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价调整,总是不合拍

 fbg2861 2010-10-26

油价调整,总是不合拍

(2010-10-26 09:14:19)
 
        油价终于还是上涨了!

昨日晚间,发改委公布从今日凌晨开始分别上调汽油价格230元/吨和柴油价格220元/吨。此次调整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对于市场的影响难以预料,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再次显示出了广大大众对油价上调的无奈。但在这种无奈背后,揭示的却是油价调整总是涨快跌慢,与广大大众感受的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慢了半拍,也显示出涉及广大大众利益的价格调整问题仍然是在一个公众并不知晓的“暗箱”内操作。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一是油价调整等政策的变化总是选在非工作时间内宣布。回想我们的股市、房地产、利率、油价等几乎所有关系民生的重大政策调整和变化,无一例外的总是选择在非工作时间内公布,这背后的选择不知为何。但这种政策宣布时间的选择却显示出了决策机关在政策调整和出台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而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这些政策制定者没有真正想打“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而且从市场的反映看,政策宣布选择在非工作时间内更会对市场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甚至由于决策已经在工作时间内做出,再加之保密没有严肃性,为少数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埋下了伏笔,也进一步滋生了腐败的温床。

二是油价调整是在什么原油价格水平上的调整仍然不透明。从发改委的角度看,他们自认为油价调整的机制已经公开,由此油价调整已经成为看公开的秘密。然而,自油价调整机制建立以来,广泛争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油价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水平上与国际接轨的,直到今日,虽然发改委也做了一定程度俄解释,但始终仍然被市场看做是一笔糊涂账。特别是在所谓新机制建立后的执行过程中,发改委所采取盯紧的油价始终没有公布,其价格变化的幅度也始终由发改委自己掌握,市场和大众并不清楚这种原油价格的幅度是如何计算的,也因此降低了大众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再加上发改委总是在市场认为不该涨的时候出台上涨政策,而在市场认为应该下降的时候却迟迟没有动作,这也被市场扣上了“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帽子,使发改委始终觉得自己很“被委屈”。

三是油价调整虽然必然,但也总是在给宏观政策“添乱”。之所以这么说,在于油价的调整总是在CPI高限报警之后,而此时的油价的上调必然会进一步推高市场对CPI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原油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充分见效,而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使宏观调控政策陷入不断调控并加大力度而总是难以见效的怪圈。这主要是因为油价的调整可能被认为幅度很小,但是实质上其涉及的面却很广,并将通过“成本传导机制”推动CPI和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再加上大众和市场的预期,必然会推动难以控制的CPI高企。相信这也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导部门的发改委不愿看到的,但他们确实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事倍功半。

 

因此,在我国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决定对油价采取市场机制的办法调整,那么就要做的干脆些,真正的按照市场的规则、原则和规律办事,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按日公布盯紧的原油品种及其国际价格,使大众能够自我测定,而一旦触发设定的调整指标则立即自动调整,也免的发改委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总是“被委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