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气阳光灿烂,空气中仍裹挟着盛夏的潮气和闷热,如正在举行的奥运比赛,火热火热地,给人一丝兴奋、一份躁动和无限热情。
随骑友游览唐江古老的村寨身处这种气候中,除了兴奋、躁动和热情外,百年的古建筑群引发我多了一份沉思。。。。。。 要说卢屋村,其实也不是陌生的地方,青年时候工作生活在古镇,许多同事和朋友都来自卢屋村这个古村落,只不过哪个时期只是通过几个乃至一群来自这个古村落的同事和朋友感性地去认识他们所处的背景,这种感性的认识,有几份猜想、几份臆断,是片面的、片断的,杂乱无章。 卢屋村对古镇唐江的繁荣,贡献不可谓不大,或者可以说是互为基础。传说明清时代卢氏在唐江是旺族,当地村民介绍,卢氏家族奠基卢屋村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可追塑到八百多年前,经几百年的传承,卢氏族人在离唐江古圩场不足一公里的章江河边建成了方圆近两平方公里的村寨,在村寨南边和北边各形成了当时南康片区最大最繁荣的耕牛交易(牛牯行)和鱼苗、生猪(猪牯行)交易集市,且都在卢氏人的掌控之下,古圩镇上的铁器、竹木器、金银等交易也都有卢氏大户经营其中,其人丁兴旺、富甲一方略见一斑。 “文革”期间各种运动对卢屋村寨的破坏是明显的,对卢屋村民的打击更是无情的,因为村寨中无田无土无山,绝大多数村民以经商为业,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各种农副产品交易从根本上断阻了生意人致富的道路,背井离乡、外出搞副业成为村民最艰难的选择。当时的唐江中学为了搭建一个群众集会的主席台,拆取用了大量村寨中古建筑的墙砖,用当地村民迷信的话说:“这一拆一建,不仅拆了我们的老宅宗祠,也阻断了我们村寨的龙脉。” 好在改革的春风再一次吹绿了这片土地,也唤醒了卢氏族人昏昏欲睡的经商潜能,走南闯北,卢氏族人用一种不屈不挠的韧劲,在不同的行业传承着家族的传奇,目前唐江的两家最大的客运公司,都是以卢氏族人为领头羊打拼打造出来的,他们的成功,使唐江成为赣南最大的客车旅客运输集散地之一。 修缮宗族祠堂,但不以祠堂为安乐窝; 缅怀先人业绩,但不沉醉于业绩之中。 传承先辈的辉煌,打拼自已的传奇,这是唐江卢屋村族人的一种精神,也是这次游览所得。
2008.08.11
千年古村
卢屋公祠
卢屋新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