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是故乡明

 东非玛雅 2010-10-26
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听人说,故乡的月儿最明亮。  
  深夜里,漫步于异国静寂的街上,风悄语,树悄语。  
  人们早已睡了。无论他们姓甚名谁,生于何时何地,经历过多少风浪惊涛,都已静静入睡。  
  他们的故乡在何方?此处?彼处?  
  月光是银色的。静静地、懒懒地铺散在身上、脸上。沐浴在那么超然的皎洁下,胸中便充满了一种空虚。有瞬刻,甚至忘了身在何处,只是如此强烈地感觉到一刹那间心上绽开了一朵平静之花,然而又有一缕茫然之情。  
  或许这支笔太笨拙了,勾勒不出那种感受。当你抬头望向那主宰黑夜的女神,那个闪亮的光体,与它正面相接的那一刻,你难道从来没有感到一丝“若有所感”?也许,是乡愁罢。  
  抬头见那一弯孤独悬挂于空中的银盘,会不会便想念起那遥远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年前写下的诗句,如今仍是琅琅上口,早已耳熟能详。  
  月是故乡明?人,沉沉睡了。他们的故乡在何方?  
  他们是否也会觉得,海洋的那一边,月儿会更加明亮?  
  对大地一视同仁的月亮,千千万万年来一成不变地对红尘中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月儿,告诉我,为什么,你在故乡更明亮?  
  “影自娟娟魄自寒”这句话,好像在一本书上读过。月亮寒冷。月亮孤傲。因此,月儿无语。  
  我的一生,不过是十几年,平均地分配在两地之间。两种文化,两种教育,两种语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原有的记忆,失落点点滴滴,展望未来,却是一片迷茫。  
  原来的故乡,是一片片的残碎记忆拼凑起来的。这里一斑,那里一点,残缺不全的记忆,只能拼凑出一个残缺不全的故乡。何况,斗转星移,如今的故乡已似围着一帘薄雾,朦朦胧胧的,不再是我所认识的,孩提时代的故乡了。  
  这里,被称为“异国”,却有我适应的环境,有我熟悉的面孔,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  
  故乡的定义是什么?岂不就是使你怀念,使你缅怀的一片土地吗?  
  从小,爱国的情感就被一点一滴地灌输进我的潜意识中。一如我是中国人一样,不可辩驳。那里才是故乡!忠于她!一定要忠于她!尽管她的面目已经无可辨认,尽管那里仅仅剩下陌生的人,她仍然是故乡。  
  所以,今天,我才会困惑。何处是故乡?  
  我没有逃避,更不是崇洋。我只是想知道,那里并没有我所眷恋的往事与点点滴滴;而我却无法把同样的词语加诸于这片我熟悉的土地,因为潜意识不停地反抗,反抗……  
  迷失的我,何时遗失了故乡?月是故乡明。或许,有一天,我会寻回我的故乡。来日方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