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秋风把炎热吹走了,可是也把空气里的水分也被带走了,使天气十分干燥,这就是中医里经常说的“秋燥”。M发现最近不少JMS都有“秋燥”症状: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咳嗽、鼻炎等等。秋天气候变化无常,大家要当心“秋燥”伤身哟~ 防“秋燥”的重点就是润肺。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不过,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所以,强健脾肺是“降燥”的根本。通过饮食,选对降燥食材,也能润肺降燥。 M从网上搜了几个简单有用而且十分美味的小妙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 百合荸荠梨羹
冰糖橘糊
润肺银耳羹 制作:将银耳放入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另外秋天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首先要“多酸少辛”。因秋燥伤肺,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能防燥润肺和保养肺阴,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因此,秋季应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银耳、豆腐、南瓜、芹菜、百合等。辣椒、大葱、大蒜等辛辣食物,性燥热,刺激性强,有发散作用,不适合养肺,故秋季应少吃或不吃。 其次,要“温补”。天气渐凉,进行温补能滋养脾胃,有利于增强抵抗力和防控腹泻等肠道疾患。秋季滋补宜选择甘润平和之品,如鸡肉、带鱼、虾、桂圆、核桃、藕、大枣等,这些食物能温中益气、强健身体,但又补而不竣、防燥不腻。还可吃些羊肉,但其热性较强,不宜多吃。 第三,要“多水”。水能解“燥”,防止皮肤干裂、大便干燥。最佳饮水是淡茶水与白开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秋季上市的雪梨、鸭梨、葡萄、苹果含水量大,有生津滋阴的作用,宜多吃些。萝卜有生津作用,当作水果生吃尤宜。粥能补水,且易消化,故提倡秋季早晚餐时宜有粥食。 第四,要防胖。入秋后,人的食欲增强,若吃得太多,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抓秋膘”。如果体重有所增加,但未超过标准,是可以的。倘若原本是胖子,或者体重增加得过猛,就该对“抓秋膘”警惕了。 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