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职经验:不是名校一样可以进心仪牛企 - 求职综合区(讨论及Offer汇总) - 应届生求...

 小迪庄园 2010-11-04
求职经验:不是名校一样可以进心仪牛企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728317-1-1.html
 
发信人: princessmu (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 信区: Job
标  题: 那是欲望,那连梦想都不是——关于求职第二篇
发信站: 四川大学蓝色星空站 (Tue Nov  2 03:47:07 2010), 站内
关于求职的第二篇文字。
1、那是欲望,那连梦想都不是
转段朋友的文字,今天看到很有感触,分享下:
每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希望自己每天都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二十岁上下的人,拿来衡量优秀的,不过就是成绩多好,赚多少钱,拿奖学金,找好工作……每天醒来,都努力要成为别人。看,牛人师姐考了GRE的高分,某某师兄拿到了高盛的offer,啊!还有哪个大神,被哈佛全奖录了。
是啊,多么激动人心。梦想,奋斗,日日夜夜,步步为营。但后来真的一想,so what? 为了一个考试值得付出那么多吗,为了这些东西真的要用你的一生吗?不过是一个考试,不过是一份工作。而且话说回来,就算你成功了,那是最好的道路吗?想要赚钱就拼命挤投行。那你翻开福布斯,世界上前一千个富豪,有几个经济学博士?有几个金融学出身?
平庸并不是最危险的,可怕的是在不断的优秀里不知觉地走向平庸。那些从小到大都很优秀的孩子,很少在长大之后获得与幼时等同的成就。是的,很优秀。北大的人都很优秀。但我们每天努力的,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别人”。其实你未必能读得了哈佛,你最适合的工作绝对不是分析师。那是欲望,那连梦想都不是。

2、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有幸去了家公司。默默无闻的米国某咨询。但是从进office开始,我被震慑了。
震慑。是的。不夸张的说,北京不错的公司我去过些。国贸那片也算熟悉。但是,还真的第一次被一家公司震慑。
装修极致简单。前台也是中规中矩,office不大,却不知道哪里来的气场,震慑。会议室的层高普通,可视野极佳,视线可达千里外。
战友,其实,你看,“不知名”不代表没货咯。

年初时候我去面的apple,当时确实连投递简历的信心都没有。朋友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别老瞄着BCG、P&G这样的公司,这类公司市场宣传做得很足,面试者也多,竞争太大,优势不明显。有些很隐形的500强、不知名的好公司没做宣传,没搞花哨的校招而已,去这样的公司,几率大很多。”很顺利的,apple其实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曾有幸去过一家500强某公司,在去之前根本没听说过名字。可在上海的office之豪华,每个员工都是一排靠窗的独立工位,工位与工位之间独立空间之大叹为观止。老东家百度大厦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员工福利之好,奶茶牛奶咖啡等小食堆得你不想吃。公司花钱给每个员工报名某高档英文培训机构的VIP课程。甚至有固定的高额“员工学习经费”。
有认识的朋友在卡特彼勒。卡特彼勒?有多少人听过这名字?老实说,朋友入职前我也没听过。他家的条件和我上面说的那家不相上下。
可,战友,你知道这些公司吗?还是一窝蜂挤破头要去联合利华、雀巢、欧莱雅?
举个反例:某大牛快销顶级公司的管培,就是去跑十里八村的店铺。这也没什么。不过据工作在那里的朋友说,他们连公司都不去,早上在路边摊集合,然后解散分别跑店,晚上就近找家麦当劳开例会。所谓大公司金光闪闪的炫目office如同海市蜃楼般——“反正跟我没关系,我入职那么久就没去过几次。这管培做得很郁闷,心理落差很大。”
也有朋友奋进九牛二虎之力进入了自己一直梦幻的某知名大公司,结果连工位自己都没有,只能在员工休息区办公。
耀眼眩目的公司名号和真实进公司后实际落差让很多孩子绷不住。
在前一篇文字里提到的“去公司做陌拜”、“去找行业内的人吃饭聊天”就是为了了解更多信息,关于公司的、关于职位的真实的、无浮夸的信息。
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广告、知名度的“晕轮效应”带来的实际落差;
一方面可以找到些真正的“不知名”但“隐形”的行业“蓝筹股”,精准、高效的展现自己的竞争力、提高成功率。
逆向思维、避重就轻。

3、不是名校一样可以进心仪牛企。
上一篇关于求职的文字被一些网络朋友质疑说:这是名校的孩子才有的“可选择权”。我不得不说,我身边有一群非名校的孩子进了行业数一数二的牛企做得风生水起。
关于那个“3流很不知名”学校的女生进了PR行业顶尖的博雅公关的事件我已说的不能再说了。
这是应届生的例子。
也有朋友毕业工作了1、2年很轻松的从“小破公司”转到行业领先公司的成功案例。
我大三的时候还是一个只有川大在校生名头的“没名没分”的柴火妞。可面试进入了一家国内排名第一的咨询公司。同组面试的6人分别是:英国海龟小本男、美国海龟小硕女、中科院小硕女、社科院小硕女、人大MBA男和我。大三的我在里面根本就是没半点竞争力的笑料角色。
可,我们这组里进公司的是英国男和我2人而已。
你的专业、学历、学校,甚至你的简历,在接到面试通知那一霎那就不再具有任何意义。群面的同组人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而一旦起跑,实力可见一斑。靠谱的HR不会真的2到为学校名头去拒绝一个实打实优秀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728317-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