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变的心理年龄

 昵称3681130 2010-10-24
       

       人们对于自己的年龄了如指掌,因为年龄只有一个。但从专业角度来看,年龄有

三个: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和心理年龄。
  
        在人的一生中,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生理年龄有时间刻度;智力年龄有较
 
完整的测量指标;心理年龄由于生命历程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在心理咨询室里,时常听到“我老了”的感叹。乍一听似乎指的是生理年龄,但细琢磨,却发现大多数人

在说这话时,潜意识中指的却是一种心态——即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某一年龄阶段所显示出来的心理状况或水平。
它与一个人的实际年龄的关系往
 
往有如下几种情况: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一致:心理状况与实际年龄基本符合,即该年龄应当显示出如此的心理水
 
平。两者一致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一致。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处于此种情况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这
 
种“低”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好的,如果“低”,并非心理健康的表现。心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处于此种情况的人,
 
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心理年龄愈“高”,则心理健康状况愈差。所谓心老,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
 
响。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下,也可以表现出
 
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和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
 
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
 
化。如果在家庭关系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有
 
专家指出,此时的心理年龄可以成为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
 
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对话。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
 
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如果普遍应用这种方法,将会成为人际交往
 
良好的润滑剂。

正确认识心理年龄,可以帮助我们在多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获得较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