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加农户的养鸭模式

 昵称4220139 2010-10-27

不断夯实富民惠民之本

  ———写在中国·雅安雨城首届天府水禽节举办之际
  倾力构建“四川水禽产业致富之乡”
  8月9日,中国·雅安雨城首届天府水禽节在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隆重举行。20多年前,当地农户自发饲养小鸭发展水禽;如今,这里已成为闻名巴蜀的水禽产业发展基地。
  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六个”之一产业发展基地、雅安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西南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实验区,草坝镇以及雨城区的水禽产业,正吸引着川内外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十年磨一剑
  成熟的水禽产业链业初步形成

  草坝镇是雨城区的第一大镇,幅员面积45.2平方公里,辖18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231人。
  作为省技术综合开发试点镇、省级重点建设小城镇,草坝镇始终坚持以提升科技素质和水平,助推水禽产业发展壮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十五”以来,雨城区委、区政府和草坝镇党委、政府响亮地提出倾力构建“四川水禽产业致富之乡”的奋斗目标———
  引领水禽产业发展,组建水禽产业协会,发动群众走养鸭规模化之路;
  规划着墨于建设科技示范村、示范社、示范基地,示范园、示范户“五个示范”的水禽产业发展联动结构;
  投资建设成人教育中心,架起水禽产业发展和提升科技素质水平的培训网络;
  与川农大合作开展“万户农民科技致富行动”,开展科技指导、培训和服务;
  建成金色天府水禽肉鸭原种选育场,全面实施标准化水禽育种养殖;
  通过银政合作,该镇每年向养鸭、发展水禽产业的农户贷款4500万元,使全镇4600多户农户与占全镇劳动力的66%的从业人员,破解了资金短缺之困,在水禽产业发展的市场中各施本领。
  历经三次跨越,形成了种鸭孵化、分户饲养,禽病防治、饲料加工、布匹辅料销售、羽绒制品加工等9个产业,“小小草坝鸭,舞起了‘九连环’”,“龙型水禽产业链”整体形成。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今年5月,草坝镇获得雅安市“建设我们的新农村”试点乡镇之一。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赵文欣等专家评委总结点评指出,草坝镇最终胜出,关键在于“他们的水禽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产业链初步形成,农民增收还有很大空间。”
  “九连环”确实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截至目前,全镇从事水禽产业发展的农户达4600多户,占全镇总农户数的62%,从业人员8700人,占全镇劳动力的66%。2006年,全镇年产种蛋1920万个,孵化雏鸭1700万只;饲养种鸭9.7万只,出栏成品鸭212万只;卤制品加工连锁店开到北京、成都等地;羽绒制品与羽绒服生产加工专业户遍布全国24个省、市……全镇水禽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利润4612.5万元,人均纯收入2416元,占全镇人均纯收入的62%。十年间,累计汇入草坝镇的款项总额近12亿元。草坝人挣到了新票子、建起了新房子、买回了小车子,户平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5%以上……
  诠释现代农业
  谱写“富民、惠民”新篇章

  “实现规模和产业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跨越式发展,水禽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方向,坚持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发展水禽产业的路上,草坝镇正迈着坚实的发展步伐阔步前进:
  以发展规划为目标,规划重点村为载体,扶持专业户,发挥大户优势,走种、养、加、销产业化发展之路,构建“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水禽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聘请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抓好技术服务,指导广大农户建设标准化鸭宅,确保无疫病发生,实现生态型、环保型集中喂养;
  构建水禽产业化发展基地,动工建设年代食品厂水禽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羽绒服装培训基地、大同饲料养殖基地、孵抱基地、衍红制衣厂、金袅羽绒服装厂加工基地与餐饮基地等一大批产业化基地“排头兵”和“领头羊”企业;
  以产业为支撑,加大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户向场镇集中,产业向场镇聚集。
  “未来5年,草坝镇将实现天府肉鸭原种群从8000只发展到2万只,扩繁群从10万只发展到30万只,水禽产值、利润翻两番,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镇党委书记余世友、镇长张欣介绍,该镇的水禽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
  党的“富民、惠民”措施深入人心。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要求,让水禽产业真正富民、惠民。从今年4月起,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启动“产业扶贫养鸭工程”,全镇12个村125户贫困农户得到资金支持,除免费建鸭舍、发放鸭苗外,农户还将在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方面受益,让一批批的农户在增收致富上取得新成效。
  “党委、政府给了我们一门好技术,送了一个金饭碗!”通过羽绒产品加工技术培训,该区上里镇七家村村民杨世萍等7人学成之后从事羽绒服加工,人均年纯收入上万元。近7年来,该镇累计免费培训农民工1.5万多人,培训合格率达95%,就业率达90%;同时,承担了雅安市6个县、区的劳务扶贫工程与劳务委托培训任务,以及黑龙江、新疆、江苏、成都等省内外的劳务委托培训任务;从今年开始,该镇开始承担了雅安市200名“雅女裁缝”品牌人员培训,着力打造劳务品牌。
  雨城区委、区政府在资金、政策大力扶持倾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大引导水禽产业化发展力度,区新增财政收入的60%用于促进水禽产业链整体发展,并为水禽制品加工项目提供土地、信贷、水、电等政策扶持。
  致富效应让广大农户养殖热情高涨。“在草坝镇,农户参与水禽产业发展,根本不需要动员!”洪川村村民黄廷富,3年前在外地务工期间因患大病欠下5万多元债务,回乡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潜心发展水禽养殖,如今不但还请了债务,还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像这样的例子在草坝比比皆是。
  水禽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水禽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6月5日,总投资3500万元的“年代食品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启动。工程完工后,鸭子年宰杀、粗加工量可达1500万只,将把全镇目前年宰杀量提高7.5倍。大同养殖饲料有限公司新建两条生产线,工程完工后,可年生产分割鸭肉4300吨、羽毛400吨、副产物5500吨;冷藏房食品冷冻能力达4000吨以上,种蛋保鲜储藏能力达300万枚以上。
  投产运营的金袅羽绒厂拥有目前国内先进的全自动羽绒生产流水线,年产羽绒360吨,产品畅销西安、新疆、川内制衣厂等地。而4月上旬正式投产的雅安市衍红制衣厂,生产的“衍红”、“流鑫羽”牌羽绒服产品,畅销全国,填补了当地羽绒产业链上无品牌、无成品加工销售的空白。
  草坝镇的水禽产业快速发展,还得到了雅安市、雨城区工商、畜牧、卫生、环保、科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水禽羽绒专业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申请注册商标20多个,培育行业知名品牌;成立水禽产业经纪人协会等,确保了水禽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雨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草坝镇水禽产业正保持着“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的良好态势稳步发展。一个展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风采的“四川水禽产业致富之乡”,正迅速崛起于秀美雨城!
  (文铭权冯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