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 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初三数学上学期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
1.图中物体的形状类似于( )
A、棱柱 B、圆柱 
C、棱锥 D、球
2.如图所示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只可能是( )


3.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 )
A、线段 B、菱形 C、矩形 D、等边三角形

8.关于x的方程
,对其根的情况叙述正确的
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C、没有实数根 D、根的情况不能确定
9.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摆成如图所示的塔形,平放于桌面上,
上面正方体的下底的四个顶点是下面相邻正方体的上底各边中点,
最下面正方体棱长为1。如果塔形露在外面的面积超过7,那么正方
体的个数至少是( )个
A、2 B、3 C、4 D、5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
点P从起点D出发,沿DC、CB向终点B匀速运动,设点P所走过的路程为x,
点P所经过的线段与线段AD、AP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随x的变化
而变化。在下列图形中,能正确反映 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为0,则a的值为 .
12.一张桌子上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 个碟子.
13.如图
,在三角形纸片△ABC中,
,折叠该纸片,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和点E,
折痕DE的长为 .
14.多项式
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整数
的值是 (写出一个即可).
15.已知关于x的方程
的判别式等于0,
且
是方程的根,则
的值为 .
16.如图所示,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每个小
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请在图中清晰标出使以A、B、C为顶点的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
17.双曲线
与直线
的交点的坐标为 .

18.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
为(4,2),若直线
恰好将矩形分成面积相等
的两部分,则k= .
19.如图,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
点B的坐标为
,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
直线OD翻折,使A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若E是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 .
20.如图
,在△ABC中,
AC=BC=2,
,D是BC边的中点,
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
21.解方程(每题5分)
(1)
(用配方法解)
(2)
22.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
把一个含60O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重合,使三角尺的60O角
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
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将于点E、F时
(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延长线相交于
点E、F时(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
明理由.(10分)

23.一张圆桌旁有四个座位,A先坐在如图所示的座位上,
B、C、D三人随机坐到其他三个座位上,求A与B不相邻而
坐的概率.(6分)

24.在三角形ABC中,
,
现有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向点B方向运动;动点Q从
点C出发,沿射线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
4cm/s,点Q的速度是2cm/s,它们同时出发,求n秒钟后,
△PBQ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10分)

25.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
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①AF=DE;②AF⊥DE
(不需要证明)
(1)如图2,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中点,
但满足CE=DF,则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
(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2)如图3,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
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面的结论①、
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如图4,在(2)的基础上,连接AE和EF,若点M、
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判断四边
形MNPQ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的哪一种?
(不需要证明)(12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下表内. 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
|
|
|
|
|
|
|
|
|
|
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 的函数是
A. B. C. D.
2、设—元二次方程x2-2x=4的两个实根为x1和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1+x2=-2 B.x1+x2=-4 C.x1·x2=2 D.x1·x2=-4
3、刘翔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为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对他10次训练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则教练需了解刘翔这10次成绩的
A.众数 B.方差 C.平均数 D.频数
4、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可列表如下:
x
|
0
|
0.5
|
1
|
1.1
|
1.2
|
1.3
|
|
-15
|
-8.75
|
-2
|
-0.59
|
0.84
|
2.29
|
则方程 的正数解满足
A.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5 B.解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8
C.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D.解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2
5、若关于x的方程 的两个根分别是0和-2,则P和q的值分别是
A.p=2,q=0 B. p=-2,q=0 C. p= ,q=0 D. p=- ,q=0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
且BF=CE,连结BE、AF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BE=AF;
②∠DAF=∠BEC;③∠AFB+∠BEC=900;④AF⊥BE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 3个 D.4个
7、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判断
8、如图,在△ABC中,B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
点D,交边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等于
A.12cm B.10cm C. 8cm D. 6cm
9、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图那样折起,使顶点C落
在C’处,其中AB=4. 若∠C’ED=300,则折痕ED的长为
A.4 B. C.8 D.
10、计算 , , , ,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判断P= 与Q= (n为大于1的整数)的值的大小关系为
A.P<Q B.P=Q C.P>Q D.与n的取值有关
11、右图是一个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制作的菱形晾衣架. 已知其中每个菱形的边
长为20cm,∠1=600. 则墙上悬挂晾衣架
的两个铁钉A、 B之间的距离为
A.10cm B. cm C.20cm D. cm
12、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4分)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3、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14、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1,AB=CD=2,BC=3,则∠B= 度.
15、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学校组织的理化实验操作测试,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图所示,则小明5次成绩的方差S12与小兵5次成绩的方差S2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S12______S22.(填“>”、“<”、“=”)
16、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b= ,根据这个规则,方程 的解为______________.
17、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最多能拼成__________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8、某校高一新生参加军训,一学生进行五次实弹射击的成绩(单位:环)如下:8,6,10,7,9. 则该学生这五次射击成绩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_.
19、如图,平行四边形纸条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 张老师请同学们将纸条的下半部分□ABFE沿EF翻折,得到一个V字形图案.
(1)请你在原图中画出翻折后的图形□A’B’FE(用尺规作图,
保留作图痕迹);(2)若∠A=630,则∠B’FC=_______0.
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
AC=8cm,BD=6cm,则此梯形的高为___________cm.
三、解答下列各题(第21-23题,每题8分;第24-26题,每题10分;第27-29题,每题12分;共90分.)
21、计算: .
22、2004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在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八个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重点招收农牧民子女及其他家庭贫困的学生.某市2004年9月招收区内初中班学生50名,并计划在2006年9月招生结束后,使区内初中班三年招生总人数达到350名.若该市区内初中班招生人数平均每年比上年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23、如图,在□ABCD中,∠DAB=60°,点E、F分别在CD、AB的延长线上,且AE=AD,CF=CB.
(1)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2)若去掉已知条件的“∠DAB=60°,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4、张明、王成两位同学八年级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且个位数为0)分别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中提供的数据填写下表:
|
平均成绩(分)
|
中位数(分)
|
众数(分)
|
方差(S2)
|
张明
|
|
|
80
|
|
王成
|
|
85
|
|
260
|
(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________.
(3)根据图表信息,请你对这两位同学各提一条不超过20个字的学习建议.
25、(1)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1)中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2)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 F. 请你判断并直接写出 FE 与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0.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
(2)若方程的两实数根之积等于m2-9m+2,求 的值.
27、如图,某学校校园内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空地ABCD,其中AB//DC,∠B=900,AB=100m,BC=80m,CD=40m. 现计划在上面建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综合楼PMBN,其中点P在线段AD上,且PM的长至少为36m .
(1)求边AD的长;
(2)设PA=x(m),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S=3300m2,求PA的长.(精确到0.1m)
28、问题背景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①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则BM=CN;
② 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则BM=CN.
然后运用类似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③ 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则BM=CN.
任务要求
(1) 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说明:选①做对的得4分,选②做对的得3分,选③做对的得5分) ;
(2) 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① 请在图3中画出一条与CN相等的线段DH,使点H在正五边形的边上,且与CN相交所成的一个角是1080,这样的线段有几条?(不必写出画法和证明)
② 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A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BON=108°时,试问结论BM=CN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③ 如图5,在正n (n≥3) 边形ABCDEF 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 (直接写结论,不要求证明)
(1)我选
证明:
2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 COA=60°,点P为x轴上的—个动点,点P不与点0、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
(1)求点B的坐标;
(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