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概念图的不足
2.1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长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再现他们知识。在台湾佘晓清教授(研究概念图,并参与翻译《促进理解之科学教学》一书)给我的一封Email中她提到:“The disadvantage is it would take a little bit longer to help students learnt ouseittore present heir know eldge. I would also say this is not theonly way to help students learn. You need to decide ewhen touse which strategy。”同时提到概念图不是唯一方式。概念图训练需要长期性。如何在有限的高中生物教学时间内开展概念图教学值得思考。
2.2“专家图”对学生高中生物个性化学习不利。研究表明:“专家图”是否应该存在以及是否能够作为评分依据,却也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概念图主要只对图的创建者是有用,构图过程为学生在特定主题上进行反思提供了结构化空间,学生只要能够清楚表达他对于主题的想法就可以了。强调“专家图”的存在和作用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我的观点是:只要学生按照概念图制作规范要求的思想构建高中生物概念图就可以了。按照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原有知识和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对高中生物某些知识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审视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如果他能够按照概念图绘制规范对某一内容进行整理并不断发散性联系,反而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具体表现。对于“专家图”,我比较乐于接受的观点是,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供学生领悟和参照,而不能仅作为评价工具,否则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不利的。概念图本身也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很好工具,我们又何必让学生画的一定要跟专家一样呢?
2.3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并对高语文能力学生造成学习干扰。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概念图只是一种陈性述知识表征工具,对学生其他能力把握存在不足。另外,一些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方式,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不愿意建构概念图,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科学学习心理学》中提到:Stensvold和Wilson发现低语言能力学生得分高。建构概念图的方法用在高语文能力学生反而造成学习干扰。高语文能力学生不使用概念图,后测成绩反较使用概念图的学生高且有显著差异。这种相反的发现可能解释为:高语文能力的学生使用概念图会影响其学习科学概念,而低语文能力的学生则因概念图提供一个架构,有助其学习新的概念。高中生物教学存在此现象需加以思考。
2.4有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概念图学习策略的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并表现出畏惧心理。在高中生物教学尤为明显。我认为概念图在国内推广困难与我们的思维心理、个人性格有关。它的表现形式可能存在不足。不一定符合我们思维习惯、知识表征形式和交流习惯。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加以运用。
总之,概念图作为一种成熟的教与学工具或策略,国外广泛推广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效。概念图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但对问题解决却是简单的。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协作学习工具,使学生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某些能力得到发展。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概念图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通的。现在生物高考中,学生简答题答案中概念运用不恰当普遍存在,运用概念图教学改造现行高中生物教学不枉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
参考资料
[1]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学科教育2003,(7).
[2]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4,(6).
[3]王立君.物理知识概念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袁维新.概念图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教学.2003,(9).
[5]徐洪林,刘恩山.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实验研究.生物学通报.2003,(3).
[6]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7]刘恩山.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建议.
[8]钟立新.利用概念图进行物理教学的实验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9]杨淑莲.概念图在促进非良构领域知识结构化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4,(8).
[10]张倩苇.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2,(11).
[11]S.M.Glynn,R.H.Yeany&B.K.Britton著.科学学习心理学(ThePsychologyofLearningScience).熊召弟,王美芬,段晓林,熊同鑫译.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
[12]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13]高学林.生物学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与变式练习设计.生物学教学.2003,(4).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