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维图知识大普及 - 【开心乐园】

 尚和蒙学教育 2010-11-08

三维图知识大普及

1.1:什么是三维立体图
   立体图:那种二维图像里藏有三维图像的图像。
   立体图的原理:人的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造成物体的影象在两眼中有一些差异。

     1.2:三维立体图的发展历史
   历史上最早研究立体成像原理的人是欧几里德与达•芬奇。1838年,英国的查理士•威斯顿爵士(S  i   r Charles Wheastone)发明了立体双图(Stereo Pair,即两张描绘同一景物但却有立体图的图像)及其观察器,成了视      差立体图技术的先驱者。
   1839年,人们发现了立体照相机,它有平行设置的两个镜头,两张底片同时曝光。得到的两张照片虽然照的是同一景物,但拍摄角度却有着细微差别,这两张照片即构成了立体双图。在上世纪下半叶和本世纪初,立体双图在西欧一直是很时髦很热门的一项技术,并逐渐和艺术融合起来。大量的立体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被创造了出来。同时,这类作品也开始向东方传播。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使立体图像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59年,雷达专家贝勒•居里兹博士(Dr.Bela Julesz)参照雷达成像的原理。第一次用计算机作出了随机点立体双图(Two Picture Random-Dot Stereogram),简称Two-Pictures R.D.S).
   居里兹博士的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他首次证明了立体双图中每一幅图不必一定是可观赏的景物,可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随机点阵。而两幅图的叠合却可形成一定的立体图像。
   1979年,克里斯多福•泰勒博士(Dr.Christopher Tyler)实现了视差立体图像技术中的最重要的突破,他发明了单画面的随机点三维立体图像(Single _Picture R.D.S)这种图像实质上是大量随机点的横向的有规律的重复和组合。在立体双图中,由于人的两眼距离的限制,两幅图的横向宽度均不宜超过6.2cm。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泰勒博士发明的单画面立体图像就突破了这种限制。人们从此可以根据需要制作任何宽度的立体图像。这样一来,其应用领域就十分广阔了。
   近年来,人们在泰勒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造,推陈出新。比如,把随机点涂上不同颜色,就得到彩色立体图(Color Field Stereogram);把随机点处理成小图样,象树叶、花朵、条纹等,可得到更近于自然景物的生动立体图案。
   很明显,三维立体图技术可以应用于织物和成衣的印花,墙纸、壁画和瓷砖的图案设计,产品包装装潢,工艺美术品制作等许多领域。它也是科普教育和开发儿童智力的极力课题。

[ 本帖最后由 水波点点 于 2006-10-4 17:47 编辑 ]
-
  1.3:如何观看三维立体图
   要看出立体图可能需要你会”斗鸡眼”,先试试把下面图中的两点看成一点。
   先使眼睛休息片刻,然后象眺望远方那样,用稍模糊的视线瞄准两点,就会看从两点各自分离出另外两个点,然后调整视线,试图将里面两个点合成一点,当四点变为三点时,你便会看到立体图象。
   大多数立体图通常只要你远离图象一定的距离,并一直叮着某一点,不用几分钟你就可能会惊讶看到立体图的。
   当第一次看立体图时,想看出立体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你不得不叮着同一点并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点。这时就需要你”耦合”你的想像力。人们本能地只会注意他们正在看的那一点,这就成了看出立体图的最大障碍,因为立体图在”隐藏”表面图的背后。
   所以 ,当你在看立体图时,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图”上,你应该看到它的”本质”。先首你应该把立体图看”大”,当你一直叮着那张立体图时,你会看到那张会比原来大许多。这时你再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看那张立体图时,可能你就能看出来了。

TOP

-
-
注意:在光线明亮下看出立体图相对比较容易。看立体图时一定要用两只眼睛。如果真的看不出,用专业眼镜也是一种办法。

附件

1.jpg (48.18 KB)

2006-10-4 17:51

1.jpg

2.jpg (41.56 KB)

2006-10-4 17:51

2.jpg

TOP

-
1、盘子里的大小两个容器
2、中国地图

附件

3.jpg (48.6 KB)

2006-10-4 17:54

3.jpg

4.jpg (142.94 KB)

2006-10-4 17:54

4.jpg

TOP

-
~~~~~~~~~~~~~~~~~~~~~~~~~~~~~`

附件

5.jpg (47.08 KB)

2006-10-4 17:58

5.jpg

6.jpg (85.08 KB)

2006-10-4 17:58

6.jpg

TOP

-
~~~~~~~~~~~~~~~~~~~~~~~~~~~~~~~~~~~~~~~~~~~~~~~

[ 本帖最后由 水波点点 于 2006-10-4 18:02 编辑 ]

附件

7.jpg (73.46 KB)

2006-10-4 18:02

7.jpg

8.jpg (81 KB)

2006-10-4 18:02

8.jpg

TOP

-
~~~~~~~~~~~~~~~~~~~~~~~~~~~~~``

附件

9.jpg (93.63 KB)

2006-10-4 18:06

9.jpg

10.jpg (50.34 KB)

2006-10-4 18:06

10.jpg

TOP

-
~~~~~~~~~~~~~~~~~~~~~~~~~~

附件

12.jpg (90.92 KB)

2006-10-4 18:08

12.jpg

13.jpg (94.36 KB)

2006-10-4 18:08

13.jpg

TOP

-
~~~~~~~~~~~~~~~~~~~~~~~~~~~~~~~~

附件

14.jpg (98.37 KB)

2006-10-4 18:10

14.jpg

15.jpg (82.76 KB)

2006-10-4 18:10

15.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