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浴血上甘岭: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4

 柳金春 2010-10-27
2010-09-07 08:58:15 北京日报 赵婷 
    

    第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是员悍将,人称“王疯子”,他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这些天他一直和秦基伟保持热线联系。而此时,他却是来激将的:“秦基伟,你撤下来,我让12军上!”

    “我不下!死了也不下!”

    “那就一言为定,15军不下,不过12军也要上,我把12军配属你指挥,怎么样?”第12军,王近山的王牌主力呀,从中野主力纵队改编的这支队伍不知打了多少有口皆碑的硬仗。把这样的主力部队配属给第15军,这种支持和信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0月25日,第15军在道德洞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总结了此前出现的战术问题,比如反击出发地往往距目标较远,运动中伤亡较大;反击时间总是在17时至22时,总是先一次火力急袭接着就冲锋,被敌人掌握了……基于痛打美军、震慑韩军的作战方针,作战会议决定10月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的反击,恢复并巩固阵地。

    志愿军作加法的同时,美军却在作减法。10月25日,我志愿军第15军召开作战会议准备反攻的同一天,伤亡达2000人的美第7师撤出战斗,将夺取上甘岭两个高地的任务全部交给南朝鲜第2师,并调南朝鲜第9师作为预备队。

    对此,南朝鲜人颇为恼火。《韩国战争史》中写道:“军团的这一措施立刻激起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

        地下长城

    后方增兵运粮,前线上的第45师则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决定性反击创造条件。

    南朝鲜军第二师师长丁一权曾经大为困惑:高山被密集的炮火洗过了一遍又一遍,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中国军队?为什么炮火一停,他们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拎起枪又打开了?

    坑道,是志愿军屯兵和不断实施反击的有力依托。

    为破坏坑道,歼灭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联合国军”绞尽脑汁: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滥炸;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汽油弹;用硫磺弹、毒气弹熏;用火焰喷射器喷;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铁丝网封堵坑道口;组织兵力、火力封锁坑道口,或在坑道口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无所不用其极。

    坑道里的日子,不是艰苦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越打越短的坑道里,地上堆放着弹药、粪便,还有烈士的遗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毒气、血腥和汗臭……不但人员行动困难,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极度污浊、缺氧的坑道里有时连蜡烛都无法燃烧……

    最大的困难,正是电影《上甘岭》所表现的--水。敌人在破坏坑道的同时,加紧对供给运输线的封锁,切断了五圣山至上甘岭前沿的所有通道,坑道里粮弹缺乏、无水可饮。危急中,战士们饮尿止渴,不但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光荣茶,还规定为保持体内水分,每次由一个人尿,大伙轮着喝。后来,连尿都成了稀缺资源,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尿还得先保证给伤病员……

    坑道里,最难的就是伤病员了。水都没有,何况是药!药运不上来,伤员自然也送不下去。伤口糜烂、无药可用的伤员为了不影响战士们的士气,用床单堵住嘴。有的伤员牺牲了,咬在嘴里的床单都拽不下来。张嵩山曾经走访过不少参加过上甘岭之战的老战士,其中一位赵毛臣老人说到伤员泪光闪烁,反复念叨着:“我们伤员真好啊,那伤多疼啊,可坑道里安静得我们常常忘了那边儿还躺着一片伤员呢……”

    尽管药品、医疗器械一无所有,留在坑道内的卫生员却以惊人的责任心和创造力挽救着生命--夜里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坑道,捡回敌人照明弹上的小降落伞当绷带,找断枪管做夹板……在第15军的军功簿上,有许多卫生员的名字。

    从后方到前沿坑道的路程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火线运输员一批批派出去,却一批批倒在封锁线上。包子、馒头、药品、萝卜……前往上甘岭的道路上,多少补给和生命都滚落在血泊之中。

    苹果,能把苹果送进坑道就好了。第15军后勤部紧急采购了大批苹果,军首长也用自己的津贴买来水果,在篓子上挂上条子,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的话语,派人往上送。一位朝鲜农民听说志愿军喝不上水,连夜跑了90公里赶到县里,用半年的积蓄买了300个苹果送给志愿军。第45师甚至向火线运输员“悬赏”,凡送上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

    然而,真正能送到坑道里的苹果所剩无几。当一只珍贵的苹果被交到坑道里七连连长张计法手中时,他舍不得吃,步话员、重伤员、全坑道的战士……转了一圈,苹果又完整地传回到连长手里。最后在连长的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小口分吃了这个苹果。这个充分体现出革命战士伟大的友爱互助精神的故事,记录在电影《上甘岭》里,记录在秦基伟的回忆录里,记录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中。

    慢慢地,坑道“攻不破、打不烂、能攻能守”的优越性显示了出来。

    “张庄,张庄,我是李庄,我是李庄。门口净是苍蝇蚊子,快洒药水……”这是坚守坑道的部队在呼叫坑道外的炮火支援。志愿军专门部署了炮火,用炮弹给坑道部队“站岗”,指定炮兵群分别支援两个阵地坑道部队的反击。

    在炮火的支援下,钉在高地上的坑道部队不但没被消灭,而且不时冒出头去刺痛对手。夜幕降临,战士们就摸出去,炸地堡、搞哨兵。从10月21日到29日,他们出击158次,令敌军不胜其扰。

    前面提到的李宝成带领的第134团8连,原参战约140人,打光了再补,前前后后补充了来自16个建制连的335人。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的14个昼夜,他们没让敌人睡一个安稳觉,组织大的反击13次,小反击80次,小部队出击12次,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为巩固和恢复597.9高地作出重要贡献,荣立特等功。

    坑道工事坚固,被公认为是志愿军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美国人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