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和丑

 细水长流、、、 2010-11-05

美和丑

 

现代的文明社会,都认为美是幸福,丑是祸根,然而我们知道,历史上因为男性争夺美女而发生战争,致使文明衰退的事,是很多很多的。大胆的男人,因为不曾十分尊重一个高贵女人的美色,致使他的头颅从断头台上滚下来的事,历史上也是常常有的。女人的美丽,虽然一向是文学家艺术家以及戏剧家的主要题材,然而阿我尼斯的美丽,据希腊的神话所说,便是他杀身的祸根。

        

 

美和丑影响我们的生活,至大且广,一个年轻的女人,如果生得不美,无论如何装扮都不能遮掩她的丑陋的话,那么么她是很难找到一个较好的位置的。反之,有许多女人只因长得漂亮,使她一见中选,便可毫不费力地得到好位置;然而对于她们的雇主,却有重大的损失,因为他们浑身的本事,就只在他们的美貌上。

       美和丑是没有一定标准的,不但现在是如此,将来也决不会有的。美和丑会随着气候和年龄的改变而改变:在1900年算是美的,到1950年可就变成丑了;在土耳其可以使男人销魂落魄的美女,一到了纽约,就只好缩在舞会的墙脚,没有人请她跳舞了。  

        一个人在孩子的时候,生得很丑陋,被人批评,受人奚落;而长大成人的时候,也许变得很美丽,很漂亮,可是他们不曾忘记在孩子时候因丑而受到的侮辱,于是他就利用成人的美,去采取残酷的报仇手段,使异性受他的迫害。和这相反,在小时候生得很美丽,因此而给人欢喜,受人宠爱,而到了长大成人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极其平常,不为人所注意,于是就觉得很不幸。倘是女人的话,他便格外感到苦痛了,她觉得她已为人们所轻视,她的朋友,甚至他的父母都已经把她遗弃了。

     研究美和丑的精神专家告诉我们说:美和丑两者之间,美常比丑有更不幸更危险的结果,外形的美丑都不能决定其品性和人格;美丽的体貌里更有美丽的品性的人,才是真美;体貌既丑,品性又低,这才是真丑。上帝造人还没有样的定律,说是体貌美丽的男女,品性也一定是美丽的;也没有说是体貌丑陋的男女,品性也一定是丑陋的。

     假定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为她虚荣的母亲所溺爱,把她带到社会上,让大家赞美,于是等到长大后,这个女孩便知道她的美丽是她唯一宝贵的资产,只要她的造型稍加修饰,便能奴化成年的异性,使他们做她的仆役。这样,她的生活便已种下了致使其悲惨的根了,因为她已成为一个卖轮弄风情的女郎,在学校里,要受测验的时候她只靠取悦于她的教师。她靠她的美丽收惯了人们的礼物,她便不明白生活的真实报酬。她为了达到更大的欲望,于是继续研究和性欲方面的种种艺术,有很多的成就。然而美丽是不能持久,很容易衰退的,终有一天,她要和生活正面接触,于是引发大战,而结果她终于失败了,于是她的精神宣告崩溃,将变成痴狂。

     对于丑陋的儿童,那些愚昧而残酷的父母,以及一些轻率的朋友,也犯着同样的错误心理的罪恶。一个孩子出世,上帝没有赋予体貌美丽的福分,人们,甚至自己的父母便轻贱他;这个孩子,看见别的小孩,只因为容貌较好,得到人家的爱护和奖赏,他就立刻感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如何地可怜和不幸,仿佛每个人都恨恨地说道:“好罢,你们讨厌我吗,我就做一个讨厌的人,并且要做一个使你们惧怕的讨厌人。”意大利的犯罪学专家龙波洛苏曾经说过:一切罪犯是生而就有某种罪犯的标识的。那么丑陋岂不也是生而就有的犯罪标识吗?因为你所生的社会是爱美的,以你的丑想要在这个爱美的社会找到较好的位置,是没有机会的,那些愚昧而残酷的人,只看见你的体貌,而不注意你的品性和行为。

 

 

    自然,所有相貌丑陋的人,并不全会变成犯罪者。本文所着重之点,是在说明体貌的美丑都不能强制你的品性变坏,不问美和丑,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好人或坏人都可以,全在你自己。

 

    总而言之:你若是个体貌美丽的人,要记着美丽在某时期虽会给你幸福,但是决不能持久,到了生活发生危急的时候,美丽便不会救你。你要使你的生活获得永久的真正的幸福,你就应当利用你的美丽去和别人合作一种正当的事业,因为和一个美丽的人一起工作,便会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便是你生活的唯一使命——利用你的美丽去感动人,做有益的高尚的事业。

      至于倘若你是丑陋的,你也有种种的利益。第一,你不致浪费时间,去寻找愚昧者的称赞。我们所需要的是尊重,美丽的人虽很容易得人尊重,但也很容易失掉,而你却实在有得到被人长久尊重的可能。所以你必得发挥你对于社会有用的能力。抛救命圈到水里去救人,被救者决不注意救他的人是美丽的或丑陋的,他只知道救他者的行为是值得感激的,你就去做那抛救命圈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