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四逆汤临床

 123bobo123 2010-10-30

                                               当归四逆汤临床

江 超  于泳芬  潘燕丽(威海市中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0)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075-03    
【摘要】  笔者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多种皮肤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皮肤病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当归三两(12g),桂枝三两,去皮(9g),细辛三两(3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本方所治的手足厥寒,既不同于阳虚阴盛的寒厥,又不同于热邪郁遏的热厥。是由于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所致。虽也叫“阴厥”,但与四逆汤所治的阴厥四逆大有区别。本方所治之证,是阳气不能温暖四肢而致手由指到肘,足由趾到膝都冷,同时还见到阳虚血弱脉细欲绝。所以既需要温散寒邪,还要补血通脉。因为肝为藏血之脏,病入厥阴,久之未有不伤血分者。少阴重在存阳,四逆故用姜附;厥阴重在养血,四逆故用归芍;四逆汤药少力专,回阳宜急;本方药多义广,善能温通血脉。因此,本方既有桂枝、细辛散表里的寒邪、温通经脉,又有当归、芍药的补血养营,再加上甘草、大枣的温养脾气,通草通利血脉关节,于是手足温和,脉也复常。附子、干姜本来也是治疗阴厥的主药,但辛热助阳太甚,阴血反会被消灼,本证虽是阳虚但又阴弱,所以不能使用这两味药。
        许宏说:“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阳气,以桂枝、细辛之辛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盖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陈亮斯说:“四逆之名多矣,此当归四逆汤,固不如四逆汤及通脉之热,亦不若四逆散之凉,盖四逆之故不同,有因寒而逆,有因热而逆,此则因风寒中于血脉而逆,当归四逆所由立也。风寒入于血脉,则已人营气之中,阴阳虽欲相顺接而不可得,邪涩于经,营气不流,非通其血脉不可,当归辛温血中气药,能散内寒而和血,故以为君。然欲通血脉,必先散血中之邪,桂枝散厥阴血分之风者也,细辛泄厥阴血分之寒者也,故以二物为辅。芍药、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者也,未有营不与卫和脉能通者,桂枝汤治卫不与营和谐,此方治营不与卫和谐,而大枣之用多于桂枝汤一倍有奇,以大枣能助经脉,和阴阳而调营卫也。且邪并肝经,木盛则侮土,甘草大枣之用,倘兼有厚脾土而御侮之意耶!通草者,《本经》称其通利九窍血脉关节,盖邪气阻塞于血分,以通草之入血分而破阻塞者治之,即众药亦借通草之力而无不通矣,制方之神奇有如是哉!”
        唐容川说:“此因脉细,知其寒在血分,不在气分,故不用姜、附,而但桂、辛以温血也。”
        理解掌握了仲景立方之意,牢牢把握血虚寒凝的主要病机,临证便能灵活运用当归四逆汤,做到得心应手。由于寒邪凝滞部位不同,可见不同的症状,若寒滞经络,留着关节,则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痛腰痛,或指(趾)尖、鼻尖、耳朵边青紫;若寒凝胞宫,则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等;如寒凝腹中,则脘腹冷痛等。症状虽异,病机则一。因此,只要符合血虚寒凝的病因病机,皆可投用此方。临床运用常以身寒肢冷,少气懒言,口不渴,便不秘,舌淡嫩,脉沉细等为辨证要点。因为缺血,局部除寒冷外,还有疼痛、皮肤颜色异常等相应改变。疼痛往往很剧烈,并常因寒冷而加重或诱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当归四逆汤的传统功效吻合。因此,该方被广泛用于治疗寒证、痛证等疾病。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多种皮肤病,收效较为满意, 现介绍如下:
        1雷诺氏病  戚某,女,28岁,于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双手麻木、刺痛、发凉3年。患者于3年前始双手每于受寒冷刺激而发病,冬季及经期尤著,发病时双手十指呈苍白色,数分钟后变为紫绀色,最后充血而发红和肿胀,在发生苍白或紫绀时,自觉麻木、刺痛、发凉,遇寒加重,得温症减。舌淡,苔白,脉沉细。另外,患者经期延迟,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伴有小腹疼痛。曾在多家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雷诺氏病”,经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辨证为血虚寒凝证,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8g,鸡血藤18g,桂枝、桃仁各12g,白芍15g,细辛、通草、甘草各6g,红花9g,桑枝24g,姜黄6g,大枣5枚,水煎服。服药四十余天,诸症尽消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雷诺氏病系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后肢端皮肤颜色出现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该病好发于手指,其次是足趾,偶有累及面颊和鼻尖。发作时局部发冷,并有针刺样疼痛和麻木。相当于中医“血痹”范畴。本例病人由于血虚寒凝,气血被遏,以致双上肢肢端苍白、青紫,疼痛、麻木,符合本文“手足厥寒”之症,于冬日发病,遇寒加重,得温症减,其病因病机显然符合当归四逆汤证,故投之即效。原方中加鸡血藤、桑枝、姜黄、桃仁、红花等药更助其祛寒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2冻疮  柳某,女,21岁,2003年12月就诊。主诉:双手发生水肿性紫斑,疼痛肿胀,受热后瘙痒5年,加重1周。患者自诉自5年前始每于入冬前后双手即发生水肿性紫斑,疼痛、肿胀,受热后瘙痒,1周前病情复发。服西药疗效欠佳,故来我科就诊。检查:双手肿胀,皮色紫黯,触之疼痛,无溃疡。舌淡,苔白,脉沉细。辨为寒伤厥阴,血脉受阻。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0g,白芍20g,桂枝12g,细辛6g,木通12g,炙甘草10g,大枣10g,黄芪30g,丹参20g,红花6g,地龙10g。水煎服。用药1周后病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一种局限性郁血性皮肤病,又称“瘃冻”、“冻风”、“寒瘃”。本病多见儿童、妇女及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经常在寒冷环境工作的人员也容易患本病。明代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说:“冻疮,先痛后肿,遇暖发烧,破流脓血。多起于贫贱卑下之人,受其寒冷,致令面目耳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暖则发烧。亦有元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内服补中益气之剂,外用附子末,楝树子肉捣搽之妙。”将冻疮之好发部位、临床表现都描述得较为贴切,其治法在现今也有指导意义。冻疮的病因病机,是因素体气血虚弱,寒冷外袭,不胜其寒,寒凝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本病轻者其伤浅,仅为皮肤络脉气血凝滞,成肿为斑。重者其伤深,肌肉脉络气血凝滞不通,复感邪毒,寒极化热,热盛肉腐而溃。本病初起以寒凝血瘀证为主,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使阳气得以输至四肢,则寒证自散。正如陆渊雷所云:“冻疮多在手足,其原因无非外寒凝血,治以当归四逆汤,诚心安理得哉”。本例治疗用当归四逆汤内服,另加黄芪、丹参、红花、地龙以增强养血活血通脉之功,自然收效满意。
        3荨麻疹  王某,男,29岁,2003年12月10日就诊。自述近3年来每到寒冷季节遇冷风、冷空气、冷水刺激时,四肢即发生风团,瘙痒难忍,遇热可缓解。经多方治疗无效,故来我院就诊。诊见颜面、手足皮肤颜色略黯,触之觉凉,无风团可见。舌淡,苔白,脉沉细。诊为荨麻疹,属血虚寒凝证。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通草8g,细辛5g,炙甘草10g,大枣10g,白鲜皮15g,全蝎6g,红花6g。水煎服,每日1剂,温分3次服。服药1月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多由过敏引起的皮肤病,以皮肤发生风团,伴有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中医学称该病为“瘾疹”、“风疹块”等。《诸病源候论》把瘾疹进一步分为赤疹、白疹。在风瘰候中说:“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瘰。状如麻豆,甚则渐大,搔之成疮。”该书不仅提出瘰之名,而且认为本病之病因是阳气外虚,外风入于腠理,与气血相搏的结果。本病病因比较复杂,病机变化也多。但总因禀赋不耐,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腠理不密,卫外失固,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或饮食失节,脾胃失和,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平素体虚或久病耗伤,气血两虚,风邪乘虚而入。本例荨麻疹以寒冷刺激为诱因,并有明显的厥逆现象,为素体阳虚,阳气不达四末,寒邪凝滞的厥逆证。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加红花、全蝎以助活血通脉之功,另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加白鲜皮、全蝎熄风止痒。
        4寒冷性多形红斑  王某,女,42岁,2004年12月就诊。主诉:手足发生暗红色斑疹、水疱、痒痛5天。 患者于5天前因受寒而于手足发生暗红色斑疹,上有水疱,时觉痒痛,无发热等不适。检查:手足欠温,掌跖及手背足背对称性散见米粒至黄豆粒大之暗红色斑疹,中央有水疱,呈典型的虹膜状外观。舌质暗红,苔白,脉沉迟。辨为寒凝血瘀证。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0g,桂枝15g,干姜5g,细辛3g,黄芪20g,炙甘草10g,大枣10g,丹参10g,红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温分3次服。服药十天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多形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属“猫眼疮”、“雁疮”等范畴。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诸病源候论·雁疮候》中说:“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著四肢,乃遍身,其疮大而热,疼痛。得此疮者,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则发,雁去时便瘥。”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冬春两季。冬季因寒冷刺激而引起者,称之为寒冷性多形红斑。寒冷性多形红斑的诱发因素与阳气虚损,肌表失去温煦濡养和外寒侵袭有明显关系。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方用当归、白芍补血养血以行血;桂枝、干姜、细辛温阳散寒而除内外之寒;黄芪、甘草、大枣补中益气以生血;又加丹参、红花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参 考 文 献
[1]谭新华等主编.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