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牡丹亭》看“梦中情人”

 昵称3528120 2010-10-25
从《牡丹亭》看“梦中情人”
 

   牡丹亭〉因白先勇的青春版而再度轰动华人世界,它诉说的是一则美美丽的中国爱情神话:南宋太守之女杜丽娘春日游园,在牡丹亭中假寤,梦见一书生持柳而来,两人一见钟情,相好于湖山石畔。丽娘梦醒后,痴心怀想,终至伤感身亡,但死后幽魂不息,爱心未死。三年后,上京赴试的柳梦梅因病羁留杜府梅花观,他正是杜丽娘的梦中情人;柳梦梅拾得丽娘人画像,心生爱慕,反复呼唤,丽娘幽魂闻声而至,两人遂结为夫妻,后来柳梦梅更掘坟开棺,杜丽娘死而复生,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梦中情人”的说法显然跟这个故事密切相关。不只西洋有类似的传说,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言之凿凿地说他们“真的”在以前梦中就见过现在的情人,我当然“乐于”相信有这种可能性,不过我也“乐于”提供另个一种说法: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在第一次看到黎贞娜时,立刻被她的美貌与举止所吸引,深深为之着迷,回家后,他在日记里写到:“我是否真的该相信诗人的童话:当一个人第一次见到他所爱的对象时,他会觉得自己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见过她,而所有的爱就像所有的知识,乃是一种回忆。”齐克果并没有说他以前“梦见”过黎贞娜,也不认为黎贞娜是他的“前世恋人”,身为一个敏锐而深思的哲学家,齐克果觉得黎贞娜是他“心灵的主宰”,来自“未知的圣地”,或者说是“珍藏在我胸怀最幽深地城堡之中”

这些话让人想起分折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内我”-----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理想异性心象。理想的异性心象是一种模糊的先天丰存在,只能在梦中显现,或透过外在具体形象让我们感知。诗人兹拉罗塔夫有一首诗说:“你曾在朦胧中向我显现/在一瞬间出现于我眼前/如白日迷梦,一闪即逝的幻影/可是我看到你的轮廓”,齐克果看到的似乎就是深藏在他灵魂深处的“梦中情人”,黎贞娜之所以让他一见倾心,而且似曾相识,因为她正是他潜意识里得理想异性的显影。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他的“梦中情人”,也都有他的“牡丹亭”,虽然你无法确知,但你的“梦中情人”总在一个什么地方,你应该去将他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