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游承德

 l老成 2010-11-10

20101030星期六,学校组织我们二百多个少数民族骨干去游承德。承德在河北的东北,离北京二百多里。承德的避暑山庄,我是在历史书上知道的,英法联军进击北京,那个不识世界大势却夜郎自大的咸丰带着一群同样目光短浅的大臣躲逃到那里,签订了几个不平等条约后死在了这里。

早上,我们参观被称为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它是乾隆为迎接各少数民族首领来庆贺自己六十和母亲八十大寿而建。我一个农村老师,至今只去旅游两次,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寺庙。进了大门,过了几个牌坊、亭和小庙,在一座小庙顶上看到了一堵如被大刀削得笔直的红墙,墙顶上左右两座露出檐顶的庙宇,墙底下宽大的白色基座。


图片

 

从右边拾级而上,来到红墙底下的基台。台右边的白房子原先供奉着蒙古王公、藏族喇嘛进奉的千尊佛像,现在改为游人买佛像供奉了。红墙基台下,中央是一个大香台,左右两边各放着三座转经筒和三大口铁缸,每座转经筒六个筒,转一遍等于把一篇经文念完;台前四柱大经幡,五彩斑斓。

我跟着人群沿着左边的台阶转来转去,登上了高四十三米的红墙顶,向内看,以红黄为主五彩斑斓的廊檐,中央是重檐四角攒尖顶盖铜制镏金鱼鳞瓦的万法归一殿,这是全庙主殿金碧辉煌,规模巨大。


图片

四周向外看,令人感叹小布达拉宫所坐落的是个风水宝地,后靠的山不算高大,但后续连绵无穷,左右几座向下绵伸的小山脊如几个人的左右两手把小布达拉宫怀抱着,令人可惜的是前望不甚开阔,被一条横跨的山梁挡住,令人想起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世界眼光却夜郎自大使华夏儿女和大好河山从近代以来屡屡蒙羞受辱。

    下午,我们畅游避暑山庄。可能是坐困山里的缘故,我天生对水有一种原始的冲动。一进德汇门,看见右前方隐隐一湖水,便撇开正路奔了过去,虽只是残荷败柳,却深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将迎来幽美的景致。往前走不几步,果真大开眼界:

图片

 

图片

山庄内处处见到这样的湖堤,堤上有桥,或石板平铺于矮矮的桥墩之上,或独拱弧跨于两堤之间,或联拱横跨在两山之中。堤上游人来来往往,有的驻足欣赏,有的拍照留念,有的摄留美景,使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堤把长湖切分成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几十个湖泊,湖水清澈,湖中有山,山中有依山旁水而建的亭、堂、阁、殿,湖岸垂柳松柏,远处高山庙塔,重重景致,美不胜收,使人忘记了生计的艰辛、生活的烦恼和功名利禄的追逐,沉醉在潋滟湖光、幽静山色中。不信,请看这两幅图,第一幅近处残荷睡莲,中间潋滟湖光,倒影远处的“北枕双山”,湖岸隐隐现出农船人家,天上晴空万里,好一幅静谧的天人合一境界画面。第二幅意境更加辽远,倒影湛蓝苍穹的碧水,天高任鸟飞的蓝天,中间隔着一排或挺拔或苍翠的树木,这三位一体的画面非词语能概括其境界。          第一幅


图片

                             第二幅
图片
    再来看这两幅画面,一是金山上的一座小亭,第二是烟雨楼。
图片

 

图片

金山亭修建于面积不大到处怪石嶙峋亭的山顶之上,有一种玉树临风之感,尽管山上不见泥土,但树木仍四面掩映着亭子,使整座亭子和四周景色协调搭配。烟雨楼等山庄一切殿楼都依山傍水而建,小巧精致,极尽奢华却淡雅朴素,虽是皇家殿堂,却没有给人威严霸气之感,反而让人亲切平和。这可能与清皇朝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因为这里是康熙顺治乾隆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说实在,在山庄中走两遭,心头的燥气早已平和,只能心平气和地和大皇帝和谈。避暑山庄真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最佳之处。

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使这种颐养人之天性,是人性好回归自然的功能在山庄中处处都可以感到。不说别的,单就这幅密林画面,也能让人沉心静气。虽树叶已经落得所剩无几,可树多枝密,地势开阔,阳光温爽,置身于斑驳树影之下焉能不产生“坐看云起”的悠闲。


图片

避暑山庄除了让人有置身于江南水乡和园林风光之外,还让人产生置身于广阔草原之感。在山庄北端,就有一派草原风光,这里有辽阔的草地,雪白的蒙古包。只可惜蒙古包正在修理,不能参观,就请您欣赏两幅草原风景画了。      第一幅


图片
                                                第二幅
图片

        我以为差北枕双山、南山积雪两处景点就看完了山庄的景色,没想到回来和同学一攀谈,才知道漏掉像澹泊敬诚殿、山庄博物馆等很多景点没有看到,只好无限遗憾于心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