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識一棟樓...

 LM0318 2010-11-01

再識一棟樓

2010年05月14日 08:35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亢 舒 李予陽

 

 

    從草房、磚瓦房到樓房,人們的居住空間在不斷拓展,居住條件在不斷改善。這是生產水準提高、生活水準提升的一個過程。

    我國正在經歷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市場。目前,全國房屋總面積已超過400億平方米,今後每年還將新增建築面積16億一20億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建築面積將達200多億平方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逐漸從“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級,生活從生存型向舒適型轉變,對建築面積、建築室內環境舒適度等居住條件的要求逐漸提高。但是,拔地而起的一棟棟樓房滿足人們工作、生活需要的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能源。我國建築使用能耗佔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約為28%。有專家指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建築能耗將持續剛性上升。轉變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建築業節能降耗潛力巨大。

    (一)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地方、企業,在建築節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國建築節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推動建築節能主要是在兩個方面採取措施:一是保溫材料的推廣、應用;二是按戶用熱計量。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河北1號小區的孫奶奶今年70多歲了,虎年新春,她過上了一個暖洋洋的春節,在冬天最冷的那幾天,屋子裏也有20多攝氏度,穿一件襯衫都不冷。她所在的小區是唐山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試點小區。

    唐山市通過對墻體、屋面、門窗及採暖系統的綜合節能改造,冬季住宅室內平均溫度從改造前的14攝氏度上升到改造後的22攝氏度。尤其是通過新安裝的溫控裝置可實現對室內溫度的自行調控,實現分室控溫、分戶計量,按用熱量繳納採暖熱費。據唐山市建設局局長蘇春生介紹,唐山市對22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築全面實施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後,全市每年將節能採暖燃煤38.9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6.68萬噸。

    如今,一座新建的民用住宅,如果從一開始就採用保溫墻、隔熱層、自動控制等節能手段,每平方米建築成本增加約200元,而對原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每平方米成本增加約300元。    

    雖然初期成本增加了,但能源使用少了,費用也隨之降低,這樣算一算,成本3年至5年就能收回來。

    為了推廣節能建築,國家已經投入超過200億元的專項補貼。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巡視員武涌介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目前選取了21個示範城市和38個示範縣,地方政府通過直接財政補貼、設立基金、對開發商貸款貼息等形式,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

    我國正在建築行業推行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和綠色建築能效標準,對公共建築的節能要求將實行節能65%的更高級別的強制性標準。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電耗是住宅電耗的5倍至10倍,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對公共建築的節能要求也將實行強制性標準。到2020年我國城市的大部分既有建築都將完成節能改造。

    (二)

    第十一屆住交會引來眾多參觀者,組織者展出了綠色建築領域最新的節能技術部品和集成解決方案。

    “這不是普通的電梯,它可以利用向下運動的勢能發電。”剛一走進精心設計的樣板間,“中國之家”項目總監康進就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這是太陽能集熱板。”康進又指著陽臺外壁一塊長方形的裝置告訴記者,“它讓熱水器告別了煤氣和電能。”“這是外置的遮陽卷簾,能夠很大程度防止太陽光進入,防止夏天屋內溫度過高。”

    “再好的節能部品也是耗能的,如果建築師把採光、通風等環節設計得更加合理,加之良好的施工品質,就會是一個很好的綠色建築。”北京清城華築建築設計研究院方案創作所副所長吳博說。他認為,應用節能部品的建築不能完全與綠色建築畫等號。房屋有了良好的通風效果可以大大減少空調的使用,建造一個採光好的房間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開燈,人的舒適度也會提高很多。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材料與設備製造、施工建造和建築物使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減少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建築。這是一個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築體系。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院副院長曾捷告訴記者,綠色建築首先是好建築,它應該負擔得起、維持得起,而並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綠色建築的理念正越來越向“採用被動技術和適宜技術”回歸,綠色建築不必很昂貴。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巡視員武涌表示,要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徵的建築體系建設,就要從關注單體建築節能向關注整個城市建築節能轉變,從關注建設施工階段節能向兩端延伸,即涵蓋土地獲取、規劃、設計、施工、建築運行階段的節能直到建築報廢階段的節能。

    在中國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會長王有為看來,大面積發展綠色建築從而實現建築的低碳化,是阻止碳排放上升、平抑房價的良好策略。他表示,中國房地產業不應該也不可能繼續走土地升值的老路,轉型勢在必行,資本與低碳技術相結合,將是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

    (三)

    不久前剛剛竣工的世博中心是個“綠色低碳公共建築”,具有節能、綠色、可持續三大特徵。1兆瓦的屋頂光伏電站,以及冰蓄冷、水蓄冷、雨水收集等低碳技術,讓這座總面積14.2萬平方米的建築,年可節約標煤2160噸、節水16萬噸,分別相當於1萬戶家庭用電和1000戶居民用水的總量。世博中心已獲我國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

    上海世博會不僅為上海留下了一組“綠色”經典建築,園區也成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應用最為密集、單體容量最大的示範園區,即便是大量臨時建築,也按照臨時節能標準,採用了可拆卸、可迴圈使用的環保綠色建材。上海世博會有關人士表示,這是對我國建築業及人們“綠色”理念和知識的最好推廣。

    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築開始注重節能環保。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許多公共建築儘管前期投入較多,卻積極地建成節能、環保型建築,正是看重節能建築在使用階段低廉的維護費用。

    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嘗試綠色建築。“我們只做綠色建築。”南京朗詩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明說。5年前,公司就將開發差異化商品住宅作為公司的發展戰略,起初準備涉足綠色住宅領域時,他們也曾經擔心成本增加,提高售價後是否會導致銷售困難。“經過市場評估,特別是看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是大勢所趨時,就不猶豫了。”田明說,購買綠色住宅的業主看重的不僅是後期生活成本投入的減少,房屋的舒適度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消費者的青睞推動了綠色建築的熱潮。“我們這個小區夏天不用空調不會感到熱,冬天不用暖氣也不會感到冷,一年四季室溫都保持在21攝氏度,特別舒適。”在北京海淀萬柳某小區,60歲左右的溫慶洋告訴記者。他說,自己買的是節能建築,每個房屋的天棚和地板上都安裝了管道,冬天用熱水供暖,夏天用涼水製冷,通過迴圈調溫系統使室溫保持在21攝氏度左右。少用或者不用空調和暖氣,節約了很多開支。

    專家指出,除了政策的補貼措施,還要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節能意識,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節約能源、避免浪費,使建築真正實現綠色節能。

    綠色房屋建築的推廣,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綠色的音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譜寫。

(責任編輯:符仲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