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評

 ling静 2010-10-28
 

如欲采蜜,请勿打翻蜂巢

 
   批评就像家鸽,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明天想要造成一种经历数十年、直到死亡时才会消失的反感,那么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

 
闻名遐迩的心理学家史金勒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好行为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持续时间也更久;因坏行为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则不论速度或持续力都比较差。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会招致愤恨。

  伟大的心理学家希勒说:“更多的证据显示,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样我们也都害怕受人指责。

  批评毫无作用,它只能使人采取守势,并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竭尽全力进行辩护。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他的自重感,并激起他的反抗。因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状况,一点儿也没胡好处。批评对于事情并没有任何改善的地方,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司空见惯。

  我们要记住,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所相片的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的变化、成见、自负和虚荣的东西。

  只有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别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

  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吧!让我们尽量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批评更为有益,而这了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约翰博士说:“要知道,即使是上帝,如果不到世界末日,他也不会轻易审判世人。“为什么你我要批评别人呢?

 
待人处世的原则——不要批评、指责或抱怨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