通观全书,有关蓝理生平功业乃至官职迁擢,大都有据可查。小说中蓝理的两个弟弟蓝瑗、蓝珠,也均于史有征。未见到文献依据的,倒是小说的主人公——蓝理之姊蓝沅华。

据《福建通志》等记载,蓝理(1648—1720),字义甫,号义山,漳浦人。少小桀骜自大,不屑与群儿为伍。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投康亲王杰书帐中,以军功授福建松溪营游击。未几迁灌口营参将,以不遵福建总督姚启圣之命入狱。康熙二十一年(1682),施琅准备收复台湾,以其勇猛奏请赦免,受命为提标右营游击并担任先锋。康熙二十三年(1684)澎湖海战中,中炮受伤拖肠大战,被康熙誉为“破肚总兵”。台湾平定后,以双亲老迈疏乞归养。康熙二十七年(1688)入京,授陕西神木营副将,未行即改授宣化镇总兵。康熙三十年(1691)调浙江定海镇总兵,康熙四十二年(1703)调天津镇总兵。康熙四十五年(1706)擢福建陆路提督,因施政触犯地方豪强,迭遭诬告构陷,于康熙五十年(1711)解任。康熙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犯西藏,康熙敕命蓝理军前效力,授为总兵。康熙五十八年(1719),以病获准回京,次年卒于天津蓝田庄。

蓝理任天津镇总兵时,见“畿辅产米无多,而天津一望皆平原,可开河引水灌稻田”,遂奏请康熙批准,营田以节兵饷。康熙四十三年(1704),户部议准蓝理在天津沿海开垦水田,但蓝理并未真的“沿海”施行,而是就近选择天津城南地区,开围田二百余顷,引天津西南角城濠之水,东至贺家口泄入海河,排涝灌溉两用,时称华家圈引河。蓝理营田当年即见成效,康熙龙颜大悦,以所开水田赐蓝理,名之曰“蓝田”。

康熙四十五年(1706),蓝理调任福建,“蓝田”交还官府,一度由其弟参将蓝珠管理,再后即无人经营,数载而废为荒壤。清代蓝田地名,现已湮没在天津城区之中,其准确四至范围,业已难于确考。当年蓝田遗迹,可谓灭失殆尽。不过,直至清末民初,蓝理和蓝田在天津仍具有相当知名度,在故老口中流传不衰。因此,赵焕亭客居天津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仍有相当机会听到蓝理和蓝田的故事,遂以此为蓝本铺陈渲染,复踵事增华,加入蓝沅华做主人公,演绎出曲折动人的侠女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