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中年群体过早“服老”

 航程的阳光 2010-10-23
中国中年群体过早“服老”

一项国际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这种国民心态的“老龄化”将成为我们在现实中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需要面对的又一个社会心理问题。

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超过四分之一(28%)想到自己变老时会心情沮丧;26%对变老有恐惧感;30%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91%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这是英国最大的医疗保健服务商保柏公司(BUPA)健康小组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

该机构今年6月至7月对包括中国等12个国家的12262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的65岁以上的人不感觉自己老,67%仍感觉健康。而65%的中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60岁前就已老了。被调查的人中有60%担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时能得到家人照顾。

中年白领面对“年龄+10”尴尬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该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问卷51.3万份,是中国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该调查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

对于压力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买房、父母健康、婚姻和孩子教育成为白领四大压力源。买房成为第一压力的受调查者达46%,成为头号压力源。父母健康问题则成为白领第二大压力来源,达38%。留守老家的“空巢父母”无人照顾的问题,成为“移民白领”心里的痛。

此外,城市越大压力也越大。而对生活方式的调查显示,从饮食、睡眠、运动及心理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近八成白领饮食睡眠不规律,每天感觉比较疲倦。23.7%的受调查白领表示早餐“随意打发,起晚就不吃了”;20.7%经常在外吃快餐,不能保证蔬菜水果的正常摄入;54.4%每天会感觉没睡够,另外32.4%睡眠质量不好;46%偶尔运动一次。

“其实,我们所说的衰老,是指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滑坡。这些变化多是在体内悄悄发生的,外表未必看得出来。”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

调查表明,导致“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代谢异常,这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富贵病”很少独来独往,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成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二是慢性疲劳、失眠、心理障碍等,这类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长时间上网、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锻炼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压抑等都是重要因素。

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老人的心态”

网友“杯水车薪”:物价上涨太快,薪水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活压力大。大家身体都很糟糕,很多40多岁的人就那样突然生病走了,你说能不觉得自己老吗?

网友“高不成低不就”:太累了!现在刚四十岁就想早点退休,现在不仅仅是私企,连机关事业单位也是压力重重。

网友“抬头看天”:每天连轴转,忙完工作忙家庭的生活已过了20多年。近两年真有了一种心理疲惫的苍凉感,激情已经慢慢被生活磨灭,没有年轻时的活力和干劲,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网友“我家在北京郊区”:我现在是五十岁的年纪,七十岁的心脏,身上的零件跟不上使用率,能不觉得自己老吗?

社会环境导致“被老化”

网友“莫名其炒”:我们没把自己当老人,觉得自己在40岁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单位硬是要把我们朝老人标准靠,有什么办法?别说45岁,现在用人单位只要看你超过35岁就觉得老了。

网友“人在边缘”:中国45至54岁人群,因为就业的机会被社会夺走了,所以感觉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人未老,心却老了。

网友“韶华不再”:深层原因是45至54岁人群,特别是基层,已经遭遇晋升的天花板,在单位几乎啥机会也没了,就等退休了。

网友“大漠之舟”:35岁以上的人,很难再找到工作;45岁以上的人,很难再被提拔,这就是目前用人单位给搭的就业舞台。大有作为的年纪就早早被弃之不用,心都是被“催”老的。

网友“金陵遗老”:40多岁的人如果还没在领导岗位,在工作中一般缺少竞争力,慢慢地就被年轻的、刚进入社会的人代替了,所以自己也就被社会划分为老年人一类了。

网友“花城独行”:不是我们认为自己老了,而是被老年啦。在企业被边缘化,被老年化。

网友“唧唧复唧唧”: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更新太快,一不留神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被边缘化,就觉得自己迅速老了。

网友“风险家”:觉得自己老了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价值观太单一了,成功的一生似乎就是奔仕途赚大钱,培养孩子。很少有人是真的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活着。当孩子大了,位子有了,这辈子历史使命似乎也就完成了。

要让中年人觉得自己还“中用”

“一般来说,到了60岁以上才算是老人,现在45至54岁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个人问题,跟整个社会氛围有关。”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工作上的竞争、家庭负担以及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太快等诸多因素,导致这些人“身未老,心已老”。

在李宁宁看来,在工作上处在重要位置的人,会觉得自己仍年富力强,能做很多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相反,那些在单位中“退居二线”的人,以及正处在社会边缘的人,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会有种失落感。

“现在考公务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用人单位招人,也喜欢设置‘35岁以下’这个门槛;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基本就没事可做了,他们被硬性地划到‘老人’这一群体里,客观上造成一种‘老了、没用了’的感觉。‘身未老,心已老’,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首先是个人要调整心态,多做让自己感觉年轻的事情。其次,需要社会创造氛围,为这些被边缘化的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施展创造力,体现出他们的自身价值。”李宁宁举例说,“比如帮扶‘4050’就业困难人员,为他们找份工作,既能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问题,又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经常听到上了年纪的人感叹‘人老了,不中用了’,如果让他们觉得自己还‘中用’,就不会有老了的感觉。”

事实上“老龄化”心态以及“变老”的担忧存在的范围更加广泛。30岁群体中背负着房贷、子女养育、父母赡养等等压力的“年轻人”同样生活在焦虑和疲惫的“前老龄”时期。国民心态的“老龄化”趋势正在向更年轻的社会群体蔓延,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这一趋势也成为又一个需要警惕的“社会心理问题”。 (据《半月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