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鹏的后期问题

 0363bjgs 2010-11-05

张大鹏的后期问题 Later period question 

  文/彭昕 艺术世界  一个摄影师,一台相机,产生若干张照片,他/她用照片说明所对应的事实或认定的真理,或许摄影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然而当看到张大鹏的摄影作品《人偶系列》,我的脑子不断产生互搏的疑问。



  视线从画面扫过,清一色的美女,无一不是澄澈的大眼睛或迷离的丹凤眼,细致完美的皮肤,收敛的下巴……放慢视线,画面中呈现出一种令人讶异的谐:局部的过分/差之毫厘的完美统一在一个对象之上,而她已然是一个人偶,精致完美的,却又光怪陆离的。由此产生无法名状的表情,让你不得不叹服影像后期处理手段的高明。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摄影是什么?摄影师要通过画面表达的语言,是否只是他/她摁下快门所得到的影像?影像后期处理只属于次要地位吗?

  在我所认识的玩摄影的朋友中,一部分人坚持原片,坚决反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有的甚至放弃对数码照片的任何修整;一部分人是在原片的基础上做小处修整,以期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而张大鹏显然已经突破了前二者,不是修图,而是大刀阔斧地再造图,重新打造了一个画面,表达了另一种画面语言。



  在他看来,对于摁下快门得到的影像有着强烈的不满足感,仅仅是一个“画面的基本构成”类似一个人的肉身,然而这个人的思想和灵魂都需要通过摄影师的后期手段加以塑造,这完全打破了传统摄影的规则。



  在传统意义的摄影中,摄影师对客观的对象进行拍摄,受制于当下的客观条件,即拍什么就是什么。画面所要表达的涵义是它“与生俱来”的。而摄影师只是一个触发者,被动的成分居多。即使是商业摄影,摄影师能通过设置场景、道具、化妆等一些手段获得所预期的效果.照片依然要受制于商业用途。而张大鹏的《人偶系列》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些,将摄影变成一场“二合一”的行为,是一种主动记录与再造的真实。他的“记录”很大程度是在场景设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他的后期“再造”实现对了画面的本质改变,是一次革新.令人忘记原初的事实。所以,影像的后期处理在他看来是一种极为重要且必须的手段,并由此,张大鹏很有种“上帝造人”的意味.赋予画面终极的表述语言。

另一个由此系列照片引发的问题:美的范畴究竟有多大?我们能接受的美究竟能达到哪种程度?

当科技的人工手段不断地完成对美的攻克与再定义。我们见到太多太多的人工美景,审美疲劳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有些摄影师善于转换角度发现画面中对象的美,呈现未知的风情;而张大鹏的《人偶系列》已经不是从视觉角度出发,而是直接从某种手段出发,打破思维定势中对美的认定,将过度完美的和略微不够完美的局部强制统一于一个画面中。



  于是你可以看到这张照片中,美女人偶超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却又在嘴角边略微一撇.似揶揄又似狐疑的表情。而人偶修长手臂上的两只蚂蚁,像是张大鹏对观者的黑色幽默。

当传统的审美概念达到一种极限的时候,必定要有所突破,不知张大鹏的《人偶系列》是否借此解构美的定义.用前瞻的角度昭示着”新审美”的到来?由此可顺便提到的是,所有不够完美的人们应该相信,当美成为一种多元化语言的时候,根本没有既定的外形及概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就是天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