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教学中的情景、留白和反思 ——“电磁铁”一课教学有感

 尔布嘟 2010-11-04

当前,教育改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课题,改革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新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突出创新和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把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样做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压抑了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作为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这里仅就自己在初中物理“电磁铁”一节的教学过程谈谈学习和实践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 
问题的创设要紧扣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开始,在前面学生学习了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什么磁铁的磁场相似呢?”,学生马上想到条形磁铁,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同时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其相似性,进而将实验现象对比,发现条形磁铁能吸引许多铁钉,而通电螺线管吸引铁钉寥寥无几,学生马上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很弱,发现其磁性强弱的差异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情境的创设要贯穿整节课,“问题”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问题最容易创造一种激疑的动态氛围,比如,在引出电磁铁概念以后,马上提出“电磁铁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想发、敢发的创新意识,继续提问暗示电磁铁与电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已经埋下伏笔,故意让学生看到通电螺线管一断电吸住的铁钉全部掉下来这一现象,善于观察的学生马上回答:通电螺线管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我马上鼓励他们,提高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次演示这一现象,给相对能力低、基础差的同学提供“发”的机会,留有“后发”的余地。然后再问电磁铁磁性有无可以控制,磁性强弱能不能控制呢?问题提出后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紧接着再问若磁性强弱可以控制,通过什么途径去控制,即引出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有关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手边的电磁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问题一环扣一环,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与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时,又问根据物理学研究方法,磁性强弱与两个量都有关,应怎样去研究,学生能想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这之后也是不断地创设问题,引导思维。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
 
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更突出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知识的特点。
 
如本节教学在传统教材上只要求老师做演示实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强化新知识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我把体现教学内容重点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自主地“学”,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自觉获取知识,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在探求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观察手边的电磁铁,通过细心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感觉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跟电磁铁电压、电阻、电流、匝数有关,我感觉学生能找到这么多可能的因素就很棒了,我利用副板书都记下来,然后同他们一起分析,电压和电阻的变化最终都影响电流,从而归纳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在分析与它们有什么关系时,通过引导指出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接着先由老师演示电流一定时,改变匝数,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有关,匝数多磁性强;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寻找在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
 
三、反思应用,认识升华,登上制高点。
 
当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后,定会产生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冲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的最后,我先介绍学校中有一样东西就是利用了电磁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出示电铃实物,介绍其主要结构及核心部分电磁铁,再利用投影片出示电铃结构示意图,分析小捶敲打铃的过程,接着问电铃是怎样连续敲响的,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分析,发所未发。然后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电铃的工作原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多学生想发言,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前面利用活动投影片讲解、分析,说得非常好,大家都为他鼓掌,使全课教学达到制高点。然后我又问电铃应用了电磁铁的什么特点,通过反思,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表达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发所未发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发学生所未发,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老师满堂灌,而是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包括心理空间),并让学生利用这些“空白”自主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留白”呢,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结果,学习不是“传授—接受”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要通过学实现。在《电磁铁》一课中,讲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时,提问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给学生留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提供机会,组织学生表达和交流,使知识在参与中内化,在参与中外化,在参与中升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课的特点比如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动手实验,留自主活动空间,在教学中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潜能,都可以开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因此,我感觉“留白”的自主活动,即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多方面非智力品质的过程,说到底是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学生所未发,这将是我们搞好教学的灵魂,今后还要更多的实践,使自己在实践中提高、以便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使我们的课真正有“魂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