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摘录--全世界的乐高朋友一起想象吧

 brotherhood2 2010-10-30
23岁的樊羽飞是一名狂热的摇滚乐爱好者,但在最近一次的购物活动中,她捧回来的不是心爱乐队Obituary最新的现场DVD,而是一盒乐高(Lego)积木。“这是童年的回忆,现在依然觉得很好玩。”她在博客上展示了自己搭建的一辆小房子汽车,并且以行家的口吻介绍说:“那四个轮子转得很灵活”。

     十几年前,樊羽飞的父亲借出差去深圳的机会给女儿带回了第一盒乐高积木。当时,父亲的月薪加上奖金不过百元出头,那盒乐高几乎花去了他三个月的工资。不过即使在欧美市场,乐高也算价格不菲的玩具。

    父亲的这次出血是值得的,樊羽飞由此初步完成了童年的 “玩具国际化”。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乐高积木散落在材质不同的玩具箱里,平均每个地球公民能分到52块乐高颗粒。

    自1958年问世以来,乐高积木就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使命,为他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来实现心中的幻想。如果你有6块相同颜色的8嵌钉乐高颗粒,那么你就有915103765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小到普通的房屋与汽车,大到气势恢宏的城堡和星际航船,只要敢于尝试,这些小颗粒可以拼砌出整个宇宙。

因此,当2000年初,乐高打败泰迪熊和芭比娃娃,被英国玩具零售商协会评为“20世纪最佳玩具”时,所有人都认为实至名归。

    但与此同时,这个经典的西方传统玩具品牌却开始深陷泥淖:儿童的成长周期缩短,他们正在失去耐心,更喜欢短时间获得的快感;高科技横扫玩具业,以PS与iPo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时刻威胁着传统玩具,加之低成本仿制品的泛滥,经过长达六年的销售下滑和利润锐减,危机在2003年达到顶点。

    其时,公司营业额不过68亿丹麦克朗,营业损失却高达16亿丹麦克朗,还要负担近50亿丹麦克朗的债务。在许多对乐高垂涎已久的对手和逐利者看来,管理不善、受创始人克里斯蒂安森家族(Kristiansen)控制的乐高已然成为完美的猎杀对象。

    命悬一线之际,乔根·维格·努德斯托普(J?rgen Vig Knudstorp)成为第一位非家族成员的掌舵者。开始,在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丹麦公司中,身为“外来者”的努德斯多普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但他还是在2004年3月实施了代价高昂的振兴计划,并最终获得成功。2006年上半年,乐高税前利润达到2亿3千8百万丹麦克朗,销售额增长了19%,而就在2005年同期,账面上还标注着2亿2百万丹麦克朗的亏损额。

    努德斯托普的确做出了颠覆性举措,例如大幅裁员、出售主题公园、重建与零售商的关系、外包制造、收缩甚至干脆砍掉乐高颗粒以外的非核心业务。但这一切并非乐高绝处逢生的核心秘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乐高的复活在于它回到了那个单纯的起点:让每一个玩家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体验创造的乐趣。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乐高在激发人们创造力的深度及广度上,前所未有地超越了自己。

【全能“造物主”】

    事实上,世界上有无数的孩子在重复樊羽飞的经历:童年的快乐导致成年后的持续迷恋。

尼尔·麦克阿奇(Neal McClatchey)在3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乐高积木。12年后,他房间的角落藏匿着零散的乐高颗粒,而用乐高搭建的海盗船等模型被郑重地放在柜子里展示。

对尼尔来说,这些模型意义非凡,它们并非根据现成的乐高套装搭建,从设计到制作,无所不能的“造物主”正是尼尔本人。

尼尔具备罕见的设计天赋么?或许的确具备,但前提是,他必须进入乐高工厂(Lego Factory),天赋方才显现。

乐高工厂的神奇旅程始于进入legofactory.com的那一刻。尼尔们在这个色彩鲜艳的网站里免费下载名为Lego Digital Designer的3D模型软件,然后通过该程序使用任意数量的乐高颗粒来搭建独一无二的虚拟模型。令人兴奋的是,你并非只能对着电脑孤芳自赏,而是可以把模型图片上传到乐高网站的相册里,招揽全世界的乐高迷订购你的作品,并把它从虚拟的3D图片变成真实的乐高模型。

从虚拟到真实,这是当下最时髦的商业创意。借此,乐高把分布在全球的顾客群转化成自己庞大的产品设计团队:乐高网站上迄今已有3万多套用户自主设计的模型——10岁的美国孩子用243块乐高颗粒设计的“林肯总统”售价23.79美元,46岁的德国人用2091块乐高颗粒设计的“天主会教堂”价值215.90美元……乐高工厂无所不能,唯一的局限就是人类的想象力。

2005年,乐高举行了一次乐高工厂大赛,尼尔凭借海盗船和五星级乐高饭店的模型从80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8名获胜者之一。作为奖励,当年7月乐高开始量产并在网站上销售获奖模型。

获奖的经历对尼尔来说是一个大事件。“我真的很惊讶。”他欣喜地看到家人和朋友购买他设计的模型套装,同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因此受到影响:“我想我会成为一名工程师。”

乐高工厂堪称一箭双雕之举。一方面,用户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得到锻炼与释放,成年人则来此亲手搭建童年时的梦幻之地。另一方面,乐高通过增加用户粘性获得了新生。该公司主管交互体验的副总裁利兹柏斯·帕里森(Lizbeth Pallesen)说:“公司应该由顾客来掌管营运”。

但乐高希望的不止如此,在和用户交流的方式及深度上,乐高试图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2004年,印第安纳州一名软件工程师斯蒂夫·汉森普拉格(Steve Hassenplug)和另外三位乐高迷同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丹麦电子邮件。正文很短,大意是“我们现在为你提供一个机会,但如果你不签署保密协议,我们不能向你透露任何事情”。

如果是普通的用户调查,这封来自乐高总部的邮件未免故作玄虚了。汉森普拉格隐约感觉到,邮件一定与乐高的Mindstorms(1998年乐高与麻省理工一起研发推出的可编程的拼装机器人)有关。在Mindstorms的世界里,手艺高超的汉森普拉格是个风云人物。

他的直觉没有错,乐高的确准备着手改进Mindstorms。

此时,乐高刚刚熬过史上最艰难的2003年。多元化战略已遭惨败,乐高需要在业务层面上主动“清零”,返璞归真。上市头三个月就售出8万套的Mindstorms一直销量飘红,因此,在推出Mindstorms2.0三年后的2004年初,乐高决定再次启动Mindstorms的升级计划,将其作为核心业务重塑声望。

不再是修修补补的3.0版本,这一次,乐高把一切推倒重来。

超出汉森普拉格们的意料,乐高并不是邀请这些专业玩家进行新品测试,甚至,乐高连一个确定的产品原型都没提供。事实上,汉森普拉格等四位非乐高员工被请来帮助设计Mindstorms用户模版(Mindstorms User Panel,MUP)。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他们发挥了比预想中要大得多的作用。

2006年1月,新一代Mindstorms NXT在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亮相之前,这四个人已经拥有了11个月的乐高“工龄”。

这个过程中,他们与Mindstorms的产品总监索伦·兰德及其开发团队交换了无数封电邮,表达对新传感器、输入系统和硬件的意见,描述自己心中下一代Mindstorms套装的梦幻组合。

“我们就一个计划中的改动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半个小时内就能收到一封长达4页的邮件。”兰德回忆说。甚至,汉森普拉格和另一位玩家还在乐高丹麦总部严格保密的全球创新与营销大楼与兰德碰面,详细讨论作为Mindstorms机器人大脑的芯片。2005年8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年度Brickfest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这四个人与兰德在一家酒店里讨论Mindstorms NXT套装应当包含哪些颗粒的最后细节。

可以说,汉森普拉格们和真正乐高员工的唯一区别只是没有工资,到丹麦参与讨论的交通费都是自掏腰包。唯一的酬劳是一些乐高起重机模型套装和Mindstorms NXT原型。

但对这些乐高发烧友来说,这些根本不成问题。他们相信自己为乐高所做的一切,就如同iPod对音乐所做的一样。“他们真的想知道我们的意见?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 汉森普拉格笑着说道。事实上,乐高以外任何一家公司的如是邀请,他们都不会接受。

MUP模式使乐高与顾客间的合作达到最高层次,它使一些乐高的狂热爱好者拥有了影响全世界的机会,而这些编外员工也的确不负众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乐高迷都会接到邀请。经过海底捞针式的搜寻,兰德对最后一轮的20个候选者进行经验和行业的筛选,最终向5个人发出电邮,其中4个成为了乐高MUP先驱(另一个人始终没有回复,如果他知道错过了什么,或许会后悔终生)。

由于精挑细选,每个MUP先驱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拉尔夫·亨佩尔(Ralph Hempel) 开发了一个强大的适用于Mac/Linux的可程式积木Forth语言;约翰·巴恩斯(John Barnes) 是HiTechnic公司总裁,他提供了本公司生产的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一种机器人感知到障碍的关键硬件;汉森普拉格则提出应当有L型的乐高颗粒以满足在组装过程中对直角的需要,经过讨论后乐高发现到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便开始生产这种以前从未有过的颗粒。

除了充分的交流和善于挖掘不同行业优势以外,MUP团队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具有无限拓展性。

2006年1月,乐高向全球征集100名普通用户参与开发,结果得到了9600份申请。这些志愿者并不是真正的MUP成员,但是他们能提前以一定的折扣买到Mindstorms NXT套装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兰德将其称为“MUP的扩展形式”。

最终,与此前的产品相比,2006年8月面市的Mindstorms NXT有着本质上的进步,广受赞誉。从传感器接受输入信号再发送指令到发动机的RCX颗粒相当于机器人大脑,它从8位处理器升级到32位,这样,乐高机器人就能模拟人类双脚的缓慢行走,或根据声音完成动作等更复杂的命令。总之,传感器、发动机、输入/输出系统和编程语言都进行了改进,Mindstorms NXT机器人向真正的人类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说,将顾客引入产品创新是Mindstorms NXT研发过程中最大胆的一步,而且效果不可小视。MUP不仅帮助乐高提升了产品品质,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条更紧密、更富于信任感的纽带在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Mindstorms NXT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序幕。接下来,这种全新的研发与创新模式将席卷乐高所有的产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樊羽飞这样的中国乐高爱好者也将有机会像尼尔和汉森普拉格一样建立自己的乐高王国——全世界的乐高迷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