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教授刊文揭露科研“潜规则” 经费分配主要靠关系

 法兰西 2010-11-09

针对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刊出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的社论,科技部新闻发言人昨天在科技部官方网站刊文做出回应,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据了解,此篇社论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撰写,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两院长:好研究不如拉关系

9月3日,两位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海归”院长在世界著名杂志《科学》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的社论。就在同一天,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学时报》也在头版刊登了这篇社论的中文版。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施一公和饶毅指出,中国科研存在弊端,“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科技部:重大项目网上公示

科技部新闻发言人昨天回应认为,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发言人在答复中首先就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做了说明。两类项目支持中,以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的基础研究,支持面广,项目数多。而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项目,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科学问题所部署的前瞻性重点基础研究任务,由科学家申报,经过公正、公开的评审程序来确定,所有项目都在网上公示,项目所获支持力度一般比较大,项目数少,竞争性强。

发言人在文中指出,此类项目在规划、立项、评审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按照国际通常办法,都建立了由各学科领域高层专家所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评审和监督管理。

发言人说,文章的两位作者施一公教授、饶毅教授,都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饶毅教授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他们都承担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家通过多个渠道对他们在科研经费和条件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发言人重申,对任何违反科学道德、科研诚信、违规违纪的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有举必查,查实必究,绝不姑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