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逆反心理及疏导

 金石书斋 2010-10-31

案例1:我校某班在课堂上,一学生突然背着书包从教室冲出来,任课老师则拿着课本在后边边喊边追。到达传达室,该生被传达室的汪师傅拦住,问其原因,他说:“老师叫我作业重做一遍,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好的,凭什么再叫我做一遍?!”

案例2:我班同学朱某,上美术课时做语文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作业本收了,放入他抽屉,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桌上用油笔乱涂乱画,还时常白几眼老师,嘴里则低声嘀咕着什么。

案例(报载)3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因成绩不好,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公然在教室里拉大便。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几则案例都是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结果。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有一部分孩子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它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抗拒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在上面例子中主要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用“多维视野”对逆反心理的成因做全面分析。

1、主观因素

1)分强调自我的自身倔强的个性。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他们对事物往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

2)自主意识的萌发他们希望独立自主,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但是,他们的自主意识还不十分成熟,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

3)激、片面地看问题。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固执己见。他们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

2、客观因素

1)教育过程简单、生硬。教师教育学生时不注意方法,持简单、生硬甚至粗暴态度,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还有的教师采取“硬性灌输的填鸭式”,“限制束缚的管束式”教学等等方法,这种照本宣科、满堂灌、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家教不当,外部压力过大。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与孩子的发展潜能不相一致,因此,随着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孩子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便会采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办法,对抗父母日趋升高的期望值。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 的疏导

由于逆反心理是客体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所造成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要清除和矫正逆反心理,就要从解决客体环境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入手。

1)教师追求自身的完善

教师要养成一种完整的人格、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求实致远、朴实高雅的品位,一种“贵贱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能移”的品格,学生在这样人格的濡化下,才能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A.了解、爱护学生

当学生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做“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优、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B 尊重学生人格,保护自尊心

       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学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他们就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意见。教师要以自己的热心、诚心和耐心,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的成长,通过自己的“将心比心”,赢得学生的“以心换心”,达到师生知心,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当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之日,就是学生希望别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

       C.教师应学会“宽容”。

教师的宽容能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上进心。多几分宽容,就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平时,和他们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宽容中有信任和等待,有时比惩罚还起作用。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2)发挥班级的作用。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所以在处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就会大大有利于学逆反心理的转化。同时经常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如何遵守规范和规则,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生在班级中有强烈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内在心理需要,因而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

3)协助家长的教育。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解决,而多数家长又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