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用户才是真美

 Triumph 2010-11-05

  前天深夜,在腾讯QQ使出撒手锏―――“有他没我”计之后3小时,360公司证实,已对“扣扣保镖”作下线处理,但最终结果还远未呈现。昨天上午,腾讯公司召开发布会,就与360公司之间的纠纷进行说明,并透露双方早已结怨。360公司总裁齐向东则在昨天透露,工信部和公安部已介入,将着手调查这起纠纷。

  “吵架斗殴”的风气,在互联网行业由来已久,这一次的激烈程度和影响面之广,堪称前所未有。腾讯直接要用户作出抉择,安装了360软件的电脑不能启动QQ软件。你死我活背后,潜藏着怎样的行业危机?

  双方争端延续月余

  战事首先由360公司挑起。9月27日,360公司推出“隐私保护器”,称QQ软件偷窥用户隐私。腾讯公司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同时揭露360公司借色情推广的劣迹,进行反击。

  10月14日,腾讯公司宣布起诉360公司。10月29日,360公司推出“扣扣保镖”软件,阻止QQ软件查看用户隐私文件,并屏蔽QQ弹窗和广告等。照腾讯公司的说法,360软件控制了整个QQ的聊天入口,QQ软件的所有数据都得经过这一软件的过滤。

  昨天腾讯公司发布的《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中称,360公司的服务器后台远程遥控安装在2亿台电脑里的360安全软件,2008年之后,360公司开始利用这种远程遥控的方式,破坏一切竞争对手的任何软件。

  腾讯公司的说法可能偏激,但360公司确实在行业内树敌众多。10月27日,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企业与腾讯站到一起,共同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这些企业在倡导公平竞争、呼吁行业主管机构规范市场的同时,呼吁同行企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

  纠纷背后是利益之争

  这场纠纷的实质是地盘之争、利益之争。

  以规模和号召力而言,腾讯公司都是中国互联网“一哥”,目前,腾讯公司拥有10亿注册用户,其中6亿为活跃用户。但其扩展用户数的空间不大,扩张方向只能是进入产业链上更多的领域。不少分析人士指出,QQ软件将附带的“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意味着将要踏入360公司的经营领域。

  相比之下,360公司的软件不仅用户数相差好几倍,而且杀毒软件的替代性比较强,这是双方交恶的导火索。几年来,腾讯开疆拓土的过程十分顺利,被它盯上的领域内原有企业万分紧张―――360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从另一方面说,360软件的“杀伤力”也不可谓小。360公司从前身3721开始,发明了“流氓软件”这个说法,一边高喊打击,一边祭起免费大刀,双管齐下打压竞争对手,有评价说其“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别看360软件体量小,横切一刀便控制了互联网大佬们的生命线―――例如QQ弹出广告。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出头猛烈狙击“一哥”腾讯公司的是360公司,为何腾讯公司非对360公司痛下杀手不可。

  用户权利难以保障

  对于中国的资深网民来说,看互联网企业斗来斗去已经“见怪不怪”了。网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口水战中,已经学会不再轻信。360的“正直正义”固然不见得有多少人深信,腾讯此番也是尽失“一哥”风范。如果下次再出来个“630”或“063”,难道腾讯可以故伎重施吗?

  二选一的危机,反映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的困境。每家企业都以自己为圆心画圈圈地,各占一隅时互相能友好合作共享,圆圈大了,冲突便不可避免。奇怪的是,传统行业能够容纳那么多企业,为什么互联网才这么些企业,就硝烟弥漫?无非是红海的钱好赚,找蓝海的成本高,宁可夺他人口边食,也不愿去做大蛋糕。

  监管缺位是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关于隐私权,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规范IT企业竞争的法律,而我国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法律,但是对于网络访问隐私权,有关法律中也没有涉及。

  非理性的竞争方式,将给整个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胡延平、谢文、刘兴亮、方兴东等IT业界的十位影响力人物昨天联合发表声明。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恶性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反对流氓软件,反对不顾用户意见强行卸载和强行阻断服务的行为。他们呼吁:“这样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互联网、软件业不可以在这样的生态中发展,我们强烈担忧由此给整个行业带来的破坏性、灾难性的问题,更担忧未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各项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