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盟成人民币国际化第一站

 3gzylon 2010-11-10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联系紧密,完善跨境结算将使人民币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重要载体,而不断放大的贸易与投资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的地位,加快其国际化进程。分析人士认为,鉴于我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东盟国家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第一站。

迫切

自贸区加深人民币结算需求

“北部湾经济区有着长期的人民币结算传统和经验,同时也有更迫切的人民币结算需求。中国与越南等国已有长期的边境贸易合作关系,在边贸合作中,人民币在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和资金清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民币结算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冲说。

目前我国正在从几个方面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东盟作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有着广泛的贸易联系,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虽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双方金融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且表现出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这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流通。

据了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近日在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表示,截至今年9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出现大幅增长,银行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1亿元。自试点扩大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在8月和9月的月度增量都远高于300亿元。

在东盟部分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央行和货币当局已经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而且我国近年来与东盟多个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6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以来,为了共同抵御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央行建立本币互换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3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贸易,支持直接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

2009年12月,中国与东盟共同参与设立总规模为12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提升了本地区解决流动性与国际收支问题的能力。同时,稳步提高对外市场机构层次,鼓励东盟金融机构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建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次募资10亿美元,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行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与发展无疑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我国承诺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加强人民币弹性,并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东盟地区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试点地区,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会带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何世红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正在进一步扩大,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发展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货币进行了有益探索。因此,推进人民币作为自贸区的主要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双边的巨额贸易量为我国开展对东盟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很大支持。中国与东盟贸易联系紧密,东盟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超出同期中国进出口增幅19个百分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能够消除外贸企业对汇率问题的担忧。中国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杨展鹏表示,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外贸企业有效防范外汇风险、控制盈利预期,尤其有利于扩大企业利用地缘优势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在促进出口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

交通银行监事长华庆山认为,人民币在东盟区域贸易结算自广泛应用对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中国跨境贸易最早采用人民币结算也是东盟国家开始。目前,缅甸、老挝、越南等东盟国家是仅次于港澳台的人民币流动活跃地区。随着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需求增加,中资银行在提供人民币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商业银行定能利用自己在人民币业务方面拥有的比较优势拓展业务空间。

循环

回流机制:增强人民币使用意愿

“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的在于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关键是要提高境外交易对手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为此需要创新拓展‘三个渠道’:一是人民币来源渠道,保证境外企业有充足的人民币进行支付;二是人民币投资渠道,保证境外企业有丰富的投资方式实现人民币的保值增值;三是人民币清算渠道,保证境外人民币能够实现快捷高效的流通循环。”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中国将继续推广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降低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和货币风险,完善相关本币结算协议,加快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研究建立现钞跨境流动机制。

李东荣还表示,要搭建货币跨境结算平台,稳步开展人民币对东盟国家的货币挂牌交易和兑换业务,继续与有关国家签订本币互换协议。

为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2009年5月,马来西亚央行获得了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资格(Q FII),可以投资我国的证券市场。马来西亚目前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9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达5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今年8月,我国外汇市场推出了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林吉特交易,并采取询价方式确定其汇率的中间价,是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有经济学家表示,开展人民币对更多境外货币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便于双边本币贸易结算的开展,满足经济主体降低汇兑成本的需要。

央行上海总部经常项目管理处副处长吴鸣近日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其他小币种的挂牌交易,人民币对小币种的挂牌交易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专家表示,继林吉特之后,未来更多外币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有望在中国外汇市场“登台亮相”。

同时为了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

该举措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柬埔寨加华银行的执行总裁方侨生说,中国在促进区域内投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国能够将其外汇储备的投资除了购买美元、欧元、日元之外,还应该更多地购买东盟国家的债券,同时在区域资本市场上也向东盟国家开放更多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我国正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汇率弹性,大力发展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在内的人民币金融市场,有序、平稳地开放资本项目,以形成和完善人民币的国际价值储藏功能。这些措施也使得东盟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途径

官方努力尚需民间推动

“目前区域内金融合作还停留在政府推动的层面,下一步应该加强商业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推进东盟金融机构入驻中国,并鼓励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设立金融机构,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服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业内人士认为,区域内国家间在资本化和金融能力等领域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官方努力需要更多民间支持,而在有着人民币国际化良好基础的东盟国家,如何突破官方单一努力的方式,树立官方和民间互动式推进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日,在南宁出席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的多国金融界人士表示,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投资合作基金、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试点等方面已有较为广泛的合作,但对于人民币以东盟为突破口实现国际化来说,这种官方努力尚需民间推动,而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战略,成为实现此种推动的有效途径。

越南工商银行人力资源和培训学校的校长阮氏妹说,区域内不少国家传统金融服务质量差,国家金融服务仅能提供简单的信贷和现金服务,而如金融衍生品等先进的金融工具缺失,缺乏足够的规避风险的工具。

中国—东盟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朱鸿杰建议,应在监管制度建设、金融市场建设、业务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旨在让银行业一方面满足企业“走出去”所需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实现生产要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充分参与区域资本流动,分享区域经济发展效益。

一是加强区域经济政策协调和监管制度建设,为“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对外汇管理政策及境外投资、审批手续等进行系统性规范和促进,为银行走出国门提供便利。深入研究中国—东盟及整个东亚金融市场,共同制定适合各自特点和标准的金融法规,制定适合区内情况的监管制度和标准。

二是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为银行“走出去”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推动金融和资本相互开放,逐步放宽金融准入限制,降低金融分支机构的门槛,加快这一市场建设逐步实现区域资本流动,加强保险业的交流合作,建立区域信用评级的担保体系,通过相互开放,逐步形成多层次自由便利的金融合资机制。

三是与企业“走出去”紧密结合,加快业务创新,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具体需要,加强对不同国情、市场和金融环境的研究,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为资本投资和经贸合作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满足经营面临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四是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国际化金融人才,导致“走出去”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金融管理人员,以及熟悉国际投融资业务又了解国际规则、国外市场文化、法律、生活习惯的人才,在招聘、培训和管理上与国际接管。

共识

“集体安全”理念构筑战略基础

“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印尼副总统布迪奥诺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作此表述。

从1997年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到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其间的经验教训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认识到,虽然区域内各国金融体制不同,但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内币值稳定是各国共同的诉求。深入开展区域内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防范危机发生,避免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实现多赢,成为区域内各国的共识。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区域内国家间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东盟国家开始出现。

基于此种共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地区性金融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金融合作成果不断显现。在金融领域合作的深入化,客观上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是这种金融合作的坚实基础。自贸区有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并步入零关税时代。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北部湾经济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这一区域的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呼唤着深层次的金融合作。

双方金融合作成果突出表现在互设金融机构及银行业务合作领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局长苏保祥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共设立了11家分支机构,东盟十国银行在华设立4家分行和7家子银行,子银行又下设了20几家分行。银行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分支机构与东盟各国银行监理的代理行合作取得了进展。工商银行先后收购了印尼的哈利姆银行和泰国A CL银行。

随着金融合作的加强,在金融监管领域进行合作的需求愈发明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为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加快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需求。”

苏保祥介绍,目前,中国银监会按照银行监管委员会确定的监管原则,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确保对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共同维护双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而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使得区域内金融发展及管理理念得以扩散。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介绍,近年来招商银行积极推进与国际的同业客户进行资源共享,招行与东盟同业的合作也在不断的深化,已经与新加坡和泰国的几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输送了100名以上的客户经理到新加坡进行培训。

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已经取得政府间投资合作基金以及信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金融领域人才培养交流等多项可持续性成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推动下,双方的金融合作将逐步走向纵深,人民币区域化趋势愈发明显。(记者 闫祥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