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典故事启示之一
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 普希金小时候的故事----普希金小时候诗写得特有灵气,数学却相当糟糕。他在发现老师讲解的几道四则运算题的最终结果都是零之后,无论解答什么数学题目,甚至连题目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说:“去写你的诗吧!数学对你来说就意味着是个零。”普希金最后选择了诗,他成功了。 启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亲爱的同行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期待、一些鼓励、一些赏识。您不吝啬您的激情,孩子们决不会令您失望的。相信我,您会在孩子成功的笑容里找到您的价值所在!
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 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有位国王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位美丽的女儿。后为国王娶了后妻,也生了一个女儿。作为继母,她心中十分讨厌前妻的女儿,总想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阴险而又“聪明”的继母最大可能地让前妻的女儿享受荣华富贵,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样她不仅博得了国王的欢心,还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前妻的女儿整日尽情地吃喝玩乐,骄横无礼,还时常拿同父异母的妹妹出气。每当这时,继母总是袒护赞赏她。在这个家庭里,前妻的女儿是至高无上的公主,而继母的亲女儿则被赶到田里去干活,做着仆人的事情,历经种种磨难。十几年过去了,两个女儿都到了婚嫁年龄。一位英俊的王子来到这里,一下子便爱上了继母的那位端庄勤劳、聪慧善良的女儿,十分蔑视地拒绝了那位愚蠢懒惰、骄横自私的前妻的女儿。继母的女儿由此得到幸福,而前妻的女儿则因受此打击而精神崩溃,无地自容。 启示:由此故事,我们不难想到:安逸的生活容易滋生懒惰、骄横、自私。教育我们的学生享受挫折与磨难,学习、生活将阳光灿烂。
剥蛋壳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 这件事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也许这位母亲还后悔那天怎么忘记剥掉鸡蛋壳哩,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独立生存的权利。 启示: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学习也如此,为师者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这无异于是还给孩子们独立生存的权利。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应表现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时空之中。
马克-吐温为何偷钱?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并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启示: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极度烦躁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小时候我最不喜欢老师“拖堂”,尤其是遇到急需如厕时,铃声响后,老师还余兴未了,那种滋味难以言喻。“按计划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自由时空”便成为我为人师后一直信守的诺言。我觉得这样做就是尊重为师者自己,您说是吗?
传统闽剧中有一出“咬奶头”的戏。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小犯人在即将行刑前,要求母亲让他最后再吸一口母亲的奶,母亲应允了。哪知这位小犯人却狠狠地把母亲的奶头咬下,鲜血洒满了母子俩的全身。小犯人张着血口埋怨母亲说:“在我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鸡鸭时,你不仅不责怪我还夸奖我,都是你从小纵容我当小偷,才使我落得今天的可悲下场,我恨你,因此才咬掉你的奶头。”这位母亲后悔莫及,羞愧地低下了头。 启示:大是大非面前,要力争做到爱憎分明。包庇、纵容,有时无异于在做心理暗示,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在我们大谈赏识教育的今天,一定不可 忽视此问题,或左或右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好处。我感到作为教育者肩上的担子真不轻哟!
男孩与蛹 有一小男孩在田野上捡到一个蛹,他把蛹带回家里,他想看看蛹是怎样孵化成蝴蝶的。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有点于心不忍,于是,他用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出来。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一会儿就死了。显然,小男孩不知道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地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能破蛹而出,他更不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蝴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启示: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好多做法,如文中男孩无异:重结果轻过程,急于求成之举屡见不鲜,结果真是误人子弟!好心办坏事,大多是因为无知、没有掌握某些规律。同行们,您说是吗? 教育精典故事启示之八 曾子杀猪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回来我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哭泣了。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跟他说着玩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他果真把猪杀了。
章鱼心态 章鱼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身体柔软是它的一个特点,却也是它的弱点。渔民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是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囚徒,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餐。 是什么办禁了章鱼呢?是瓶子吗?不,是章鱼本身。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它们还是固执地往里钻,而且不会吸取教训。我们经常见到渔民们只用一块表面有点粗糙的乳白色的普通石头,就可以将章鱼捕获。因为章鱼会固执地利用自己强有力的吸盘紧紧地吸在石头上,直到被渔民们抓获为止。
学会放弃是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这点做起来特别难,它需要勇气,需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更要有灵活的思维支撑,老师们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把握“放弃”之度。或左或右都会令人遗憾。拜托了!
毛毛虫实验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一个民族的振兴、强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我们就有必要花大力气在这点上多贡献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