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月月崇拜谈从众和心理防御_张丽_39健康博客

 武世前 2010-10-27

 

    小月月红了,只是短短的国庆假期,一个叫做小月月的极品女孩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人物,虽然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又是一次炒作,但是这个人集中了如此多的极品事迹,产生了如此多的极品传奇,却的确开创了天涯历史之先河,正如网友把忧伤藏进感叹的那样:我躲过了凤姐的大风浪,却承受不了月神教主的来势汹汹。几天时间几百万的点击量,甚至导致天涯的瘫痪,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极品变得如此神奇呢?

小月月是个丑角的形象,俗话说丑人多作怪,在小月月身上不单单是怪,而且是妖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充满了谩骂和不屑,可是这影响不到小月月,小月月依然鲜活。无论她是真实存在,还是无聊人的炒作,居然有那么多无聊的人愿意去关注“丑”。

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审丑了呢?翻开人类文明的历史,在审美的过程当中,审丑是最晚出现的一个范畴。人类最早的时候的审美是两种,一种是优美,平湖秋月那种;第二种叫崇高,气吞山河的哪一种,优美满足了我们温馨,爱,繁衍的本能,而崇高是满足人的生存的本能,因为死让我们宣泄对死的害怕。第三种就是所谓滑稽,就是戏剧。第四种是丑怪,很晚才出现的,开始出现丑怪的时候是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发展。雨果塑造了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丑陋的面貌之下是一颗美丽的心灵,丑陋的外貌让心灵之美更美。可是我们的小月月呢?笔者并不想描写一个浪漫的情节,通篇一看除了鄙夷就是雷人。小月月行为无疑让人联想到精神疾病患者,之前的芙蓉姐姐,凤姐被人冠以心里有问题之名。假设他们真的有问题,那些关注的人又做何解?

首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从众效应有一天,苏格拉底走下讲台,突然拿出一个苹果举起来左右晃动,笑着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儿?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渐渐地举手的学生多了起来,最后只剩下两名学生没举手,苏格拉底把苹果拿到这两位学生面前,笑着说:再试着嗅嗅。两位学生嗅了嗅,又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手,苏格拉底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平静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用蜡做的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蜡做的苹果可以飘香,从众效应的力量可见一斑。很多人点击帖子,并非内容有趣,健康,而是因为很多人都点击,所以其他人也就就点开看看,因为别人做了,如果自己不做,就好像自己脱离大众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从众都不好,比如有些固定模式,母鸡会生蛋,公鸡会打鸣,这是自古皆然的真理,小孩子都知道,而对于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苹果是否会飘香,小月月的雷人事件,就需要我们自己分析,自己去判断,而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其次,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写和看的人,其实都是一种心理防御在起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容荣作为东道主,做的不舒服,作为发泄就到天涯上“八”一下,其他网友则闻风而动:哇!出现这样的人了,还好和她比,我比较正常。我的天,怎么这么雷人的事件,这是什么人啊!好厉害的人哦,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无论鄙夷的,还是羡慕的,最终通过小月月的雷人事件,几百万人都发泄了一下,平衡了一下,当然幕后的推手,为此也赚的盆满钵满。

从众我们可以躲过去,但却未必躲得过心理防御,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不满或者牢骚需要发泄,小月月红了也许是个必然,只是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深思,面对这个社会,我们需要做什么才可以让自己更快乐和幸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