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联味趣?—?读三副治学名联

 yangliu4333 2010-10-28

悟联味趣 — 读三副治学名联

(2008-10-29 00:14:43)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雨窗前,开卷,读苏州留园五峰仙馆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心一下子被轻轻地拨动。一字字带着先贤的睿智走进心底,一句句含着治学的高雅浸入脑际。

 

读书贵精。精于取其髓。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说得多好。华夏文化滋养了学人不懈的追求。读《尚书》学公正做事、端正做人;读《易经》学懂运化、变通;读《离骚》《楚辞》穷其幽雅、浪漫;读《庄子》通达淡泊之道;读《史记》等汉代散文追求意坚志远。寻觅书卷中的意蕴乐趣无穷。

 

上联是作者的治学意向、方略和内容,下联却是治学的情趣、风雅和品格。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轻描淡写中道出读书的优雅情趣,于高远的学术沉思里折射独到的自然、自在的韵意。野菊的自然自在,冬梅的料峭风骨,莲的自洁不染,兰蕙的清雅高洁,海棠的楚楚娴韵,一连串的排比,通体的隐喻,表述了作者洒脱自若的风致,又体现了作者自尊自重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

 

苏州留园,是我国园林建筑的顶级杰作之一,多为古代富家的私人花园。试想一下,书生携卷,缓步徘徊于远翠阁;沉吟徜徉于涵碧山房与冠云楼之间园中的小桥之上;雨夜,东窗,龙墙,映衬着读书人勤勉的剪影;深秋,漏窗,长廊,萧瑟庭院的石阶拓着蕴律的篇章;同志枫林中聚会,学友清溪侧磋商;残荷冷塘之畔,林鸟赋对;楠木厅之厢,溪水吟商。是如何的景致,是何等的舒畅。

 

据说此联的作者是陆润庠,清朝的东阁大学士。不知怎样的故事让这副动人的对联留在了留园,不知是怎样的机缘让这副娴雅的对子传给了后人。

 

这样的对子,让人陷入景里、醉入情里,学入道里,拔不出来。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明代学者胡居仁先生的一副对联,把治学的长期性、延展性,所需的决心、恒心、耐心之辩证关系用对比的手法,说得清清楚楚: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同时,从反面告诫了目标“远大”、志向“宏伟”、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使人清明。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清代才子彭元瑞也有一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设问问得好。含典也含得妙。春试秋闱清洁的杏花桂子正当时,暗含大好时光须珍惜;“闻鸡起舞”之典更是激人奋进。工整精湛的对联,多层次的内涵,是自勉,也诲人不倦。学不厌精,时不我待。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王力先生说过:“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种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还的美。”我们学习对联,学其“运笔如神,独臻高妙,则尤非情文并茂不为功”,学其沉雄、端庄、清雅、精巧、婉丽、悱恻、藻丽,从对联本身文字美中,更还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学对联,学律学韵学工学辞,更学意学识学志。学对联,先养性。

 

 

悟联味趣 <wbr>鈥 <wbr>读三副治学名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