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实验么?难道中医治病就没有一个标准么?看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吧,结果懂的少,不懂的多,看不下去,可操作性也不强,看《伤寒论》吧,条款纷呈,觉得应该很好,但用起来不知该用何条,怪就怪病人不照着书上说的生病。条款用不到实际,一段时间不用就多数忘了。 转机是从看《郑钦安医书阐释》开始的,知道了一元盈缩,阳主阴从。08年春节回家,尝试着用“封髓丹”加减,治好了我母亲的耳朵肿痛,信心大增,随后开方为周围的人治病,有效有不效。但凭着这点感觉,以后看医书就不那么迷糊了,再重温《伤寒论》,细研各家注释,看《金匮》、《本草》、《内经》、《温病》、黄元御、博青主、张锡纯、吴佩衡、范中林、李翰卿、曹颖甫、胡希恕、李可、黄煌、朱进忠、余国俊等作品和各家论述,结合佛学和易道基础,竟然事半功倍,视野逐渐开阔,心中渐渐明朗。方知大路百千条,条条通北京。 人为天地之子,取天地之材铸就此身,顺生而逆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阴阳交感,衍生万物、长而不恃。人之道,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精神与肉体,一阳一阴,缺一不可,但精神无形,化为神魂魄意志,寄于体内五脏心肝肺脾肾,各司其职,以一气周流其间,身旺则神旺,身全则神全,身弱则神弱,身残则神残。人一身之主者,神也、心也,但必欲身安而神安,故人极力求取名利者,是欲求身安,好吃为身健、好穿为身暖、好住为抗暑热与风寒。人之病,有心有身,七情过盛为心病,身有损伤为身病。心病之因为烦恼,身病之因为六淫、刀兵、房劳。君子身病心不病,小人心病及身,身病及心。上医者医心亦医身,下医者医身不医心。佛经三藏十二部皆是医心治身之学,故曰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但众生根浅福薄,少人能识能信能行。儒有修生养性之学,能治修身治国,内圣外王,君子之学也,小人疾身病不疾心病,不能实行之。道家有长生之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集精全神,金丹九转而成神仙,但仙道无凭,有缘者得之。中医者源于道家,中华文化(包括中医)皆为上古智者(圣人)所传,上古圣人无非道家。道家祖奉黄老,曰黄老之术,黄者即黄帝也。中医圣经乃《黄帝内经》,传为黄帝所著,虽成于汉朝,但却始于黄帝。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学皆与道家所共。道家却病练己、修命、练外丹等技术和方药即为中医之始也。 治病者最难辨阴阳,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根本还是阴阳。难辨阴阳本身其实是阴阳本难辨,是因为我们太执着阴阳。古人划分阴阳本身是便于事物归类,把疾病归为阴症阳症,把药性划分为阴药阳药,以药之阴阳调节病之阴阳。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为医者树立治病之理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人体也是复杂的。就病因来说,可能有风、有寒、有热、有湿亦有燥,阴阳难分;就身体来说,可能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有表病亦有里病、有病在上亦有病在下,有气滞亦有血瘀,难分阴阳。就药物来说,很多药也不单纯的只有阳性或只有阴性,辛甘苦平、寒热温凉,一药俱多性的情况很多,一药入多经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治病要辨阴阳,但不能过于执着阴阳,主要看临床效果。 我的经验是,初学中医者,心思不要过多用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玄辨上。要多观临床之症,什么病有什么症?再了解什么症用什么药。《伤寒论杂病论》是一本临床实用之经典著作,描述了众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随症有方,它是上古圣贤治病经验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辨病精准细致,用方简练有效,可为中医百世之准则。我们若照之辨证处方,是学医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但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伤寒论杂病论》再伟大,也不能包括所有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所以,后世的补充和发展是必要的,后世名医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如吴又可的《温病条辨》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历代名医在辨证和用药方面也有很多宝贵经验。 我学医的主要经验就是看医案。说实话,很多名医在著书中解释医理医法的时候是偏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还把医与阴阳、五行、八卦、命相、风水等玄学渗合在一起,玄而又玄,自己没搞通,却把读者搞湖涂了。但不能否认,传世的名医治病都是很厉害的,因为人命关天,辨证用药,有效与否是糊弄不了人的。所以,理论嘛,实践中多领会、多看几遍《黄帝内经》,是会慢慢清楚的,而且是正理。临床嘛就多看《伤寒》,《温病》,多看名家医案,多积累人体疾病症状,症与经方的对应(方证),症与药的对应关系(药证)等。用药方面,我很少去看各类〈本草〉,也不记药性赋,就看《伤寒》,《温病》怎样用药,名医怎样用药,看得多了,综合一下,再查查〈本草〉怎么说,再用到临床检验,就慢慢的心中有数了。 我的临床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幸运。我工作的附近有一个诊所,诊所的医生是中医本科生,在市中院工作五年后,自己开诊所已有五年,非常喜爱中医,拜本市十大名中医之一为师。我有时去抓药,就聊几句,他感觉我说的比较有理,且跟他学的有很大不同,就叫我试治了几个病人(当然是他执笔开方),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有疑难病人就叫我去,或打电话问我,或为我预约重病人,照样是我口述,他开方。于今已近一年,治过的病人是很多的了,且主要是疑难重病。我们双方都很感谢对方,我感谢他给了我难得的临床机会,使我的医学不再流于空谈;他感谢我把他导出了迷惘,找到了中医的根,医术大进,治病有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基本上只愿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病。说觉得踏实,说原来因中医无效时多,故多用西医西药治病,现在觉得那时的做法有骗人的感觉。现在我们以师兄弟相称。 后面我将会整理一些我经历的医案传上来,供众位医学爱好者交流和参考,但我并不过多的解释医理,大家从病症和用药中去体会,也许更好。欢迎大家给我提问题,以让我们在探讨中进步。
------------------------
发表于 2010/5/7 12:33 |
发表于 2010/5/24 23:48 二皮姜汤诞生记 这个医案也跟老婆有关,我亲爱的老婆很支持我学中医,为了促进我的中医水平,常常不顾身体安危,生一些让人十分棘手的疾病,让我提高,让我认识到我局限,让我注意保持低调。上一次的急性肠炎只是其中的一次比较惊险的热身而己。这一次她又得了当前最时髦的甲流N1H1,身痛无力、喉痛、咳嗽兼低烧,症状典型。这个病是不能让人知道的,否则一经检验合格,就要被送到本市专门的地方治疗(后来太多了,就不送了),我可不想让老婆去受罪,况且老婆这个考验已经不新颖了,因为这时我已经自创了治甲流的专方“麻花汤”,即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合方的减裁,组方是: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桔梗1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芦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根据情况加减,老婆吃了这个“麻花汤”两剂,就基本上好了,只是偶尔还有点咳而已,我暗自得意:老婆的考验又顺利过关。 但是,不久就发现我高兴得太早了,此病没完。老婆的那点咳嗽由轻到重了,我也不急,不想熬中药,就买了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给她吃,吃后就没那么咳了。但过了一天,咳又加重了,我想可能是病后伤了肺阴,并尚有余热,就买了中成药“玄麦甘桔颗粒”给她吃,这下好了两三天,后来又不管用了。我又想起余国俊的老师江尔逊的经验:外感久咳,往往是因外感后中虚而邪入少阳,当用小柴胡汤。我便叫老婆用“玄麦甘桔颗粒”和“小柴胡颗粒”加在一起吃,双保险么,果然有些效果,但就是不能完全好。五六天后,咳嗽又开始加重,吃原来的药又不管大用了。又买了止咳糖浆、橘红片、甘草合剂等药来吃,效果不大,本人有点黔妒技穷了,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老婆上网看见网友“天地狂龙”的贴子,生动的描述了自己治好久咳的过程,在大小医院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用枇杷叶煮水吃居然就轻松的搞定了。便马上执行,煮了一大盆枇杷叶水,但吃了两次,一点效也没有,就不再吃了。这时候,老婆的咳嗽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咳已造成太阳穴发胀、鼻子塞、胸肋牵痛、睡眠不好等,虽然我给她说我正在思考,争取最快最好的方法治好她,但老婆对我已不再信任了。一天下午便请了假,去找她信任的医生朋友李医生看病,诊病时给李医生说:这个病我已经受够了,拜托,你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止住我的咳。李医生是本地著名的中西结合医生,自开诊所,医术好,人缘好,生意兴隆,以西医为主。以前,我中医不成之前,一家人基本上都在他那儿看病,很解决问题,现在已有很久没找他了。许医生边安慰边诊断边给老婆开了药。老婆捡好药后,迫不及待的就在诊所吃了一次,又回到办公室继续上班。下午下班后,我见到老婆时,发现她脸色青青的,走路都有点不稳了。我一问,老婆有气无力的说:吃了许医生的药,咳是不大咳了,只是没精神,心头闷,身上象有什么捆着一样。我问:还吃吗?她说:不吃了,比咳还老火,象要落气一样。我说:再相信我一次好吗?还是我开中药给你吃吧。老婆说:再信你一次,要还不行,我就要去住院了。又是一个最后通碟。 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先把老婆吃的西药副作用解除再说,用甘草绿豆汤煮水给她吃了一小碗,让她先睡会儿。我回想给老婆治咳的过程: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滋阴、润肺等方法几乎都用过了,下一步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我灵机一动,久咳已造成阴虚肺燥津伤,用草木之药我已技穷,何不用食疗之品!我受民间用梨膏糖和冰糖蒸梨治咳的启发,组成一方,即:梨皮50克(两个梨子皮)、陈皮15克、生姜15克、红糖15—30克(根据各人喜好)。该方选梨皮滋阴润肺,再加陈皮理气化痰,二者皆是果实之皮,肺主皮毛,故药象与肺之功能相符,效力更著;生姜辛温,有宣肺利水通表之力;再加益气养血、补脾养肺、驱风散寒、活血化瘀之红糖。四物相合,补、养、通、利、宣、化俱备,何患顽咳不消! 我开好方,马上出去将二皮姜汤原料买好,回家边做饭边做汤。等我做好后,把老婆叫起来。此时,她已比刚回来时好了很多,我让她先吃饭,半个小时后再喝汤。事实果如预料,老婆吃了二皮姜汤后,其效如神,当晚就不咳了,第二天也没再咳,完全好了。之后,我还用二皮姜汤治了岳母、师母的外感后久咳,交给方健也治了几例,皆是一剂见效,不用二剂。但后来发现,本方也非万灵,治久咳和虚性咳嗽疗效确切,治刚开始不久的咳嗽,效果就不一定了。 -----------------------------------------------
发表于 2010/5/25 23:51
特效方治好三十年久痢 去年年底前,我表姐夫给我介绍了个病人,是他的顶头上司,市上某单位的在职领导。表姐和表姐夫不久前都找过我看过病,表姐的病是月经不调,表姐夫的病是头汗不止,都是立见显效,所以对我还是有些信任,所以,表姐夫就把他的领导介绍了过来。 他们是在晚饭后到我家里看的病,一般情况下我不在家里看病,因为是亲戚所托,所以破例。领导姓吴,为方便我就在此称他吴某。吴某年纪五十三岁,中等身材和体型,面带倦色,黄中透青,肌肤松驰,自述早年当兵,因外勤多,饥饱不定、雨打风吹,落下了病根,常拉肚子。后转业到了地方,喝酒交际多了,病情就逐渐加重了,近十多年来,每天要上厕所十多次,而且说来就来,憋不住。所以身上常带卫生纸,出差时因为厕所难遇,就必须带尿不湿了。不能喝酒和辛辣之物,否则更厉害。我切了脉,大而无力,寸浮关濡尺沉,舌质淡红,苔表面黄根厚腻。于是开了乌梅丸方作汤剂,组方:乌梅30克,细辛6g,干姜10g,黄连6g,当归10g,制附子10g,花椒10g,桂枝10g,白人参10g,黄柏10g。 乌梅丸这个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言其主治蛔厥,又主久利,现在教科书《方剂学》上把它列入杀虫剂,实在是小看了它,也因此埋没了它。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就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现代临床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将乌梅丸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效果显著,被奉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现在,乌梅丸的杀蛔功能已基本不用了,因为有了肠虫清等更方便快捷的药。它的真正作用虽逐渐被一些医家所认识,但认识面不广,其作用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此,有必要把乌梅丸隆重推介一番。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厥阴病的特点是寒热往来,所以该方用药也是有寒有热,我们不能机械的把寒热往来理解成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临床更多的情况是寒热共存、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外寒里热、里寒外热等,大多是生理机能不足引起的寒热不调,杂病中此类情况甚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支气管炎、肾病、妇科病等等,用的机会很多,且大多是慢性病、疑难杂症。 本方以乌梅为君,乌梅的作用敛肝,制肝疏泄太过。肝主风,风者气也,能也,所以它是人体内气动力的来源(不是肺,肺的功能是吐故纳新),人体各部的不调和病态,都会使肝气过度疏泄(肝气盗泄),久之则肝弱肝疲,肝功受损。疏泄太过的问题也是能量流失的问题,不解决它,身体再补也是补不起来的。方中寒热之药并用,再加人参补气,当归补血,桂枝通调表里寒热阴阳,组方严谨、用药精准,为后世创立了谴方用药之典范。小柴胡汤与乌梅丸的都治寒热往来,但前者层面浅而新感多,后者层面深而迁延久。善用二方,则疑难杂症治之不难;合用二方则往往奇效立显。吴某客气的拿着方子走了,临走时说:如果我病好了,一定请客。 春节过后,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已经把这事给忘了。有一天又接到我表姐夫的电话,说他们领导吴主任要请我们吃饭,要好好感谢我。我问:吴主任病好了吗。表姐夫说:既然要请客,肯定好些了,但好到什么程度不清楚,他只叫我一定要把你请到,吃饭地点都定了。我不好推辞,同时也想问问请况,也就去了。吃的是本地特色“月母鸡汤”。吃饭时,吴某十分热情,说:我之前不敢喝酒,但今天我一定要和你喝个高兴,因为我现在已经可以喝酒了。他说:你开的药我吃了三付后就好多了,后来为巩固又吃了十多付药,感觉基本上已经好了,为了证明,又破戒喝了酒,结果没事,又吃辛辣的,也没事,我知道我这下真的好了,所以我非常感谢你,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决不推辞。今天咱哥俩不醉无归。我说:你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你还要继续保重身体,虽然能喝酒了,但喝多了是容易复发的,我们适可而止吧!当晚尽兴而归。 ----------------------------------------- 发表于 2010/5/28 23:57
摇控治疗尿结石
一天,我正在吃午饭,接到侄女打来的电话,说话声音很着急:舅舅,罗兵得了尿结石,您看怎么办呀?罗兵是我侄女婿,和侄女结婚不久。我说:究竟啥情况,你说具体一点。侄女说:罗兵前天到广东去购货,住他弟弟家,今天一早起来解溲,便觉得屙尿困难,尿出血,疼痛,就去当地医院检查,说是尿结石,要住院,如果情况不好还要动手术。吃了医院开的药,没有效果,现在已经解不出溲来了,一屙就痛。我一听,这是急证,又看不到人,以前也没治过,心里实在没底。便给侄女说:隔那么远,我怎么治呀,你叫他就在当地想办法。虽然这么说,但放下电话后,心里却放不下来,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真动手术,耗费经济不说,对人的损伤也是很大的。 到了晚上,刚吃过晚饭,侄女又打电话来了,说:舅舅,罗兵的病更严重了,医院劝他动手术,但他很害怕,叫我再问您想想办法。侄女的话已带哭音,我听了心里不忍,心想好歹还是用中药试试吧。我说:你上网把QQ打开吧,我把药方开好后给你传过来。 我放下电话后心里琢磨,看不见人,四诊皆无,甚至忘了问是膀胱结石还是肾结石?凭我往时对这孩子的映象和尿结石的发生规律,我辨证是肾虚湿热。因为三、四月他前曾叫我开药治过腰疼,效果不佳,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就有了肾结石或膀胱结石。是肾结石或膀胱结合在我看来治疗原则相差不大。于是我头脑里跳出了这样一些药:用金钱草、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消肿。用熟地、肉丛蓉滋阴补肾、增强肾动力;白芍养营敛血解痉,缓急止痛,扩张尿道。再用苡仁利湿健脾、舒筋排脓之功,增强排石之力。我记得中医网上看见排石先生说过熟地、苡仁同用,具有良好的化石排石之力,但遗憾的是排石先生没把全方说出来,不然我就不用动那么多心思了。我的最后组方是:熟地30、金钱草20、白茅根30、苡仁50、白芍30、肉从蓉30。 将此方从QQ上发给侄女,由她转发给了罗兵。第二天,我有事忙就没有问,也没接到他们的电话,晚上,侄女打电话来说,罗兵已经好多了,从医院出来了。我问罗兵的电话是多少,我亲自问问,侄女告诉了我。我当晚有事忘了,第二天上午才打电话过去,是他的弟弟接的电话,说他哥哥把手机放家里充电,自己出去办事去了。我问罗兵的病好没有,他弟弟说,好象已经没事了,跟正常时候一样。中午,罗兵转来后,亲自打电话给我,说当天只吃了一付药就感觉好了,说想回来后再找我开方把结石给化了,免得以后再发,我说可以,现在把原方再吃一付巩固一下。结果,但他回来后一直也没来找我,说要去检查也没去。我想,莫不是已经把结石给化了吧? 诸位,莫要小看了这个方子,凭它就让我侄女婿免了开刀的痛苦,也少花了住院费。根椐组方原理,它对很大一部分肾结石和尿结石都是有效的。我将方子我毫不保留的贴了出来,你们看见也是有缘,希望把它广传开去,为更多的病人减轻痛苦。 ---------- cyzx
用药如用兵。在治疗尿结石上春晓老师用药很神奇,在正确辩证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所在“肾虚湿热”,治疗原理好比河道被堵住了,于是增加水的动力,疏通拓宽河道,河道逐渐就流通了。这样从多方面着手解决各个环节的问题,有如神来之笔,妙手回春总能化险为夷。
---------------------------------------------------------- 发表于 2010/5/31 00:18
老太爷的老寒肩
老太爷是指方健的父亲,一个公安战线退休的老同志,退休好几年了。虽然已60多岁,但身体和精神还很好,来回骑个摩托车给方健进货、送药,乐此不疲。有一天,我们一起在诊所闲谈,他问我:老弟,我这两个肩膀犟痛,有一、二十年了,年轻时不显,现在感觉越来越重了。你看有办法医没有。我说:可以试试看。我一切脉,老太爷没什么大病,只寸脉略紧,舌质老而偏暗。他说:两肩感觉很重、有点裹,抬不高,天气冷时偏重,且左小腿有巴掌大一块地方觉得冷湿,象打湿了裤脚一样。这个病很好断,就是风湿夹寒,也称为血痹,结合老太爷历史,他年轻时因工作关系,风里来雨里去,得这个病是很正常的。难于如何用药,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老太爷已吃过不少药,但都如泥牛如海,没有消息。 我认为治此病用药主要是要让内气外达,去寒除湿活血化瘀。药力要大也要集中,方能很好见效。于是开方:黄芪60克、制附片50克(先煎)、桂枝15克、葛根30克(先煎)、秦艽15克、桑枝20克、细辛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苍术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姜20克、大枣6个。此乃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的组合与加减,不过药量加强了。作用是补中强营、补血益气、舒筋活络、通阳化湿,驱寒解表。我口述,方健已把方写好,先捡了两副药。 当晚,大约8点钟左右,我接到方健的电话,说:陈师兄,我爸吃了药后胸口闷、气紧,你看是什么原因?我一想:原来老太爷有表实呀,吃药关起了。便对方健说:不要紧,你再去抓几样药,麻黄10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煎好后马上给好吃,其余的合在药汤里,后面没煎的药加上这几味。这几样药里麻黄解表,宣肺气,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但连翘的作用很大,清热解毒大家很熟,但解表散结利湿发汗就少人知了;用甘草是取其益气缓中解急迫。 第二天我问方健,老太爷如何?方健说加吃了麻黄连翘甘草汤后,发了一通汗,我爸说感觉很好。又过两天,我到诊所,看见老太爷在,方健正在抓药,抓的就是老太爷吃的药。老太爷看见我很高兴,说:老弟,你这个方子效果真不错。我问咋个不错法。他说:吃药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感觉一股热流从背心起来,向两个肩膀行走,两个肩膀暖溶溶的,特别舒服,两付药吃过后,那个暖流已经可以走到手腕了。小腿上那个湿冷的地方也好多了,现在只有指头大一块还有湿冷的感觉。我说:哈哈,老太爷你要打通了任督二脉了,效果好,再多吃几付巩固一下吧。老太爷说:我看只需要再吃两付就可以了。 之后,我以为老太爷已没什么事了,见到方健也没再问。后来,到方健诊所的时候慢慢少了,因为方健本来中医基础较好,跟我交流几个月后,已比较有信心应对大多数疾病了,遇见疑难叫我去的时候也少了,除了有重病人,我也只是偶然再到诊所去,有时去了也没见到老太爷,所以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才又再见到他。见到他后,我问:老太爷,你的肩病现在怎么样了?老太爷还没说,方健接过话头说:陈师兄,我早就想给你说我爸的情况了,但几次见到你我又忘记说了,我爸吃了你头次开的药后,开头效果很好,病也松多了,但后来继续吃又效果不明显了,我想叫你再给他看一下。我问老太爷:现在是什么情况?老太爷说:现在痛不严重了,但两肩还是犟,手臂有点酸痛并发麻,麻的感觉不好受。我给他们说:老太爷得病的时间长,看来痰和血瘀比较重,手臂麻说明还需要加去风的药。于是我叫他们在原方汤药里减黄芪、独活,加全蝎、地龙、蜈蚣、僵蚕、三七、水蛭打粉作胶囊,用汤药送服,一次3克,日服三次。我说,这个病得病时间长,要慢慢才能好。 方健照此给老太爷抓药吃,很快就见效了。告诉我说,吃过几付药后就不感觉到麻了,肩犟和酸痛的感觉也在逐渐减轻。于现在已有一个多月了,是不是好了呢,我得再问才知道。 ---------------------------------------
发表于 2010/6/5 23:19
食道中段癌
2009年10月9日,下午上班后,方健打来电话,说:陈师兄,有个癌症病人,是食道癌,要不要去看看。当时,我在方健处临症的时间还不久,这家伙对我还不是很了解,想试我的胆量和技术,之前我并没有治过癌症病人,虽然心里没底,但也想试试。便说:可以呀,去看看吧。 等我下班后,方健用他那个二手车来接我,拉着我就出城而去,同路的还有病人的儿媳妇。我问:病人是在哪儿呀?方健介绍情况说:病人是L县X镇人,住在农村,是个60多岁的老大娘,8月中旬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食道中断癌,医院建议做手术,但病人坚持出院,主治医生对家属说,病人出院后生存期最多三个月。9月中旬经人介绍到我处看病用药,我用我老师(本市十大名中医之一)治食道癌的验方给她治疗,开始效果还不错,几付药后又没效果了,到现在病人仍感觉到很难受,吞咽困难,心慌不眠,我觉得再用我老师的药方可能已经不行了,就看你有什么办法了。我说:你还不错嘛,癌症病人都问到你那儿看病来了。方健嘿嘿道:我用验方治好了他们村里一个妇女的痰饮病,一付药见效。他们那儿的人于是就信任我了,介绍了好些病人来。这个病人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找我拿药的。 开车大约一小时左右,我们到了病人杨大娘的家,一见已经有满屋子的人在等着了,原来,周围的人知道城里的方医生要来,早就来等着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方健默许的,没我壮胆他不会同意让那此病人来的,因为用中医给那么多人集中辨证处方,方健自己没底,如果开西药就没问题,但来看病的人都是冲着吃中药来的,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这样,我也没底,事到如今,也只有做出镇定的样子。我们摆开桌子,不及吃饭,先诊病,四诊后,我口述,方健开方,前后大概开了十二、三张处方。具体有些啥病我已记不清了,只感觉这批病人大约是口苦、胃胁不舒、咳嗽、喉痛的人多,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然后才给杨大娘看病,大娘的面上皮肤干燥,色带些潮红,瞳孔带黄,舌苔黄腻,舌质淡红,脉尺弱,关寸玄细。自述吞咽时咽部与食道中段痛,只能吃点流质,胸口闷,常有心慌,睡眠差,无力。我们诊后,没有马上开药,告诉带我们来的儿媳,第二天到门诊拿药。之后,我们吃过饭就回城了。 回城途中,方健要我说说对该病的看法,我说:病人年老体衰,病的时间又较长了,现在阴阳俱虚,升降不调,上实下虚,毒热痰湿积聚,很难治,不过胃气尚存,心态较好,还是有点转机。 方健问:我原来用我老师的药方为何开始有效而后来就不行了呢?我看过方健开的方子,有水药有丸药, 水药是:旋复花、党参、白术、法夏、鳖甲、牡蛎、蜂房、厚朴、蛇莓、黄药子、黄苓、渐贝、山豆根、桃仁、红花、桔梗、婆罗子。 丸药是:枳壳、干漆、五灵脂、郁金、仙鹤草、火硝、制马钱子、山豆根、蜂房、青果、婆罗子、黄芪、甲珠。 我说:我觉得你开的水药方是不错的,病人今天能有这个状况也可能是由于这个方子,但方子的补益力量不足,党参力微;软坚散结与抗癌解毒力量也略差些。丸药方在此时有些不宜,里面攻坚破结、活血化瘀的药对肿瘤不一定有用,甚至有时会起激变的作用,但幸好此类药在药方中比重还不是很大。 方键问:那这个病我们应该怎样处方呢?我说:我的想法是以旋复花赭石汤打底,俱体怎么开,我要回去思考一下,明天早晨给你方子。 《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旋复代赫石汤方: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代赭石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 食道癌虽不是伤寒,但胃气不降、噫气不除与此病之证一致,二皆有虚,一个是吐下后胃气虚,一个是久病后中气虚。故此病以旋复代赭石汤打底,以顺气机。但癌症为标实标急之症,不除标则正气不复,故还应加上去除痰、滞、瘀、结、毒之品。综合考虑,开方如下:人参15、旋复花15、赭石30、玄参15、牡蛎15、渐贝15、化红12、海昆各30克、射干12、山豆根6克、郁金10、半枝莲30、舌蛇草30、半夏15、麦冬15、麝香1克(分次吞服)。三剂。 ------------- cyzx
终于看到老师诊治肿瘤的案例了,用药如用兵,就看如何排兵布阵了,慢性病、疑难病、内科杂症才是真正考验医生的。老师能将食道癌与旋复代赭石汤证联系起来感觉很妙,这就是异病同治,不知道食道癌患者服用老师的药后情况如何了?
老师在评价方键的方子时说“补益力量不足,软坚散结与抗癌解毒力量也略差些”,看得出来老师的方子软坚散结与抗癌解毒力量强了许多,包含去除痰、滞、瘀、结、毒之品,但补益之药似乎只有人参,不知道补益力量足不足? 另外,老师您为什么说:“丸药方在此时有些不宜,里面攻坚破结、活血化瘀的药对肿瘤不一定有用,甚至有时会起激变的作用”呢?,既然“癌症为标实标急之症",用丸药去攻坚破结、活血化瘀难道不对吗?请予指导 回复 #293 cyzx 的帖子
回复 #294 杏园春晓 的帖子
---
食道中段癌(续)
病人第一剂吃完后(本来嘱病人两日一剂,而病人实际服用四日一剂),睡眠好转,心慌几乎消失,咽喉、食管吞咽食物时几乎不痛了,能吃稍软的大米干饭,因一辈子勤劳惯了,便下地干活,起牛粪三挑,挑到地里,当晚便病情加重,自觉身重、咽喉痛、失眠,但吃了后两付药后,又恢复过来了。病情稳定在吃第一付药后的情况。 10月24日复诊,处方:人参15、旋复花15、赭石30、玄参15、牡蛎15、渐贝15、化红12、海昆各30、射干12、山豆根6克、郁金10、半枝莲50、舌蛇草30、半夏15、麦冬15、竹茹20、柏子仁15、天冬20、栀子6。三剂。西黄丸胶囊(自制)一次三粒,一日二次。 处方在上次的基础上半枝莲加到50,以增强抗癌解毒的力量;另因睡眠还是不太好,有点心烦,所以加了竹茹、柏子仁、天冬和栀子。加西黄丸加强破瘀消结解毒之力,但因病人家庭经济条件差,用量减到最低。 10月30日,电话回访,自述症状基本消失,睡眠好转,面上潮红已不见,中间有一次因洗澡水太凉引起干咳,由方健电告用川贝、渐贝、二冬、银条参、桔梗加冰糖梨子治好。 11月7日,病人乘车亲到诊所看病拿药,自说已感觉跟没病一样,只是近三天睡眠差一点。看舌质淡而胖,苔白而湿,诊断为阳弱气虚,佐以玄离丹调治,一天两次,一次一粒,其余不变, 11月15日复诊,病人自述胃口变差,担心吃药太多,有碍脾胃,嘱水药四天一付,玄离丹一天一次,西黄丸用量不变。 12月6日,自制大黄蛰虫丸成,带与病人,嘱一次一丸,一天两丸。 12月9日,病人复诊,自述两肋胀痛,吃东西后加重,于是停服大黄蛰虫丸、玄离丹,只服水剂和西黄丸。主要原因是意识到病人身体太弱,玄离丹补力较强,接收不了,多余药力会让病人身体变得虚亢,大黄蛰虫丸攻坚破积化瘀之力也强,怕引起癌的激变。 12月26日,自述在家用核桃壳与榆合皮煎水吃,配合我们的药,感觉乳房两侧胀痛减轻,饭量好,每顿能吃两碗米饭,体重增加,只是睡眠还是较差。观其面色润泽,动作和反应轻便,神情愉悦,认为药已大效,治愈有望。水药和西黄丸不变,大黄蛰虫丸一日一粒,分两次吃。此后一段时间用药基本不变,病人病情稳定。 2010年2月8日,病人家属前来拿药,言经济困难,无力再配制西黄丸,并要求用便宜一点的药。于是只开水药,药方为:党参20、赭石20、玄参15、牡蛎30、渐贝15、郁金15、半枝莲30、蛇舌草30、二冬各15、连翘15、甘草10、公英20。 此后,很长时间不见病人及家属来拿药,我问方健是怎么回事,方健说打电话问过了她儿媳妇,也就是最开始积极给老太婆请医看病的那个,她儿媳妇说,老太婆的三个儿子为给老人治病的事扯皮,老人气得病情得发,不愿治了。另一方面,就是愿治,在经济方面几个儿子也没谈好,没谁单独出面拿钱来治。就这样,老太婆治病的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直到5月20日,方健又打电话给我,说杨大娘的儿子打电话来,说老人的病又严重了,呕逆,吃不下饭,吃流质都痛,方健叫我开个方子,病人的儿子要过来拿药,想缓解一下病人的痛苦。这次虽没有见到病人,便癌人现在的情况还是大致可以推测的,因病人经济条件不好,有的药不能开,斟酌再三,开方:生半夏15、生姜30、干姜10、人参10、赭石30(半入煎半吞服)、旋复花20、大枣10个、甘草10克、玄参30、牡蛎30、蔻仁20、半枝莲50。药以扶正、止呕、温中、化痰、降逆为治,兼软坚散结、解毒抗癌。 开过药后,过一天我叫方健打电话问一下,方健打电话给过去,居然是大娘接的电话,说药吃了后要好多了,不呕了,胸口不那么闷胀,喉咙没那么痛了。后来我就没过问了,直到6月2日,我着手写这个医案时,我才又问方健:大娘的情况如何了?方健说,大娘的儿子后来又过来拿了一付药(最近开的那个方子),之后就没来了,他后来曾打过两次电话过去,都没人接,不知现在怎样了。我问:那个方子你药收他多少钱?方健说:就只收了十来块钱一付。我便不再问了,明摆着的事实是病人家属已经放弃治疗了,十来块钱的药也只买了一付,再穷能穷到这个份上吗。搞得我一整天没情绪。 这个癌症算是一个成功的病例吗?严格的说还不能算。只是按出院时医生的断言,病人应该活不过去年11月份。但实际上经过中医治疗,11月份时,病人反而是症状基本消除,生活基本正常的时候。后来终止治疗,就非医者所能改变的了。至现在,超出医院预计病人生存期限两倍的时间后,病人仍在。我认为,如果再继续治疗,还是有希望继续好转的。但我们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 发表于 2010/6/9 22:40
难受的慢性鼻炎
一个认识一年多的朋友,其老婆小莉患慢性鼻炎多年,平时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流涕,发作时便两鼻全塞,张口出气,彻夜不眠。08年还没认识我之前就到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手术,动手术刚开始好一点,几个月就没用了,发作起来仍和原来一样。我们认识后,在她有一次发作时,我给了她一包大药能吃五天的自制鼻炎胶囊,吃了两三天居然就没事了,便把剩下的留作备用,因为没完全好,还不时有鼻塞,便拿出来吃,吃了就会好些。 春节后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有一天我又接到我朋友打来的电话,说:陈哥,晚上有空吗,小莉的鼻炎又发了,我想让你再给她看一下。我说:晚上在家里,你们过来吧。晚上,我们吃过饭不久,他们二人自驾车过来了。我一看,小莉面容很憔悴,坐定后,我一边给小莉切脉,一边问情况。小莉说:这次的鼻炎已发作近一个月了,因离我较远,就没想来打扰我。便在周围的医院和门诊开中药吃。他们对西药已不再相信,认为只是暂时起作用,且副作用大,不能治本。但是吃了好几个中医开的中药都没什么效果,现在已经难以忍受了。发病以来,近一个月没睡一个好觉,由于只能张嘴呼吸,所以,现在口干舌燥,喉咙肿痛,口臭而饮食无味。观舌,只见舌瘦长,舌质略红,舌苔薄白,表面黄而干;脉细玄而数。我认为是风寒夹湿,上犯清窍,郁而化热;又因脾虚胃弱,津不上承,肺失肃降,肝气郁滞,致病久不能愈。虽然舌脉皆有热象,但并非重点。治应宣肺解表、补虚和通窍。处方:麻黄10、桂枝15、干姜10、生姜25、甘草10、附片12、细辛6、桔梗10、百芷15、连翘25、辛夷10。 我没有定多少付药,叫她吃好为止。另外我告诉他们,由于小莉的体质不是很好,病好后,如果不注意,以后还容易复发。他们希望我开一个调理身体的方子。我说:你们两人都很忙,调理身体的药不是几付药可以见效的,要吃较长时间的药,天天煎药是很麻烦的,吃丹丸最好。我自制了一种丹药,叫玄离丹,专为调理体质所设。小莉在病好后吃一段时间,身体巩固了,病就不易再发了。我给了他们100粒玄离丹,叫小莉一日吃三粒。 结果,小莉拿了我的药方后,第二天一早就去拿药,当天吃了一付,晚上睡觉鼻子就通了,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非常高兴的打电话向我汇报,并致以十分的感谢。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见到他们,据小莉说:中间有点轻微的反复,坚持吃了六付药就彻底没事了,接着又继续吃玄离丹,药吃到一半左右,就觉得精神和体力比以前好多了,朋友也说她比以前更健康,面色更红润了。 --------------------------- 发表于 2010/6/10 11:15
春晓老师,您好,知道您不是一名真正的坐诊医生,但是很钦佩您的中医药方面的见解和悟性,希望您能帮帮我。
我今年30岁,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海南,现在住在北京,我曾在15岁时就因为肺脓肿做过手术,现在去年10月开始发高烧和感冒,是结核性脓肿,打了一个多月抗生素都不退烧,最后只好进行插管引流,引流管一直插到现在了,每天还有十几毫升的脓流出。插了管之后,烧降到了37.5,但不咳嗽了,最后的低烧也是在吃了中药后才退的,我有几个问题,不知老师是否能给我点意见 1。 我这是第三次吃结核药了,我的结核菌在痰里和脓里都没查到,是割了一点胸膜查到的,我不知我是不是会有耐药性了,或是我还要不要继续吃结核药(已吃半年),毕竟这药对肝肾影响很大,我吃中药能治好结核吗 2。很多真正的中医都不建议动手术,我觉得我现在插着指头粗的管就跟动了一次手术似地,应该挺伤元气的,老师,您说是管在身体里的危害大还是拔了管危害大呢 3。我跟着我们这的一个中医吃了三个月的药了,他叫陆广莘,上过电视,是中医研究院的带徒专家,挺有名的,吃他药的前两个月好像没啥效果,到第三个月突然的每天的脓从二十几毫升减少到十几毫升了,因为我同时还在练气功,所以也不知道是哪个的效果,您能帮我看看他开的方子对不对路吗: A.竹茹6 半夏6 茯苓15 陈皮10 枳壳6 桔梗6 白芍15 牛膝10 黄芪15 当归10 桂枝10 生薏仁15 仙灵脾10 鹿角霜15 五味子6 灸甘草6 B 黄芪20 当归10 茯苓15 山药15 仙灵脾10 鹿角霜15 炮姜6 麻黄3 熟地20 白芥子6 丛容15 菖蒲6 生牡蛎20 五味子6 乌梅10 甘草10 C 黄芪20 苍术15 防风6 川穹6 白芷6 皂刺10 僵香6 蝉衣6 桔梗6 枳壳6 柴胡10 茵成10 夏枯草10 瓜蒌15 竹茹10 生甘草10 D 黄芪15 升麻6 柴胡10 当归10 白芷6 皂刺10 苍术15 茯苓15 川穹6 香附10 桔梗6 枳壳6 仙灵脾10 鹿角霜15 生地15 麦冬10 灸甘草10 E 柴胡10 夏枯草10 败酱草10 茵成10 牛膝10 桔梗6 枳壳6 赤芍15 生薏仁15 黄芪15 升麻6 生地15 麦冬10 五味子6 乌梅6 生甘草6(最后一次开的) 4。我病了之后一直四肢非常的无力,连着吃了三个月的鹿角霜和仙灵脾也没啥效果,这是为啥呢老师。 谢谢老师! "总之,服用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的时候停止服药(这也是修道者非常渴望的、修行中难得的初步境界),然后服用一大剂四物汤或两盒(瓶)六味地黄丸收敛余阳即可(由于常人饮食不节、性欲不断、起居无常,能够服药达到此等境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使用“重灸法”才有可能实现。服药能够达到以往的症状基本消除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时全身阴邪已经化去,真阳已经恢复,脉象浮,所以用1剂滋阴的药物,来收敛已经恢复的阳气(服药到此境地,必须停药,否则,就会灼伤阴液,反而会出现“阴虚阳盛”的“厥阴”证候);此时脉象转为沉缓有力,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后进行体育锻炼和增强饮食,使元气逐渐恢复,就可以达到体健身轻而无病矣!"http:///forum/viewthread.php?tid=93103&extra=page%3D1对于服药期间会出现的许多“反常”现象的简要说明 先生,上面一段话是我在本论坛的火顺阁版主的转帖里的一段话。我就感觉我这一个月练气功加上吃药,浑身很热,这几天腹部开始热,脑袋胆经的部位也开始觉得疼,您看我之前吃的药是回阳之药吗,最后一次的是不是滋阴的,由于我是上网一个一个看药性的,不懂得组方了之后是不是还是这么回事。 不知我现在的这种症状是不是好现象,可是我的病没见多大好转,尤其是四肢并没有有力起来。 有了解这种情况的前辈们也帮我解答解答吧,多谢了 回复 #322 zcl1456 的帖子
--------------------------------------------
发表于 2010/6/11 23:11
急发性颈痈——岳母娘的再度考验
自岳母娘自上次得了甲流被我治好后,我便告诉她,得病后要早点告诉我,莫乱吃药。但我这个岳母对我始终有点客气,怕给我添麻烦。但唯如此,最后却给我增加了更多的麻烦。
这次岳母娘的病我们也是一星期后才知道的,是岳父看岳母自个折腾,怕出问题了才不得已打电话给我们。等我们下去一看,岳母的病已不是一般的小问题了。据说,得病以来,岳母自行找医,中药西药皆吃,打针输液也搞,最后,社区诊所、两家个体诊所及区中医院的态度是,不必在我们这儿打针吃药了,还是到附属医院去吧,检查清楚了,该开刀就开刀,早做早好。
说了这么多,岳母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呢?医生们说是甲状腺肿大,开始程度如何我不知道,只知道岳母说越医越重,现在已是进入急性发作阶段,吞口水都难,左颈下肿起一大块,软软的但中有一个一个的结节,岳母说颈子、喉咙火辣辣的痛,牵址耳心也痛,肩颈犟,已有两三天睡不着觉了。我看了下舌象,舌质淡紫,苔黄腻水湿,面色差,带黄色,一时很难确定如何下药。但当我一搭上岳母的腕脉时,我心里就清楚了一些。岳母的脉浮、紧而数。首先应有表症;我又问她有汗无汗,怕不怕冷。她说有汗,也有点怕冷。伤寒,已发汗,本应脉浮缓,现仍浮紧而数,显然是外表伤寒未解而内里兼有实热之象。在内之热势如何,现在因被寒束,特征不明显。当先解表,再图后治。处方:桂枝15、葛根30、生姜30、大枣4个、白芍15、甘草10、柴胡12,两剂。乃是桂枝加葛根汤加柴胡,生姜加量是因为舌上反映湿重,加柴胡是因为有耳心痛,怀疑邪有入少阳。药开好后,叫舅子马上去买,当晚煎服。并说:这个药不能长吃,第一剂药吃完后,我问过同意后再吃第二剂。时间:5月27日晚。
第二天上班前,我打电话问服药后情况,岳母接到电话就高兴的说:昨晚吃药后就想睡,今天早上有点不想起来,除颈下有点痛外,其他都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早上吃了两碗饭(几天来没怎么吃饭)。并问:现在已吃了两次,剩下的药不多了,还煮不煮第二付药。我当时没见人,也拿不准表解没有,心想再吃两次应该没问题,反正我们晚上还要过去开下一步吃的药。便说:可以煮第二付药,再吃两次看。说了后,心里总觉不踏实,但又不好马上收回。果然,在中午两点过后,就接到岳母的电话,说喉咙又开始痛了,仍是火辣辣的,牵址耳心痛,太阳穴也痛了。我赶紧说:药先别吃了,我们晚上下班后就过来。
晚上下班到岳母家,岳母躺在床上,岳父脸色不太好,似乎对我又似乎对大家说:我说早点去检查,知道清楚点,也好想办法。这种病拖不得的,严重了要封喉的哟。搞得我很尴尬,便说:这病是寒包火,要分两步走,现在寒去了,热毒发作出来了,是正常的,不是加重了,继续吃中药会好的。岳父并不理解,说:到大医院检查,至少还知道是啥病,出了问题还可抢救。都是你妈犟,叫她去医院,她就是不去。我无赖只得说:这样吧,我再开一付药,如果明天还没好转,你们把妈妈送到医专(附属医院的俗称)去我也不反对。再诊时,见岳母舌苔黄厚水滑,脉实数,便以三仁汤合银翘散化裁加减:乌梅30、白芍15、黄连5、苡仁30、蔻仁10、杏仁10、滑石20、厚朴15、银花15、连翘20、芦根15、砂仁10、桔梗10、牛蒡子20、甘草6。加乌梅是为柔肝敛火,加白芍解痉止痛,加黄连清热燥湿。这只是为方便初学者而作的机械的解释,实际的作用是很难说清楚的,我在用药时也不是在分析清楚每样药的用途后再开药,往往是思维分析与直觉相接合的。这次已是背水一战,无效的后果,可能就是岳母住院开刀,身体承受摧残,再留下一些后遗症。然后,岳母一家不再信任我的医术。 结果,我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岳母吃药后的效果又是出人意料的好,第二天早上又好了一大半,不怎么痛了,我叫她继续吃。岳父也没再说什么了,中午,舅子又去照方抓了两付药。这样安然过了三天,正当我认为岳母的病会这样一直到好的时候,6月1日,岳母又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从昨天开始,颈子和喉咙又开始痛了,本认为只痛会儿,继续吃药就会好,结果今天不但没好,还更痛了。我问颈下的肿消了没有。她说没怎么消,里面的硬节稍按即痛,又扯倒耳心痛了。 我知道事情不简单,这个颈下肿,现代医学叫早状腺肿大或淋巴肿大,因没有去医院检查,不知是早状腺还是淋巴。中医叫痈疽,右为疽,左为痈,是痰湿热毒瘀的集合。结合细菌学来说,它是病原菌的后方和堡垒,不解决它,岳母的病就会再反复发作。我很怀疑这是岳母去年得甲流后留下的后遗症,因为当时岳母在我家治疗时,由于急着回去,并没有断根就回去了,让病菌潜伏了下来,势力慢慢增强后,在人体受外邪而正虚之时激发,这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外感引伏邪吧!甲流本是温病,故此病的表现一直是毒热很盛。 依然是当晚下班后到岳母娘家,觉得症状与我的推测基本相符,便用三仁汤与仙方活命饮合方加减:白芍15、苡仁30、蔻仁10、杏仁10、厚朴10、防风10、川贝10(打粉吞服)、当归12、皂角刺15、甲珠10(打粉吞服)、乳香15、没药15、天花粉10、银花15、连翘20、陈皮10、石膏30、滑石15、桔梗10、半夏10。三仁汤和仙方活命饮的作用大家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在二方之外加了石膏30克加强清火之力,加桔梗10克引药入病位。开的是三付,但去抓药时,发现甲珠和川贝已被抄成了天价,最后决定只抓两付,两付吃后如需要再去买。 这个药岳母吃下去后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吃后即不痛了,痈肿在慢慢变小变少,除6月3日有个短时间的反复外,其余时间都很好。6月4日晚打电话再问时,岳母说两付药刚吃完(吃得太节省了,可能是听我说药较贵的原因吧)。已不痛了,吃得下,睡得好,感觉基本好了,说周围知道的人都觉得很惊奇。我问肿消了吗?岳母说消了大半,尤其是原来一按就痛的硬结节小多了。我想,这下子可能再不会反复了。便说:再继续照方抓药吃下去,直到好完为止。 不料后来的情况却并非一帆风顺,6月1日开的两剂药至6月5日吃完,左颈下的浮肿消失,结节变小,但按着还痛。每天还会偶然发痛,人不是很清爽。分咐再捡两剂,并把每剂药中金银花重量加到30克。吃药后人感觉舒服了很多,但结节仍未消尽,只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颈下有点发痛,其余时候不再发痛。我清楚,这个结节不是那么容易消的,但又抽不出时间过去,只得叫岳母继续照原方吃着。结果,在6月12日上午接到岳母的电话,说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比往天更痛一点,而且传到右颈也开始痛了。我便叫她继续吃药,下午下班后就过去(本周双休日继续上班,下周一至三双休日与端午节连休)。 这次过去,看到岳母的精神还行,脉象趋缓,但还是有点玄数;舌质淡,苔白厚而不湿,自述吃东西比以前有味但胃口还是不大。颈下有一点小的浮肿。知体内热已去而玩毒仍在,与痰相结,难解难去。因没有及时换方,气分之热消以后,前方所用之石膏对胃气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当用攻坚散结,化毒祛痰,扶正去邪而治;且久病必有气滞血瘀,故应兼用理气活血化瘀之品。开方:银花30、连翘15、芦根20、牛蒡子15、枳实10、白芍15、桔梗10、甘草10、陈皮15、人参10、半夏10、皂剌10、白蒺藜15、乳香10、没药10、玄参15、牡蛎30、海藻30、昆布30、苡仁30、蔻仁20、丹参15。三剂。究竟结果如何,大家试目以待。岳母之病到此已成了现在进行式。能否如我之预期呢?我也很想知道! 昨晚因要赶做药丸,所以在做过后才开始写这篇文章,写完后时间已很晚,所以才今天一早贴出来。没办法,岳母的一个阿姨朋友试吃十多粒药丸后,多年的胃病基本没问题了,于是还要60粒,并已先付钱,今天就要来取,说要寄给一个亲戚。方健处已没存货了,也急着要。我挺累的,但这是自找的。 今天是端午节假日的第一天,早上起来已是8点半,给岳母打个电话,问下情况。本想得到好的消息,但岳母的话却让我出乎意外,因为她说她正在附属中医院门诊等待检查,说昨晚上痛了很久,今早起来颈下又肿了起来,岳父直嚷,一定要她去医院检查。在附属中医院我老师坐诊的那个科挂了个第四十几号。现在还在那儿等,估计要10点过后才能排上。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我开的方药未对症,他们对我不再信任,这也不怪他们。我说:你的病情发生了变化,要去检查也可以,但也该给我说一下呀。岳母说:我们想检查拿出结果后再来找你拿药吃。我一想,他们在那儿不知要等多久,这个还不是问题,问题是怕他们听信了医生话,作些没必要的检查或治疗。于是对岳母说,你在那儿等一下,我给我老师打个电话,看他有空没有,我让他给你检查。于是我打电话给老师,他说在院内科研室,听我说了情况后,叫我带人过去。
我和老婆打车去接了岳母(岳父等得不耐,自去转街去了),到了老师那儿,老师就教研室的工具和设备给岳母作了认真检查,认为是早状腺的问题,建议到附一院核医学科去作个检查。我私下问老师,有没有可能是恶性的,老师比较肯定的说不是,如果是恶性的话,肿得更快,而且开始阶段不会痛。嘿嘿,我把这个记下了。不过这个核医学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在附医一院门诊(西医)拥挤的人海中,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坐诊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医生,副主任医师,大致给岳母看了下,就说需要验个血,开了个验血单,划价两百元,我心里感叹了下,这个验血也涨到这个价了哇。老婆关怀心切,便问医生,这病好治吗?要吃些什么药才好?医生说,有长期吃的,有一次性吃的,长期吃的药要吃一年到一年半,一次性吃的只吃一次就行了。我一想,如果这样,谁还会选长期吃的呢?正想着,老婆已先问道:一次性解决当然最好了,但有什么副作用没有?会不会有后遗症?会不会复发?如果都不会的话,那么大家都应该选一次性的。医生从容的说:没啥副作用,没有后遗症?决不会复发?也有些不选一次性服药,主要是一次性交费贵了点,但比起长期吃药其实要便宜,只是有的人不愿一次付出而已。我问医生:那个一次性服的药是什么药呀。医生说:就是131碘。边说边随手在桌上拿了一张介绍给我。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没再说什么,便带着岳母去抽血室化验。医生抽血后说要下午3点钟才能拿结果。 从抽血室出来,我们边走边讨论,岳母首先不接受吃一年和一年半药的治疗方法,但对一次性的131碘治疗方法认为可以,虽然钱多一点,但只要治好病,也不是什么问题。我给岳母说,131碘治疗我知道一些,属于损伤性治疗,治愈率没问题,但却把甲状腺彻底破坏了,造成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就是甲减,需要永久服用补充甲状腺素的药。岳母突然想起岳父的妹妹得过甲状腺病,何不问问。于是马上打电话过去。小姑妈的一席话让她彻底打消了念头,姑妈说她就是后悔用了131碘治疗,治疗后浑身无力,没有精神,下肢浮肿,干啥子都没兴趣,不能断药,断了药更严重。 我和岳母说,其实用中医治疗甲状腺肿大是完全可以的,前面十多天你不是消肿了吗?吃药时病有反复也是正常的,我再重新给你开药你再试试吧。幸好岳母对我还有点信任,因中午要去赴一个朋友的宴会,现时间已是11点过了,便站着给岳母把了下脉,觉得脉已不数,也不那么弦了。舌苔白腻,脸色有点青黄。我似乎明白了上次开的药错在哪儿了。上次开药时,岳母已说胃口差了些,显然已经凉到了胃气,只因我认为其颈部结节未消,想一鼓作气攻下来,犯了过激的错误,大量的清热解毒和攻坚破积的药显然让岳母的中气更伤,气机不和。正衰而邪伏,矫枉过正了。于是,到药店买了一袋小柴胡颗粒冲剂,对岳母说,你回去就只吃这个冲剂,一次两包,我晚上再另给你开药拿过来。 中午参加过朋友的午宴后,赶到方健诊所处理了一个鼻咽转淋巴癌的病人,便思索怎样给岳母开方。甲状腺在中医辨证中属少阳经范畴,现病现迁延,病不在太阳,阳明症亦不显,显然也未入三阴,多半应该是少阳之证,虽未有口苦、胁痛、寒热往来等少阳证的典型症状,但好象听岳母说呕了两次没呕出来,加之病位在少阳经。伤寒有曰:少阳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于是决定用小柴胡汤,而且开以原方,不用加减。即柴胡24、黄苓10、人参10、半夏(生)10、生姜15、大枣6个、甘草6。在方健处抓了两付,回家亲自按仲景法煎药,得药汁刚好装满一个空矿泉水瓶。正煎药中,舅子打电话来了,说他去拿到了岳母的验血结果,其中只有去甲状腺素异常,比参考值偏低。原来不是甲亢,而是可能性甲减,真是出乎意料。 晚饭前我和老婆至岳母家,见岳母的精神不错,我问她吃了小柴胡颗粒了没有,她说按我说的一次两包,吃过两次了,第二次刚才吃过。我问现在感觉怎样了,她说吃过药后气往下顺,打了几个屁,就不怎么痛了,颈子上的肿也消了大半。我一看确是不怎么肿了,脸色已不象上午那么青黄,基本正常了。岳父似乎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脸色平和多了。我把药拿给了岳母,告诉了药的煎法。晚饭后我们没有稍歇便赶了出来,因为方健诊所又来了一个刚从上海赶来的病人。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于6月14日晚) 急发性颈痈——岳母娘的再度考验(续三) 在后来的几天内,我仅让岳母吃小柴胡汤观察治疗,岳母的病情比较稳定,偶尔有一两次发痛,但总不见完全好。16日一天有应酬,就没有打电话,到17日早上打电话询问,岳母说自昨天开始颈下的痛又发作了,且肿又起来了一点,自己用雄黄酒擦后会好一点,今早上起来发现颈下的肿大了一些、也硬了一些,并传到了右边,痛的时间变长。我问胃口和精神如何,回答说还可以。我没有时间过去,便吩咐她继续吃小柴胡汤,我晚上再带药过去。 于是,我在上午请了一会儿假去医药公司,购了一料药,在公司旁的中药粉碎加工处打成粉未,药方是:牡蛎500、黄芪200、三棱100、莪术100、朱血竭50、乳香50、没药50、龙胆草100、玄参150、浙贝母100。这是张锡纯所创的“消瘰丸”原方。张氏曰: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芪、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且贝母之性,善于疗郁结利痰涎,兼主恶疮。玄参之性,《名医别录》谓其散颈下核,《开宝本草》谓其主鼠,二药皆善消瘰可知。我之所以在前两天没用此药是因为当时岳母的病因用药有误,体气虚弱,寒热不调,所以先用小柴胡汤调理后,再用消瘰丸以治。 我和老婆二人于中午将药末用蜂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约9克,由于时间紧,只完成一半,制得100余丸,用药袋装上100个药丸带着去上班。下午下班后,就赶到了岳母家。岳母买的小柴胡汤还有一剂没煎,我叫他继续将它煎好吃完。消瘰丸则用海带洗净切丝,煎汤送下,一日三丸。 这次吃药的效果是很明显的,18日早上我打电话问情况,岳母的病已大为好转,疼痛已不明显,颈下的肿变软并消了很多。今天(19日)早上,我再问,岳母告诉我昨天一天都没有痛,平时最容易痛的是早上,但今早也没有痛,肿已基本消了,只用力按时,有个地方还有一点轻微的痛。 看来,张锡纯的消瘰丸还真是对了症,依此看来,可能不用吃完我带去的100粒药丸,岳母的病会全好。我把剩下的药制成丸子,再得100多丸,以备后用。五天前接治了一个颈淋巴癌患者,可能会有用的机会。 岳母的再考验看来又通过了。 回复 #339 阿兰若 的帖子
cyzx
原帖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6/13 08:19 发表
。。。开方:银花30、连翘15、芦根20、牛蒡子15、枳实10、白芍15、桔梗10、甘草10、陈皮15、人参10、半夏10、皂剌10、白蒺藜15、乳香10、没药10、玄参15、牡蛎30、海藻30、昆布30、苡仁30、蔻仁20、丹参15。三剂。究竟结果如何,大家试目以待 希望老师能有方解,这样印象更深刻。
回复 #343 cyzx 的帖子
--------------------------------------
发表于 2010/6/19 09:18
治疗忧郁症
5月的一天,我爸爸打来电话说:小平呀(我名中有一平字),你二爹(堂叔)从广东打工回来了,得了精神忧郁症,你看能不能给他治一下。我吃惊道:二爹得了忧郁症?你怎么确定的?爸爸说:他跟你弟弟原来的样子差不多(我一个弟弟原来曾得忧郁症,拖累家人两三年,后来基本好了),听说去年就有点不对头了,不与人说话,爱莫明其妙的发火,最近无故打了厂长,家头的人才把他带了回来。我一听,好家伙,治这病我可没把握,便推说:这种病不是一两天得来的,治疗不容易,我没啥把握,你叫他家里人在当地给看中医吧。 回过电话后,我的心情却一时平静不下来。我这二爹虽是我的堂叔,但实际年龄却比我小一岁,是小时一起长大,一起玩的伙伴。他学习不太好,只读了小学就没读了。我十一岁随我爸离开农村到镇上读初中后,就很少见到他了。但儿时的感情是最难磨灭的,每次回老家去,我们都要一起摆很久的龙门阵。他对外不善言谈,显得木讷,但却很会讲故事,和我们几个一起长大的伙伴耍得很好,说起话来一点没问题。这次他得了这个病,难道我真能袖手不管么?忧郁症这个病我没治过,但知道是个难症,周润发得了这病,也好几年才恢复过来。我不插手,二爹的病不知能找谁治,严重了多半要进精神病院,从那儿出来的人虽然精神安静了,但大都给掉了魂似的,没有神了,人也废了。我想来想去,终就放心不下,好歹也要用中医试试,于是,给爸爸回电话说:我想了下,还是给二爹看看,你有空带他过来吧,不过要叫他家里人陪着一起来,我好叫他们知道怎样熬药。我爸说:没问题,他媳妇和娃儿都回来了的,可以陪着来。 5月14日上午,我爸和二爹乘车来了,同来的还有二爹的儿子小雨。小雨已满十七岁,已然辍学打工两年了,和他爹在一个厂子。知道他们来了,我提前下班赶回家,在家门口碰到他们,我和他们招呼,二爹看见我木木的,眼睛无神的直视着我,想要打招呼或回应我,但我明显觉得他力不从心,嘴唇嗫嗫的动了几下,才说了声:小平。声音很小。我哪能计较,连忙招呼进屋。 余话休说,重要的是诊病。二爹基本不能表达,只有问小雨,其余就是望闻切了。二爹人已很瘦,据小雨说最近几个月来都吃得很少,脸色暗而有晦色,有些潮红;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大便偏干。思索片刻,感觉应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赭石代铅丹,也不加减,就开了原方(剂量稍变):柴胡18、龙骨30、黄芩10、 生姜15、赭石30(半入煎剂半吞服)、人参10、 桂枝10、茯苓10、生半夏10、 大黄6 (后下) 、牡蛎30 、大枣(擘)6枚。 开好方后,我亲自到方健诊所去抓了五付。回来对小雨交待了煎药方法,并对他们说五付药吃完后再来一趟,开下一步的药。爸爸和二爹父子吃过午饭后就回去了。我两天后打电话给爸爸问情况,爸爸正在二爹家,与他们一家人商量选地修房子的事,因为二爹家的土房子因他们出去打工的时间长了,已坏得不能住人了。爸爸说二爹已好得多了,吃饭和睡觉都有好转,可以简单交流了。后来,二爹也一直没有再来。6月2日我又打了个电话去问,爸爸说二爹一家人正在忙备料修房,没有时间再到我这儿来,二爹几付药吃完后,给别人的感觉是已基本正常了。我听了没再说什么,知道农村人得病,不算严重是不会吃药的,即使吃药,差不多了就不吃了。我心里知道,二爹的病若不巩固,还是有可能再犯的。 ---------------------------------------- 发表于 2010/6/25 10:51
热因热用,异病同冶
这是两个异病同治的医案,但不是我接治的,是方健治的。方健这段时间几乎不卖西药了,西药柜里的药稀拉拉的,没几个品种。但门诊量却上升了不少,大多量是来看中医的。最近换了个“帕萨特”新车,却没有买电脑,所以我写在论坛上的这些东西他并不能看见。其人较懒,我叫他写点病例出来,我给他贴到民间中医网上交流下,他说不想写,我说写医案也是一个整理思维,反刍学习内容的方法,又给他看了我打印给他的我写的医案后,便试着写了下面的这个医案,没有标题,标题是我起的。其内容如下:
应陈师兄之邀,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异病同治的病例,所谓异病同治就是不一样的病,中医用同一个方药治疗的方法。这两个异病者,一个是咽喉疼痛,一个是牙龈肿痛。 案一:患者女,46岁,病人自述咽喉疼痛并牵扯右耳,病人之前无外感与外伤感染,扁桃肿。其脉紧,舌质淡,苔薄黄。处方如下:附子30克(先煎)、砂仁15克、龟板10克、黄柏12克工、甘草10克、枣皮15克、乌梅20克。隔天后电话随访,两剂汤药后痊愈。 案二:患者男,61岁,病人自述牙龈肿痛,检查后见病人左右两侧牙根部红肿,无化脓,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病人脉弦,脉脊硬,舌苔溥黄,处方如下:附子30克(先煎)、砂仁15克、龟板10克、黄柏12克、甘草10克、姜半夏15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隔天后电话随访,两剂汤药后痊愈。 读者或许要问,以上两例皆是红肿热痛,乃是热症,理应用清热解毒之药,为何却用大热之药如附子?在这里我 想说明的是,以上两例病人之热象并不是实热,也不能简单的归为虚热,在我看来都是相火不位。内经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即是人体内元气的应用状态,元气统之于肝。肝属木,主风,风者即气也。肝气循行全身,至病人某一病位时,气受阻碍离经而泄或郁而化火,盗泄之气久不归经亦在体内化热,肝郁化火和肝气离经化热的现象,即是中医所说的相火不位。用附子是因为附子沉雄有力,性走而不守,可入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与砂仁、龟板、黄柏、甘草组合,即为潜阳封髓丹,功可纳气归肾,引火归经。咽喉疼痛的女患者加枣皮、乌梅以敛肺生津、养阴清热,而消肿痛。牙龈肿痛患者加半夏、陈皮、厚朴是因本病多肇因于脾胃湿热,用之以除湿清热降浊,去病之源以治。 以上观点多数来自于陈师兄。并结合了我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理论上我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总结和探讨,而在实践上我用这个思路诊病和治病,有时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发表于 2010/6/28 17:40
经方的威力 我老婆的密友小清,年龄约30岁不到,前几个月闹离婚,曾闹到在外租房独居,但最后因舍不得女儿等原因终于没离成,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在其时,我老婆是他们的调停人,也是她的倾诉人,基本上是热线联系。在她与老公一家复合大约一周之后的下午,老婆打电话对我说:小清说她最近身体不好,晚上失眠,已吃了十多天的安眠药帮助睡眠,但又想到安眠药的副作用大,怕造成依赖,不敢吃了。近三天晚上没有吃,就几乎整夜不能入睡。我给她说叫找你看看,开点药吃,她说下班后就过来,你下班后不要走别的地方去了,我们一起去到外面吃饭,饭后你给她看病开药。 吃过晚饭回到我家里,我开始认真给她看病,因为是老婆的密友,所以不能马虎。小清的脸色已不像往日那么光彩照人,有点苍白、有点青、有点红晕,眼中略带疲意,脉玄而缓,舌质淡,苔薄白。自述疲倦乏力,饮食无味,有时腹病、有时想呕,有时耳鸣,心情淡漠,大便偏稀等。她说的这些大部分是我问出来的,她只觉有很多不舒服,但不知道如何说。我分析,此病不是太阳表症,也不是阳明热症,也没有少阴和逆阴寒症和虚症。结合其最近遇到的家庭问题,判断是情志不良引起的肝胃不和、少阳不枢、心脾两虚。开方: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3克、天花粉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甘草6克。这是仲景伤寒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与伤寒条文上本方的主治“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相差很大,但少阳不枢、升降失调、寒热不和的病机是相同的。 方子对不对,结果来检验。小清回去后,第二天中午去抓药,晚上吃过晚饭后立即开始煎药,之后吃了一次,吃药后不久即感觉很轻松舒适,在接近9点钟时,感觉一股强烈的睡意袭来,电视也看不下去了,立即上床睡了,当晚睡得十分甜畅,差点睡过头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后,好多天以来的疲意全消,身体绵软舒适不想起来。上班后就立即兴奋的打电话给我老婆报告情况。上面的内容就是她向我老婆叙述的。继续将三剂药吃完后,身体转入完全正常,没有反覆。此例可证经方的威力,药入即效,一剂可愈,后两剂药可吃可不吃。----------------------------------- 发表于 2010/7/1 16:38
女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巧克力囊肿有何见解
回复 #398 stebzwh 的帖子
------------------------------------------
发表于 2010/7/2 16:19
又遇高血压
蒲某是我市一家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总,在一次一起吃饭时话题谈到了养生,蒲总说当一个企业老总其实很苦,应酬多、思想压力大、饮食休息没有节制等,说这几天高血压又发作了,舒张压110—120,收缩压170—180,饮食睡觉很不好,心情比较焦燥。我讲了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防治原则,蒲总深为认同,饭后喝茶时间,便要求我给他诊断开方,我即已多嘴,也不便推辞,便同意了。其人四十余岁、中等个子,体形圆而偏胖,头顶已谢了一半,颜中带红,脉弦数而微涩,舌质淡红,苔黄而厚腻。断为湿热阻中焦,升降不调,兼有痰血瘀滞。处方:柴胡25、黄苓10、人参10、半夏10、生姜15、大枣4个、甘草6、陈皮10、茯苓15、泽泻20、葛根30(先煎)、川芎15。一日一剂,水煎服。另处方蜈蚣20、全蝎50、地龙50、僵蚕50。打粉作胶囊吞服,一日3克。 一周后,再接到蒲总电话,问我是否有空,中午一起吃饭,想再找我看看病。我答应了。中午是在一家茶吧吃的饭。我问蒲总高血压的情况怎样了?蒲总说:吃了你的药,效果很好,高血压已经没有了,现在的血压是舒张压70左右,收缩压120左右,很正常,也很稳定,没有再升上去。但昨前天应酬客人,喝酒较多,现在人不舒服,右上腹和肋部胀痛,饮食不佳。我看过舌苔和把脉后,开了大柴胡汤两剂。两天后回访,说非常感谢,已经完全没事了。 之后某一天,蒲总专程请我到他公司,给他母亲和三个姐妹及公司的总工诊断开方。一个妹妹是肾炎,因正在吃激素,脉象和正常人一样,没开药,叫吃三豆汤保养,等停了激素再说;母亲是和一个姐姐都是咳累,另一个姐姐是全身骚痒,总工是糠尿病。处方内容记不完整了。十余天后,蒲总又约我,问了下情况。他说母亲和其中一个姐的咳累病有很大好转,现还在继续吃我开的药,另一个姐姐的骚痒病基本好了,只手脚上还有一点痒。总工的情况不知道,因为没有问他。他这次找我是要我看看他另外的病,他右下臀部胀,尾骨上部胀痛,大便不正常,一天有4至5次。看来,他想让我把他的病一个一个的治清楚呀,下一次找我,可能是要治秃顶了! -------------------------------------------------
发表于 2010/7/4 13:41
头痛只是一包药
前天下午,女儿从学校打电话过来,声含哭音说:爸爸,我的头痛,已经有两天晚上都没有好好睡觉了。我没有时间去看她,所以也没好的办法,就给她说了个小办法,叫她揉自己的手和脚的大拇指,每个揉5分钟。过一段时间后,实有点放心不下,便打电话叫她在学校上班的干姨妈第二天上班时买一包“防风通圣丸”带给她。为啥用防风通圣丸呢?因为没看到人,只能猜大概,听她的表述,感觉不是风寒感冒,应是燥气上浮,里气不和。防风通圣丸解表又通里,清热解毒。想应对症,所谓“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么!谁知昨天下午要放学的时候,女儿又打电话来了,说:爸爸,我还是回来吧。我问:昨了,吃了姨妈带给你的药了么?她说:吃了两次了,没有什么效果,还是一样的痛,心里烦得很,怕今晚上还是睡不着,你给我们班主任说一下,让我回来吧。想来也没有别的办法,马上要期未考试了,学习紧张,不很快治好也不行,我便同意了让她回来。女儿不会去找校医,因为心里认定还是回家找老爸可靠。 女儿回家后,我起眼一看,不象有病的样子,除切脉感觉有点弦有点浮外,其他基本正常。我问她精神和饮食如何,她说吃饭不是很好,精神没什么回题,没感觉到疲倦和不振。我想了一番,解表么?好象没有表症,虽脉有点浮,但解表好象不当症;清热么?热象不确,即使有点热象,也是内气外越引起的功能性发热,不是实热,不能轻言清热。理气么?好象有点道理,气顺了,自然头不痛了,但最后还是否定了,气不顺不是主因。我最后认为主因应该是燥气上浮,燥气上浮的外因是这几天本地天气突然变热;内因则是身体协调不及或内有伏气。这些不一定是真象,但也是合理的推测。于我给了女儿一包自制的潜阳封髓丹,其组方是:黄柏、砂仁、甘草、附子、龟板,起真火而敛浮火,纳上浮之燥气归原。水蜜丸,一包9克,本是两次的药量,我叫她一次吃完,女儿听话的马上拿去吃了,自回房间休息。一小时左右叫她出来吃晚,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多了,不怎么痛了。女儿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6点钟不到就起床,收拾好后要赶到学校去,匆忙中,问她好了没有?还需要吃药么?回曰:已经好了,不用了。 多日的头痛,真正治疗时,只不过用了一包药
----------------------------------
发表于 2010/7/14 12:33
回复 #429 桐柏 的帖子
发表于 2010/7/16 22:49
战胜癌痛
一天,在方健诊所,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拿了个药方来找方健抓药,我在旁边看了下药方,吓了我一跳,其上是黄连100克、黄苓120克、大黄60克……,而且是一付水药的量。等那女子拿药走后,我对方健说:刚才那女子那个方子你看见了吗,什么病要用这样的方子呢?我实在想不出,这方子有问题。方健说:我也是很奇怪。 第二天下午,接到方健的电话:陈师兄,下班后有空么?红星小区有个癌症病人,如果你有空,我们去看看。我说可以去。下班后我到方健诊所,方健见到我说:你猜癌症病人是谁?就是昨天你觉得抓药有问题的那个女人的父亲。我说:莫不是吃那个药加重了病情吧?一边说着,一边上了当时方健的那个二手车,几分钟后即到了病人家。病人家在底楼,走到门口即听到里面传出的呻吟声,门没关,但有门帘遮着,揭开门帘,看见正对门有一间床,床边是茶几和沙发。病人坐在床边,似摇似坠,满脸痛苦:身后床上还坐着一个妇女,背靠着墙,双手扶着病人的腰,并让病人靠在她的腿膝之间,不时调整着姿势,以让病人舒适一点。 我们一到,边诊脉,边问病况,综合的情况是:病人因左髋部疼痛到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肺癌转移骨癌,住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改善,疼痛加重,需用吗啡和杜冷丁止痛。因病人女儿和女婿与肿瘤科主任是朋友,所以该主任毫不保留地对他们说:你们父亲的癌症已经转移,动手术也没必要了,医院目前对此类病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你们让他住院也是白花钱,不如出院回家,好吃好喝对待他,尽量让他多维持一些时间吧。女儿问她父亲还能管多久,有没有办法止痛。主任说,你父亲的这种癌痛目前除用止痛药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情况,出院后,生存时间最多应该不会超过三个月。出院后,用了一些中医中药调理,没效,癌痛持续,因不能开到杜冷丁,故一般用吗啡止痛,现在出院已有半个多月了。前天,听人介绍找了一个老中医看病,开了个方子,就是在方健处拿药的那个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方子,药煎好后吃了两次即感到无比难受,憋闷不舒,疼痛加重。目前,自觉左髋关节疼痛,不能趟下,只能坐,而且只能右臀作力,坐不稳,必须有人在后面扶着,疼痛终日,无片刻安宁,并又阵阵发着,发着时牵扯睾丸,痛不可耐,生不如死,吃吗啡止痛后,可管1小时左右,过后依然如故。整日不能眠,只疲倦后靠着迷糊一会儿,不久又会被阵痛惊醒。扶着他的是他已离婚的妻子,被女儿求来照顾他,长时间以她为主,这样撑着扶着他,现已感到筋疲力尽,耐心将失。病人脉浮弦,重按无力,舌苔黄腻,脸色蜡黄,身热有汗,问之大便正常,饭量尚可。病人在我们诊断时说:医生,我知道我的病不好医,你们有让我吃了就解决了的药没有,我简直熬不住了。我宽慰道:不着急,我们尽量想办法止住你的痛,只要你配合,你的病还是有希望的。诊断过后,我和方健起身告辞,吩咐他女儿明天一早到方健诊所拿药。日期:2009年10月14日晚。 战胜癌痛(续) 出来后,方健问我:陈师兄,这个病人的痛有没有办法止住?病人的癌症还可不可以治好。我说:我没把握,只有试试,看病人岁数不大,胃气未败,还是有一点治好的希望,疼痛是内寒和瘀阻引起的,用中药的也有一些办法。方健问:有什么办法。我说:这个病要用乌头煎,你先把准备好30克乌头,制法是把乌头打碎后浸泡一小时,再用三杯水(600克)煮取一杯,去乌头,加入蜂密400克,煎去水分即可备用。至于药方,我考虑一下,明天一早给你。方健说:乌头我平时没用过,我马上打电话叫人准备好,明天一早去拿。 回家后,我对病人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思考,病人在医专诊断为肺癌转移骨癌,但没有一点肺部的病征,现当急则治标,先治骨癌。此病在中医属骨痹和骨瘤的范畴,病之起当是先有内虚而后邪入。病人是个汽车司机,久坐伤骨,若再加生活不节制检点。内则肾髓空虚,外则风寒暑湿相侵,即可为此病之因。本有寒有虚,标有湿有热有毒,再遇前医以大寒之药进之,而至湿毒热未去而虚寒更甚。此时之治当祛寒补虚、温中化湿、敛气归肾、解毒抗癌。处方:附片30(先煎)、肉桂10克(后下)、吴萸10克,砂仁20克、龟板10克(先煎)、黄柏10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白术12克、党参20克、生姜10克、干姜10克、半枝莲、仙鹤草、海昆、夏枯草、牡蛎各30克。二剂, 第二天(16日)一早我把方子交给方健,方健已把乌头买回,正打算制乌头煎。病人服药后,当晚出了一身大汗,觉得一身轻松,疼痛有所减轻,但不明显。我问病人,身上是否有感觉有冷的地方?病人说:医生,你一说呀还真提醒了我,我就是感觉左面痛的地方有股冷气真往骨头里钻,被子捂得再多也是一样。我叫方健去买了一盒炙条,晚上到病人家,为病人炙关元穴和肾经之太溪、照海穴,病人大感舒服。17日,方健打电话告诉我说病人的疼痛已然大减,只是睾丸疼痛却变得明显了。我叫方健在原方中加入山茱萸30克、川楝20克、柚核20克。并另用麝香、乳香、没药、牛黄、全虫、蜈蚣、甲珠、豹骨粉碎为未,制成胶囊,每日送服18粒。 10月19日晚上门诊视,病人告知,疼痛减轻,已无大碍。疼痛发作由原来的频频发作而延至4小时左右发作一次,而且比原来轻很多,可能忍受,吗啡在吃我的药后即停了。饭量有所增加,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躺下了,虽然只能躺右面;同时,可自行起坐15分钟已而不用人扶,这让照顾他的前妻终于解放出来了。每天可睡几个小时,但有个问题是晚上睡不着,要我想办法。我说,这个不是个问题,这一天内不躺即坐,困了就睡,白天睡了觉,晚上睡不着是自然的。另外,说睾丸还痛,汗多。此乃气阴两虚所至,嘱加太子参、明参各15克炖服,原方加熟地30克。 10月21日,身热,心烦不得卧,疼痛加重,脉数,苔黄腻,分析乃前用壮阳破阴之药过多所至,停原方,处以黄连阿胶汤:黄连20克、黄苓10克、芍药10克、阿胶15克、鸡子黄2个,前四味煎汤,化阿胶,冲鸡子黄服。一剂热退身凉,但困倦无力,停服黄连阿胶汤,加以西洋参15克,明参5克炖服。 10朋23日,疼痛减轻,但乏力,白天睡眠多,晚上不思睡,睾丸仍痛。处方:附片30(先煎)、黄芪30、熟地30、肉桂10(后下)、吴萸10,龟板10(先煎)、黄柏10、茯苓15、泽泻20、白术12、太子参20(另炖)、干姜10、半枝莲50、仙鹤草50、海昆、夏枯草、牡蛎各30克、乳没各30克,枣皮30、川楝20、柚核20、白芍30、知母15。 cyzx 祛寒补虚、温中化湿、敛气归肾、解毒抗癌。。。很全面。。。期待继续。。。。。。
战胜癌痛(再续)
10月26日,疼痛再为转,睾丸牵址痛亦减轻,病人苔白腻,睡眠仍差。病情趋于稳定,但体虚阴实仍然明显,阴阳格拒而水火不济故睡眠不佳,这种情况恐不是短时间能解决。要逐步进行调理,方用理中四君子加五苓散加减合消结解毒之品:苍术15、茯苓15、泽泻15、桂枝10、苡仁30、法夏15、陈皮15、枳壳12、西洋参15(另炖)、干姜10、竹茹20、柏子仁15、栀子10、半枝莲50、蛇舌草50、玄参20、天冬15、牡蛎50。继续服用中药胶囊,另用乌梅三豆熬汤喝。 之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在用药上进行加减和调整,未再出现剧痛的情况,但癌势确是十分凶猛,时有反覆,虽用药控制了病情,减轻了病人痛苦,但仍处于僵持状态,不能明显看到治愈的希望,一个多月后,于11月中旬,病人的前妻筋疲力尽,耐心全失,不管而去,给病人的精神以很大的打击,病人曾一度产生拒绝治疗及轻生的想法,后经我劝说后打消念头。因多次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病人对我期望很高。11月下旬,我因出差一周未去看他,病人便问方健是不是陈医生不愿为他医治了,等再见到我后,我感觉到病人的情绪好象再见到亲人一样。延自12月中旬,病人的病情无恶化,但也无明显好转。家里照顾他的是他的母亲和请的一个男护理,他的母亲原有严重的风湿,腰腿痛,走路困难,在我治她儿子的同时,也叫我给她开药治疗,我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几付药下来即大为好转,现走路已无大碍。一天,病人要求洗澡,由男护理帮助他,但不小心造成病腿腿骨骨折,马上打电话给方健,方健问我昨办?我说骨伤我不内行,这种情况再骨折,可能没啥希望了,叫他们送骨伤医院吧。于是病人家属先送到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医生了解情况后拒绝接收。然后又送到市中医院,市中医院先接收了,但后来了解是骨癌骨折后,立即叫病人出院,说没法医。但病人坚决不出院,医院只好接着,搞些安慰治疗。病人家属已不抱希望,只把原来我们给病人做的中药胶囊让病人吃,吃完后没有再配制,也没再来找我们。后病人于2010年2月下旬,即春节后十几天去逝。 这是一例癌症转移晚期病人,出院时肿瘤科专家判其最多能活三个月,但由我们接手治疗两个多月后,已到医院判定的死期,病人仍然无大碍,但恰在这时被摔折了腿骨。即便如此,也又在医院活了两个月才去逝。后来方健问我,这个癌证病人假设不摔断腿骨,病人还能活多久?我们是否有可能把他治好呢?我说:能活多久不能肯定,但要说治好则基本没有可能,因为癌毒已深入骨髓,最后病人骨折就是病毒逐渐渗入骨骼及髓腔,造成骨骼空虚而易折的结果。对这样的癌症来说,我们虽然不能治好他,但延长了病人生存期,解除了病人因癌症带来的巨大疼痛,也算是我们用中医治癌的一大成功。 --------------------------
发表于 2010/8/4 10:23
老婆减肥略记
------------------------
发表于 2010/8/9 17:01
去附属医院后心生感叹
------------------------------------------
发表于 2010/9/19 08:44
联方论治鼻窦炎
联方论治鼻窦炎(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