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有感

 席上春风 2010-10-24
 

我和老伴加入了长春市徒步运动协会阳光户外一群,昨天第一次和群里的伙伴进行了每周一次的净月潭徒步活动,经过三个半小时的徒步行走,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9点整,队伍在净月潭轻轨站门前集合后,在两位旗手的引导下,沿着正门旁的便道进入了号称亚洲最大人工林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周围是茫茫的林海,脚下是皑皑的白雪,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梢,星星点点地照在遍地白雪上晶莹闪亮,松树特有的绿色也给净月潭增添了靓丽的色彩,让我们感觉走进了童话世界一般。看到近百人蜿蜒排出几十米的长队,我突然想到了电影林海雪原中小分队奔袭威虎山的场景,我问走在前边的老伴像不像,他也不住嘴地说太像了。

队伍上过一座座山,下了一道道梁,时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时而在无人走过的林间硬是趟出一条路来。领队在前后照应,队友们相互鼓励,不时有人开出两句玩笑,驱赶着人们的疲惫。熬过了上山的艰难和下山的溜滑后,队伍走上了园内的环湖公路,可能因为车辆通行的缘故,公路上基本没有积雪,路好走了,我的兴奋之情也提高了。看到公路的兴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对它的熟悉和回忆。去年春天我和老伴曾经沿着这条17公里长的公路走过一圈,再次踏上它,感到很亲切。可是,还没等我更多地体会平坦公路上行走的舒服感时,队伍就下了公路,向公路另一侧的山梁上走去。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徒步运动追求的是原始、自然和极限,绝不是舒服和一时的享乐。

又过了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到了湖边,所有的人都兴奋地加快了脚步。到了湖面的冰上,大家争相合影照相,几个年轻的朋友甚至趴到、躺到覆盖着厚厚白雪的冰面上,在山上行走时的疲惫已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另一个困难紧跟着袭来了,那就是寒风。山里由于树木和地势的关系,一点风也没有,加上走路吃力,身上早已汗津津的了,大家摘掉了手套和帽子。几个落在后面年岁稍大些的姐妹甚至大汗淋漓,下到冰面上时,汗水顺着她们的脸直往下淌,大家马上提醒她们注意保暖,当心着凉。越往湖心走风越大,甚至可以用凛冽或肆虐来形容了。人们不约而同地侧过身,用后背迎风侧步行走。这回我可切身体会到老伴儿常说的“人所感觉到的冷暖不只和气温有关,同时和湿度以及风力有关。”同样的天气,在山里和在湖面上的感觉就大相径庭,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差别太大了。经受了这样的刺激,人们的耐寒能力才会增强,体质才会强壮,

湖面上的路原以为很好走,没有坡,看起来又平平的,走起来才发现居然比山上还难走。原因是冰面上先后下了几场雪,先下的雪被人踩出了很深的脚窝,而没有踩到的雪地经过升华和风化之后又变得比较坚实,最后下的雪被风吹得覆盖了原来高低不平的雪地,我们看到的平整只是表面现象,一脚踩下去,可能踩到以前人们踩出的脚窝,新下的雪很松软,无法承受人的体重,整个脚就陷到雪窝里了;如果踩到以前没人踩过的地方,新下的雪很浅,就不会陷进去;最糟糕是踩到前人脚窝的边缘,前后搭边还好点,就怕一脚下去左右搭边,这可就要考验脚踝的韧性了,如果不注意可能就会崴脚。前面的队旗不停地前进,老队员们也都矫健地前行,我和老伴儿相互搀扶着,也不肯示弱,深一脚浅一脚地大步行走,二十分钟后,胜利地到达了湖对岸,一种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喜悦油然而生。

湖的对面是是滑雪场的山脚下,看到雪上健儿们顺着雪坡呼啸而下,看到玩雪的孩子们坐着雪爬犁喊叫着从陡坡上滑下来,滑翻爬犁的孩子则躺在雪道上伴随着众人的欢笑和爬犁一起滑下来,全然没有惧怕,没有寒冷,山上山下人们共同体会着北方冬季带给人们的无穷乐趣。这使我想到了十几年前,我带女儿和单位工会一起来滑雪,小女儿是那样的开心,我也玩的非常高兴。如今年岁大了,不可能再去体验滑雪那样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了。但庆幸的是,我又找到了适合自己年龄的运动项目,这就是徒步运动。在净月潭呼吸着清晰的空气,看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阳光户外群组织者的热情的工作,团队集体的凝聚力,体会着队员之间逐渐熟悉,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亲情,同时又锻炼着筋骨和肌肉,这种身心的享受只有徒步才能得到。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就是徒步,真的是这样。徒步应该说很艰难,需要勇气和毅力;徒步其实又很简单,只要你迈开脚步去走。在走的过程中去体会,去领悟,去收获,坚持下去必会受益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