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认识及教学尝试

 昵称4196204 2010-10-26

实验一小  冯素英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在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又走入了新课改的洪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建立怎样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怎么样看数学,怎样看学生,而随之怎么样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在学习和尝试新课标的过程中,我用心体验,大胆尝试,取得点滴成绩。

        一、从新课标看“数学”。 

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就是“练题――功到自然成”,而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15-97”,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15元零钱,买一双97元的皮鞋,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3元,爸爸最后的钱是15+3=18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31-104、269+97、289+105等习题。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翻开一本书,问这页有多少个字?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教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  

        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材是根据加法引入的,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新规律。为能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我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动手摆摆教科书上的小红花、小圆片等。学生预习的结果大出于意料之外,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他们用超出于老师的智慧摆出各式各样的物品,有的孩子摆出六个无花果,有的孩子摆12枝彩笔,20片花瓣等等。又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通过这样的预习与实践,学生将课本上单调的知识丰富化,将之引出课堂,让学生既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当堂的课的内容。  

        三、从新课标看“课堂教学行为”。 

         让爱充满课堂,让孩子们从课堂中体验数学,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携手同游数学这个奇妙的殿堂。

         1、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斯基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可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何等重要。教师要努力去创造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能做到了如指掌。我在上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时,课题是《9的乘法口诀》,学生看到教师后面坐着那么多老师,当然比较紧张,个个非常严肃。我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说:“喜欢。”我讲了一段小故事:“有一天,有几只小白兔到山坡上采蘑菇,它们采得可认真了,半天过去以后,它们采了很多大蘑菇,你们知道它们各采了多少朵吗?”学生顿时热情高涨。我告诉他们每只小白兔采了9朵蘑菇。学生们都“哇”的一声,觉得很惊讶。我说:“如果有两只小白兔,大家很容易能说出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但是如果有9只小白兔,你们能一下子说出一共采了多少朵吗?”学生都说不能。“那同学们想知道如何能很快地算出来一共采了多少条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故事,很顺利的为新课作了铺垫,拉近了   所以说数学课堂教学上情感的激发,要注意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情感色彩,要做到恰到好处。还应注意要依据教学对象乐于接受的原则,力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出发,把学生引入到“乐于学”的境界。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2、创设情境,指定思考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善于争论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所,学生找出物体表面上不同的角后,把给各个角分类的过程放在小组中去完成,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每个小组的成员群策群力,有的观察,有的献计,有的纪录,组内秩序有条不紊,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再如教学“统计”时,一开始采用“夹玻璃球”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哨声一响,小组内有的数,有的夹,有的计,有的监督检查,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当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落,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轻松的,而且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和尝试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我尝到了甜头,对数学的内涵又有了深一层的体会。但是,这条教改之路是无止境的,作为年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有距离,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又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